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毅等人距离新安县城不远,赶在傍晚之前进了城,进城之后,沈毅在薛威等人的陪同下,直奔新安县衙,到了县衙门口,薛威张口就要给沈毅唱名,沈老爷挥手阻止了他,微微摇头道:“就去通报说,江都沈毅,来看望故交来了。”
薛威闻言,立刻低头,去县衙门口通报去了。
通报之后没多久,一身七品绿色官服的新安知县孙鲤,便急匆匆走了出来,见到沈毅之后,他先是擦了擦眼睛,然后忙不迭的一路小跑过来,一把捉住的沈毅的衣袖,惊喜交加。
“方才听到下面的人通报,我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不曾想还真是子恒!”
他说的是江都话。
沈毅也用江都话回他,微笑道:“到广州府已经好几天时间了,本来早就应该来看望继圣兄,只是到了广东之后有些水土不服,病了好几天,这才耽误了。”
孙鲤,字继圣。
这个表字与他的名字看起来不搭,但是他与孔圣人之子孔鲤同名,因此继圣二字,倒也合情合理。
听到久违的江都乡音,孙知县只觉得鼻子一酸,他拉着沈毅的衣袖,眼眶都要有些红了。
“子恒既然来了,非得在新安多住几天不可,愚兄好好招待招待你。”
孙知县感慨道:“你不知道,我多久没有听过江都话了。”
“这广州府的人说话,愚兄听来基本靠猜……”
孙知县摇头晃脑,仿佛跟沈毅有说不完的话。
沈老爷微笑点头:“是要在新安,多叨扰师兄一些时日。”
他在新安,一来是要躲一躲广州城里的那位巡抚。
二来,是要等建康的人,给他回信。
……
正当沈老爷在新安县吃海鲜的时候,他在七天前写的书信,终于被内卫六百里加急,送到了建康。
这封信,没有经过朝廷,而是通过密信的渠道,直接送到了内侍省,送到了皇帝陛下手里。
此时的皇帝陛下,正在昭德宫里,与惠妃娘娘说话,高太监便捧着沈毅的这封信,来到了皇帝陛下面前。
皇帝见到高明之后,便把怀里的长子放在了惠妃娘娘手里,然后他站起了身子,来到了高明面前,微微皱眉:“朕难得来一次昭德宫,什么事情,不能等朕回甘露殿再说?”
高明再一次低头道:“沈学士自广州府发来的密信。”
皇帝这才舒展眉头,从高明手里接过了这封信,拆开之后,信封里有足足三张信纸。
只看了一眼第一张信纸,皇帝陛下就忍不住大皱眉头:“这沈七怎么回事?写字都写的歪歪扭扭的,亏他还是朕钦点的两榜进士!”
高太监低着头,开口道:“根据内卫回报,写这封信的时候,沈学士似乎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皇帝这才没有追究,而是默默把三张信纸认真看了一遍,尤其是看完了第二张信纸之后,他甚至忍不住又看了一遍,问道:“高明,朕记得这广东巡抚朱圭,似乎是张敬的……”
高明低头道:“是张相的门生。”
皇帝摸了摸下颌,若有所思。
“那就有意思了。”
说完这句话,皇帝继续看下去,等到把一封信都看完之后,皇帝陛下喃喃道:“要市舶司告示税额,要地方衙门不得插手市舶司事务,要沿海都司下属五卫,有缉捕走私之权……”
皇帝自言自语道:“要的东西还真不少,不知道沈七在广东,到底碰到什么事了。”
说到这里,皇帝看了看高太监,缓缓说道:“高明,去把朱圭的情报整理一下,等会放到甘露殿去,朕晚上要看。”
高太监低头道:“奴婢遵命。”
皇帝陛下伸了个懒腰,开口道:“今天下午,朕要在昭德宫陪朕的皇长子,没有什么事情,就不要再来扰朕了。”
高太监再一次低头,然后毕恭毕敬的退下去了。
而皇帝陛下则是重新回到了甘露殿里,从贵妃娘娘手里接过了自己的长子,他伸手捏了捏这孩子的鼻子,笑着说道:“爱妃,这孩子的名字,朕想了好几个月了,今天才有了一些主意。”
惠妃娘娘目光流转,轻声道:“臣妾还以为陛下忘了呢……”
“这如何能忘?”
