('
沈毅见状,只是“嗯”了一声,然后不动声色的吃了口菜,回头瞥了一眼蒋胜,问道:“要不要坐下来吃点?”
蒋胜看了一眼程家人,连忙摇头:“小人不饿。”
他跟在沈毅身边跑腿,也有两年时间了,这两年时间,沈毅并没有把他当下人看待,有时候也会一起吃饭,不过现在有外人在场,蒋胜不会逾矩。
沈毅点了点头,对着程家的四个人笑了笑,开口道:“你们慢吃,住处大概是找好了,我去问一问。”
说罢,他站了起来,朝着饭馆门口走去。
门口的女子,正是叶家的大娘子叶婵。
叶婵见到沈毅从座位上起身之后,整个人的心就猛地跳了一下。
不是恋人那种小鹿乱撞。
而是畏惧。
因为福州士族提给朝廷的条件,朝廷至今还没有给答复!
也就是说,十几个福州士族的身家性命,都握在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手上,包括她们叶家!
去年,叶婵已经见识过这位年轻钦差的手段。
她心里,对沈毅有种天然的畏惧。
见沈毅走了出来,她连忙欠身道:“见过沈钦差……”
沈毅看了一眼眼前的这个女子,目光罕见的停留了那么一个呼吸,然后缓缓开口道:“本官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以后再称呼,称呼我沈学士就是。”
叶婵很听话,立刻低头:“是,沈学士。”
沈老爷停顿了一下,问道:“托叶姑娘寻得住处,不知道寻到了没有?如果没有寻到,本官再找其他人帮忙。”
叶婵深吸了一口气,连忙低头:“沈学士,宅子妾身已经寻到了,就在巡抚衙门对面,等沈学士吃完饭,妾身就领您过去。”
“有劳叶姑娘。”
沈毅微微点头,微笑道:“估摸着要住个十天半个月,租金就按一个月算,回头我结给叶姑娘,就不要找巡抚一家人要了。”
叶婵声音都有些颤抖了,她深深低头:“沈学士,能给巡抚寻住处,是妾身的荣幸,这租金是万万不能要的。”
沈毅想了想,然后开口道:“这样罢,你可以不收,不过新任的程巡抚多半会硬给你,到时候你象征性的收个一两二两的,不然这件事多半不好过去。”
沈毅提醒了一句:“新任的程巡抚,是个清廉刚直的人。”
叶婵一愣。
程廷知她是知道的。
原来在福建做过两三年的布政使了,听说该收的钱也收,就是没有什么存在感而已……
不过听到沈毅这么说,她若有所思,低头道:“是,多谢沈学士提点。”
就这样,在叶婵的带领下,程家人很快来到了位于巡抚衙门对面的一座大宅子,这宅子应该空出来不久,打扫的整洁干净。
程家的两个公子还有小女儿,在这座宅子里左看看,右看看,显然有些新奇。
这就是穷养家的坏处了。
沈毅看着程廷知这两个对豪宅充满了好奇的儿子,心里有些担忧。
程廷知本人的性子,他是知道的,多半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那些人如果攻不破程廷知,多半就会从他的家人们入手。
巡抚公子是何等威风,沈毅在临安府是见过的。
而程家这两个有些“穷”的公子,骤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巡抚公子,还来到了巡抚的地界,能不能抗住各方面的诱惑,还真是未知之数。
安顿好了程家人之后,叶婵来到了沈毅面前,对沈毅恭敬行礼道:“沈学士,去年年底,妾身等福州士族,向朝廷的请求,未知……”
“这件事情,过两天再跟你说。”
沈老爷伸了个懒腰道:“不过有一件事可以告诉叶姑娘,只要诸位后续遵纪守法,听从朝廷安排,沈某保证你们各家都可以安然无恙。”
叶婵长舒了一口气,问道:“沈学士刚回福州,要不要妾身给您也寻一个住处?”
