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因为在这种紧要关头,朕才要去曲阜祭孔。”
“以收拢天下士人之心。”
皇帝说到这里,就有些不耐烦了,开口道:“朕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了,陈相回去,好生筹备筹备此事,朕在一个月之内,就准备离京北上了。”
说罢,见陈靖不愿意离开甘露殿,皇帝陛下径直站了起来,自己离开了甘露殿,回德庆殿去了。
而陈靖,在原地愣神了许久,才迈着步子回到了议事堂。
回到了议事堂之后,他当即召集另外几个宰相开始开会。
把事情说了一遍之后,几个宰相都是面露诧异之色。
陈相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看向赵昌平,开口道:“昌平贤弟,陛下如今乾纲独断,朝廷里几乎没有人能够劝的动他,咱们身为宰辅,却不能一味媚上,需要做些什么。”
赵昌平自然也不太想看到皇帝离开建康,闻言看向陈靖,开口问道:“陈相想让赵某做什么?”
陈靖看向其他几个宰相,开口道:“我们四人,此时进宫去,面见太后娘娘,而昌平贤弟你……”
“则要给你那位北边的门人写信,让他也上书,坚决推拒这件事。”
陈靖沉声道:“你那个门人,是个厉害人物,他自然想的明白,陛下只要一到山东境内,他就要承担推脱不开的莫大责任,这件事情,他必须得出面推拒,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味讨好圣躬了!”
陈靖所说的赵昌平门人,自然不会是指别人,只会是说沈毅。
不过他话里,多多少少带了点刺,暗示沈老爷现在一路升官,是因为一直讨好皇帝陛下,是幸进。
赵昌平先是皱眉,然后开口道:“陈相,沈子恒虽然与我同出一门,但却并非是我的门人。”
“再有,他能有今天这个成就,也不是因为一味讨好陛下。”
赵相看了看其他几位宰相,沉声道:“朝廷里,真正一味讨好陛下的人,如同过江之鲫一般,至今也未见哪个人如他一般,领兵北伐了。”
见赵昌平嘴上不吃亏,陈靖苦笑道:“赵相,就当是老夫说错了话,但是这信,于情于理,你是应该写的。”
赵昌平想了想,然后点头道:“赵某确认了这件事之后,会给子恒写信的。”
有一件事,陈靖说的没有错。
皇帝离京,一旦在山东境内,乃至于在徐州府境内,出了任何问题,沈毅都逃不脱,是要背大责任的。
见赵昌平点头,陈靖松了口气,他站了起来,看向其他几个宰相,开口道:“诸位,咱们一起进宫,面见太后娘娘罢。”
其他几个人站了起来,跟在陈靖身后,宰相岳谦若有所思,开口道:“依我看,陛下未必就是一定要出宫北上,很有可能就是要做个样子,给咱们,给太后娘娘看。”
陈靖深呼吸了一口气,没有否认,但是也没有认同。
“不管怎么说,太后娘娘那里,咱们都是要去一趟的,不然就是咱们这些宰辅失职。”
“传之后世,是要在史书上留坏名声的。”
他扫视了众人一眼,沉声道:“诸位也不想看到,将来百年之后,史书上有什么纸糊宰相,泥塑尚书的说法罢?”
听到这句话,众人不再犹豫,跟在陈靖身后。
赵昌平也站了起来,跟随几人一起进宫。
陈靖看了看他,开口道:“赵相,现在的当务之急是……”
赵昌平缓缓说道:“不碍事,一封信而已,盏茶时间便能写就。”
陈靖闻言一怔,然后哑然一笑:“昌平贤弟,与那位门人,真是亲密无间。”
盏茶时间写一封信出来,就代表着不需要字斟句酌,代表着两人之间关系密切,不需要花心思去遣词造句。
赵相面色平静,没有否认。
他刚进议事堂,话语权并不是很重。
但是,有沈毅这个“门人”在,他的话语权,在无形之中就会抬升很多。
而事实上,宰相的权柄,也的确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些门生故吏。
就这样,几位宰相一起进了宫里。
而在当天下午,就有一封书信,以六百里加急,离开了建康,一路送到了兖州城,送到了沈老爷的桌案上。
接到信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沈老爷正在翻看前线送来的战报。
这几天时间,薛威已经跟宁阳齐军,有小规模交手了。
而且不是在宁阳县城,是在宁阳城外。
几场战事下来,双方互有胜负,但是总体是薛威这里占优,稍稍占了点便宜。
薛威的意思是,要继续向宁阳逼进。
沈毅提笔,给他批复了意见,表示同意。
回复完薛威之后,门口响起了敲门声,蒋胜低声道:“公子,赵相公六百里急信。”
沈毅起身,走到门口,接过这封书信,然后立即展开。
从右到左看了一遍之后,沈老爷眉头紧皱,看了看南边。
李二……
在搞什么飞机?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连心动脑筋
皇帝出巡,不管是在哪一朝哪一代,都是不得了的大事情。
哪怕是天下太平,江山一统的时候,这种事情也是要慎重再慎重的,毕竟在这种帝制时代,皇帝虽然不是社稷之本,但的的确确是社稷的象征,皇帝本人一旦出事情,不一定会引起江山不稳,但是一定会引起朝廷动荡。
在这个时候,朝廷动荡,就意味着沈老爷的北伐计划将会被立刻搁浅,甚至会永久性终止。
这是沈毅不能接受的。
他拿着这份赵昌平寄过来的文书,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闭上眼睛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口道:“磨墨。”
叶婵很乖巧的应了一声,在一旁给沈老爷磨墨。
沈毅很快睁开眼睛,提笔开始给皇帝写私信。
这封信,他足足写了一个时辰,差不多两三千字,详细陈述了这个时候皇帝出京的利害,劝谏皇帝,在建康再忍一忍,等到山东全境光复之后,不仅可以到曲阜祭孔,还可以直接到泰山封禅,完成千古一帝的必备打卡任务。
这封信写完之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这会儿已经是夏天,沈老爷耗费了不少心力,额头上都渗出了汗水。
叶婵拿出手帕,替他擦去了头上的汗,然后又帮着沈毅吹干墨迹,将这足足七八页信纸,一一叠好,收进了信封里。
装好信封之后,叶婵看着沈毅,问道:“公子,是现在送出去么?”
“嗯。”
沈毅点头道:“交给内卫,让他们连夜六百里加急送到建康去。”
叶婵点头,正要拿着书信下去,院子里的蒋胜一路小跑到了门口,他的声音再一次传来。
“公子,宫里来信了。”
沈毅起身走到门口,从蒋胜手里接过这封薄薄的书信。
展开之后,信上只有寥寥几个字。
“朕累了。”
“想出去散散心。”
这封信没头没尾,没有写开头的称呼,也没有最后的署名。
不过沈毅认得出来,这是皇帝的笔迹。
看到这几个字,沈毅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皇帝陛下,不玩理性开始玩感性了。
这封信,分明是以类似朋友的口吻写出来的。
当领导跟你谈感情的时候,你就不太好跟领导讲道理了。
不然太伤感情。
沈老爷脑子疯狂运转,忽然,他扭头从叶婵手里,取来那封写给宫里的私信,递在蒋胜手里,叮嘱道:“你现在去,把这封信交给内卫,让他们六百里加急,送到宫里去。”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叮嘱道:“你记住,送出去之后半个时辰……”
沈毅想了想,摇头道:“不,盏茶时间之后,你立刻再去一趟内卫,让内卫的人把这封信撤回,就说我写错了。”
“如果已经送出去了,让他们派马追回这封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