皇帝笑着说道:“只是一直犹豫不决而已。”
“不如就叫他李望如何?”
惠妃娘娘眨了眨眼睛,问道:“哪个望?”
“北望的望。”
听到这个回答,惠妃娘娘轻声笑道:“臣妾还以为陛下,要给这孩子取名一个复字呢。”
“复字太大太沉,怕压得他长不大。”
皇帝语气温柔,轻声道:“就叫李望罢。”
惠妃娘娘轻轻点头,然后问道:“陛下,方才高公公找您,是不是有什么政事要处理?如果有着急的政务,陛下还是抓紧去办罢,免得人家说臣妾贻误国事。”
“不是什么特别要紧的事。”
皇帝一边逗自己的儿子,一边漫不经心的说道:“就是沈七,在南边写了封信给朕。”
“沈七……沈公子……”
惠妃娘娘目光微微闪动,她轻声问道:“陛下,今年,沈公子应该就能回建康了罢?”
“是该回来了。”
皇帝捏了捏皇长子的鼻子,呵呵一笑。
“他再不回来,朕就真的有些担心了……”
第七百零三章 挑拨离间
是夜,皇帝陛下终于从昭德宫,回到了甘露殿。
甘露殿里,已经堆起了厚厚的一沓文书,不过今天的文书相比较平时要少了许多。
平时最少要有四五沓文书。
之所以今天的工作量减少,是因为皇帝提前给中书打了招呼,说自己身体不适,让中书只送报大事要事过来。
因为工作量减少,皇帝陛下今天只花了一个多时辰,就把这些文书处理完,然后他才从书桌的桌角,拿来了高明已经准备的,有关朱圭的资料。
皇帝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把朱圭的资料看完,然后抬头看了一眼高明,问道:“你怎么看?”
高太监微微低头,开口道:“陛下是问如何看待广东的事情?”
皇帝“嗯”了一声,淡淡的说道:“事关一省的巡抚,不是小事,朕不能凭借沈七的一封信,就去动朝廷的二品大员。”
朱圭贪污的事情,并不难查。
很显然,皇帝已经知道了这位封疆大吏贪墨的事情,不过相比较于朝局稳定来说,贪污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更不是扳倒一位封疆大吏的理由。
如果真要如此较真,那朝廷上下没有谁的屁股能是安全干净的。
高太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道:“陛下,按照时间推算,这封信是沈学士刚到广东不久写的,按照常理,应该……”
“不是私怨。”
“那就是为了公事。”
皇帝淡淡的看了一眼高明,微笑道:“你的意思是,要朕支持沈毅,是不是?”
高明连忙摇头,低头道:“陛下,沈学士所为,可能不是为了私怨,但是为了一些贪腐的事情,就想要调换一省的封疆,这种想法未免有些太过幼稚,奴婢据实回话,并没有支持沈学士的想法……”
皇帝揉了揉眉心,然后淡淡的说道:“他并没有让朕调换广东巡抚,他只是向朕建议,沿海五个市舶司,今后与地方衙门完全脱开干系,市舶司由宫里的人派去主导,至于缉捕走私,则有都司五卫负责。”
“这是要限制地方衙门的权柄……”
皇帝打了个哈欠,有些困了:“可谁又去限制沿海都司的权柄呢?”
高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道:“陛下,如果按照沈学士所说的去办,地方衙门在里面,捞不到一点好处,将来难免会阳奉阴违,暗中支持商船走私,甚至……诋毁王政。”
“奴婢以为,沈学士有些太年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