“这倒不用。”
沈毅笑着说道:“我在福州有住处。”
福州是有邸报司的,沈毅的住处,早已经安排好了。
他看向叶婵:“两位巡抚要请我吃饭,叶姑娘,这一次多谢你帮忙,咱们下回再聊?”
叶大姑娘微微欠身。
“恭送沈学士……”
第六百七十一章 请你离场
陪先后两个巡抚吃饭,其实是一件没有什么意思的事情,整顿饭下来,基本上听不到几句真话,不过该走的过场还是要走,该说的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因为皇帝陛下现在不想动这位孙抚台。
因此,即便程廷知手里,有不少孙复收受贿赂的证据,此时也要对孙复笑脸相迎,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一顿饭吃了七七八八的时候,孙复举起酒杯,敬了沈毅一杯,微微叹了口气:“去岁跟沈学士碰面,就聊起过福州市舶司的事情,只是当时临近年关,沈学士又急着返京复命,因此只能暂且搁置,准备今年再跟沈学士一起筹建福州市舶司。”
“没想到还没有等到沈学士回来,却等到了朝廷的调命,真是世事无常。”
沈老爷笑呵呵的陪了一杯酒,微笑道:“孙少保高升六部尚书,这是天大的喜事,至于福州市舶司的事情,在下与程抚台慢慢筹建就是。”
“老夫在福建任上,也有五年多时间了。”
孙复叹了口气,道:“这里的差事不是很好做,想要办好朝廷交代的差事,完成朝廷每年的赋税,粮米绢纱,光靠巡抚衙门和三司衙门的几十个上百个官员,肯定是办不成的。”
他看向程廷知,微笑道:“贤弟也是常年在地方上任事,应该知道这个道理,想要在地方上做事情做的顺畅,做成事情,有时候不得不跟这些本地人坐下来谈,跟他们谈顺了,事情才能办得顺。”
“谈不顺……”
他微微摇头:“那也是有力无处使。”
孙复这番话,可以说是在地方上做官做出来的经验了。
因为这个时代,是属于小政府时代。
不要说县衙了,有一些知府衙门,真正有“编制”的官员,可能就十来个人,甚至就八九个人。
而这么小的体制,想要管理大大的疆土,基本上就只能跟当地士绅乡贤乃至于里长保长族长们合作。
这也就是所谓的皇权不下乡的道理。
不过这种道理,在这个时代属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哪怕是沈毅这个“京官”,也明白这些个道理,在酒桌上说出来,就显得有一些空泛。
而孙复这个前任巡抚,是不会说废话的。
他说这话,是在点程廷知。
提醒他,想要这一任巡抚做的安生,尽量不要动福建的地方势力。
不动地方势力,就意味着不能动,或者说不能大动原先的福建官员们。
很显然,这位即将离任的巡抚,已经收到了一些朝廷里传下来的风声。
说不定,他已经知道了三法司官员,即将抵达福州的消息。
程廷知默默低头喝了口酒,然后笑了笑:“孙尚书的话,程某铭记于心。”
“不敢当,不敢当。”
孙复微微摇头道:“酒后胡言而已,贤弟听则听,不听则罢。”
一旁一直吃饭喝酒,没有怎么说话的沈老爷,突然举起酒杯,敬了孙复一杯,笑着说道:“不管怎么说,孙少保这一次官拜六部尚书,在地方上这么多年,总算是熬出头了,今后在建康不管是为卿为相,都不用再费心理会地方上这些杂事。”
沈毅的话很简单。
既然已经从福建这个泥潭里脱身了,就不要再理会地方上的事,老老实实的去做京官,免得再沾惹上一屁股泥。
听到沈毅这句话,孙尚书神色有些复杂,他举起酒杯,跟沈毅碰了碰,仰头一饮而尽:“老夫一辈子都在地方上做官,虽然蒙皇恩入京,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难以割舍。”
“福建的事情,陛下已经派了程抚台下来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