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颤声道:“而是几乎倾巢而出!”
“最起码两万人啊!”
周元朗看着老父亲,开口道:“他们的目标,绝不是袭扰咱们的军队,而是海州,甚至是更大的目标!”
“此时,我大军为了合围他们的前军,已经分散,殊不知淮安军的主力,就跟在这支先锋军的身后!”
“我军在海州的兵力……未必就比响水大营多到哪里去,此时阵型分散,如果被他们合围,立刻就要被逐个击破!”
“爹!”
这位少将军两只手都有些发抖了:“快!趁现在他们的主力还没有来得及赶上来,立刻收缩军队,把所有的兵力调回海州!”
周大将军脸色,直接黑了下来,他沉默了几个呼吸的时间,便开口说道:“消息属实么?”
“属实,已经确认过了!”
周元朗声音沙哑:“爹,这个时候,早一点撤,还能多一分生机!”
周大将军阴沉着脸:“既然人数相当,我为什么要撤?”
“什么时候,大齐王师在正面战场上,要畏惧南朝人了?”
他直接站了起来,看向一旁的参将,沉声道:“传我将令,放开包围圈,东西两翼的军队收缩,集结海州所有的军队,列阵迎敌!”
周大将军的这个命令,意思就是说不再想着围歼沈毅,主动把沈毅放出这个口袋阵,同时将所有的兵力,集结在淮安军的正北方,与淮安军枪对枪刀对刀的拼杀一场。
也就是说,虽然他嘴巴很硬,但是总体来说,还是采纳了儿子周元朗的意见,开始收缩兵力了。
很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周世忠的将令还没有出帅帐,就有斥候营的将士跌跌撞撞的闯了进来,半跪在周大将军面前,低着头:“大将军,我军正南,发现大量陈国军队,人数万余!”
周世忠看着参将,冷声道:“还不下去传令!”
“是!”
这参将奔了下去之后,周大将军坐在主位上,闭上眼睛,思索占局。
正当他考虑战情的时候,又有传令兵匆匆跑了进来,跪在了大将军面前,低头道:“大将军,宿迁守军紧急奏报,西边的淮河段,有大股南朝军队登陆,现在已经快要抵达宿迁城下,人数恐怕超过两万人!”
周大将军脸色,终于彻底难看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这个传令兵,面无表情道:“速速返回宿迁,告诉宿迁守将,让他固守半天时间,附近的征南军将士,会立刻支援过去。”
这人低头,应了声是,转身匆忙离开了。
周世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半晌没有说话,良久之后,他才低声道:“悔不该去年怕死人,放了沈七一条生路,如今给他成了气候了。”
周元朗站在老爹下首,他低声道:“爹,南人既然大规模北上,两路齐动是应当的,这不奇怪。”
他看向老父亲,开口道:“爹,给朝廷写奏书求援罢。”
周世忠抬头,瞪了一眼自己的儿子。
“要是被南人打到求援,咱们周家,还能在征南军之中立足么?”
周元朗低声道:“陛下要罢了咱们父子,那就让他罢了,这个情况,就是兵力不够,左支右绌,谁来也没有用。”
“半个月前,西边的一场袭击,把父亲您手下的兵力吸引过去了万余人,现在,海州加上宿迁的兵力,怕不够四万人了。”
“人数,咱们是吃亏的。”
“爹,南朝的淮河军,早已经不是从前那十万淮河军了!”
周元朗低头道:“淮河水师加上这个淮安军,人数早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人,他们还可以分兵进攻,咱们征南军只有十万,这怎么守?”
周世忠闷哼了一声:“那沈七去年,兵力最多也就五万人,把淮安守得密不透风,让我们十万大军无可奈何。”
“那是因为淮安太小,防线只二三百里。”
周元朗低着头说道:“而且根据探子的消息,淮安军武器装备都很精良,战船也多的离谱,绝不是五万人的军队应该有的。”
“即便如此,让他们去守千里淮河,他们也不可能在倍余的敌人面前守下来!”
“更要紧的是。”
这位少将军低声道:“咱们没有足够的战船,很难像南朝人那样,据河而守。”
六七十年来,哪怕是赵崇时代的淮河水师,也没有能在齐人手里讨得什么好处,因此齐人也就完全没有必要防守淮河。
因为南朝人,根本不敢过来。
这一点,从淮河水师二十年不敢越过淮河半步,就可以看得出来。
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北方造船业本就不如南方,导致征南军虽然船只不少,但是能水战的战船却少得可怜。
“此时上书朝廷,如果陛下震怒,罢了父亲您,那也没有什么。”
周元朗低声道:“那咱们父子,就返回燕都去,静静的看着新将如何以十万守十五万就是了。”
周大将军默默站了起来,走到儿子面前,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叹了口气:“如此……”
“你去写求援的奏书罢,为父让人六百里加急送燕都。”
周元朗松了口气,低头道:“儿子遵命!”
……
天光终于大亮,沈老爷坐镇中军,开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北上。
而苏定则是跟在沈毅身边,见到天色大亮,这位东线主将大手一挥,喝道:“竖旗,进兵!”
很快,两面大旗,被竖了起来,旗面迎风猎猎作响。
两面大旗上,分别写了两个字。
其中一面,自然是绣着“陈”字,而另外一面旗子上,则是一个“沈”字!
随着大旗竖了起来,响水大营的将士们抬头看着这两面旗子,都是心潮澎湃。
军队进发的速度,更快了两三分。
一个时辰以后,主力军队终于跟薛威的先锋军碰上,苏定来报沈毅,低头道:“沈公,薛将军南边的齐人撤的飞快,咱们赶上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把他们全部围起来。”
沈老爷看了看他,问道:“围了多少人?”
“不足两千。”
“唔。”
沈毅摸了摸下巴,看向北边,呵呵一笑。
“周大将军,似乎聪明了一些啊……”
第九百七十五章 沈毅的想法
现在,合围之势已经很明显了,这近两千来不及撤退的齐人,已经被薛威和淮安军主力挤在了中间,完成了包围。
而且他们的兵力太少,根本不存在碰到突围的可能性。
沈毅现在想怎么处理他们,就可以处理他们,如果急一些,就派大兵直接碾过去,半天时间应该就可以吃掉他们。
如果不着急,慢慢磨,那么三四天时间也能够磨死他们。
后者的好处是,淮安军的伤亡能够少一些。
比较可惜的是,这些齐人见机的太快了。
如果他们没有反应过来,或者说撤的慢一点,这一次淮安军估计可以留下三四千人,那么这就是一场值得称贺的大胜。
苏定想了想,开口道:“沈公,今天吃掉这两千人之后,是立刻北上海州,还是原地休整,明日再说?”
沈老爷抬头看了看天色。
这会儿还是上午。
他想了想之后,挥手道:“在附近扎中军大帐罢。”
“两千齐人,并不是很少,困兽犹斗,是会咬伤人的,既然已经围住了,那就不用着急,慢慢拾掇他们。”
中军大帐,就是类似指挥所的地方,这个时代军队分前后中三军,前军是探路先锋,中军是主力部队,同时也是指挥所在,后军则是负责粮草辎重等后勤工作。
中军大帐扎营,就代表今天大概是不走了。
苏定考虑了一下,问道:“多待一晚上时间,会不会让齐人有时间从容聚集兵力?”
沈毅呵呵一笑:“他们聚集兵力,能聚集在哪里?”
苏定回答道:“咱们直取海州,他们自然是聚集在海州附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