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毅拉着杜庸,进了自己的中军大帐,请他落座之后,又询问了不少关于北边的情报。
内卫向沈毅共享情报,已经好几年时间了,杜庸自然不敢隐瞒什么,基本上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等到把北边的情报说了一遍之后,杜庸对沈毅微微低头,开口道:“沈侯爷,内卫在燕都附近,有不少可以动用的人手,您这里如果有什么吩咐,内卫可以帮着您去办。”
沈毅微微摇头:“这个时候,用情报人员办事,太浪费了。”
杜庸低声道:“或许,内卫可以帮着沈侯爷去联系鞑靼人,让鞑靼人跟着南下,与咱们两面夹击北齐,鞑靼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战力极其凶悍,他们如果下场,侯爷这里立时就轻松了。”
沈毅闻言一怔,然后大皱眉头,皱眉道:“杜副帅,这话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内卫的意思?”
“亦或是,陛下的意思?”
杜庸见沈毅神色不太对劲,连忙摆手道:“沈侯爷误会了,这是杜某自己的一点小建议,既不是陛下的意思,也不是内卫的意思……”
他小心翼翼的看了看沈毅,继续说道:“要是不小心说错了话,侯爷莫要放在心上。”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杜副帅,我等北伐,为的是驱除胡虏,朱里真是胡虏,但是鞑靼人,说不定是更难缠更凶蛮的胡虏!”
“他们一旦南下,且不说我们将来要花多少力气把他们赶出去,单说住在他们沿途的汉民,就要吃不知道多少苦头!”
杜庸低着头,开口道:“侯爷说的是,但是……”
他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但是不管咱们联络不联络鞑靼人,北齐既然调动的边军,鞑靼人不可能不知道,他们可能依旧会南下。”
“他们自己南下是他们的事情。”
“我们叫来就是我们的事情了。”
沈毅面色凝重:“杜副帅,且不说这种事关外邦的事情,都要上禀天子,即便你我二人可以决断,做出这种事情……”
“将来在史册上,是要背负骂名的。”
他看着杜庸,严肃道:“我说的不是你我二人背负骂名,而是本朝的天子,你明白吗?”
“你这番话,跟我说说也就罢了,切莫外传,更不要传到朝廷里去,否则你要吃大亏的。”
杜庸被沈毅连唬带吓,连忙低着头,颤声道:“下官失言了,侯爷只当是没有听见!”
沈毅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道:“放心,我不是多嘴的人,我只当杜副帅你没有说过。”
说完这句话,他看向中军帐里的七八个将领,这些将领们也很懂事,都低着头抱拳:“属下等,也不记得杜副帅说了什么!”
杜庸长出了一口气,再不敢呆在这里,他对着沈毅低头抱拳道:“侯爷,卑职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忙,有什么事情,会随时知会侯爷!”
沈毅点了点头。
“我送副帅。”
杜庸连忙摇头,连作揖带鞠躬的,退出了中军大帐。
苏定替沈毅,多送了几步,一路把他送到大营门口,等转回来的时候,营中的武将都已经散了,他伸手给沈毅倒了杯茶水,轻声说道:“沈公您是不想让杜副帅的声音,传到朝廷里去?”
沈毅点头。
“他这话的确不应该由他来说,他有点自作聪明了。”
苏定想了想,开口说道:“但是杜副帅不说,朝廷里的大臣们,说不定也会这么想,这么说。”
“那些文官说,是文官说的。”
沈老爷低头喝茶,沉声道:“他这个北伐的当事之人,不该说这种话,很容易被那些文官当成枪来使,撺掇着陛下去做这件事。”
“咱们是汉家王师,持身要正,失去的土地,要靠自己取回来,依靠更凶焊的胡人,到最后说不定自己都会陷身进去。”
另一个世界,有大送现成的先例在,沈毅当然不会有任何一丝丝跟鞑靼人合作的想法。
甚至他还有些担心朱里真人坚持不住,被鞑靼人给先占了燕都,那么他这个北伐的难度,就又会骤然抬升一个台阶。
沈老爷一杯热茶下肚之后,沉思了半晌,开口道:“你这里,要继续跟周世忠他们周旋,该退的时候要退,不该退的时候,也不能一味后退。”
苏定低头。
“末将明白。”
沈毅低头盘算了一下,开口道:“我一会会写信给薛威还有裴俊,让他们加快战争进度。”
“不过按我估计,河南那边战事结束,少说还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不管周世忠如何猛攻,咱们至少……”
“要在山东之外迎敌,不能让已经恢复秩序的山东,再乱起来,那样人心惶惶,后面更容易出乱子。”
打仗,除了粮草供应充足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后方稳定。
而山东河南,目前就是沈毅的后方。
后方乱了,也会倒过来影响粮草供给。
苏定先是点头,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挡住他们,自然不成问题,不过一个多月后河南战事结束,再把薛将军还有裴将军所部调过来,少说也要两个多月之后了。”
“到时候……”
苏定看着沈毅,低声道:“到时候齐人的主力,多半也已经集结完成了。”
“彼时兵力悬殊,沈公您……”
沈毅眯着眼睛,轻声道:“只能说是兵数悬殊,不能说兵力悬殊。”
“如果只看纸面上的兵力,咱们当初连淮安都很难守住,更不要说现在一路打到河间府了。”
“兵力如何,要打过才能知道。”
说到这里,沈毅闭上眼睛,缓缓说道:“你去忙你的,你们只管打好每一场仗,剩下的事情,交给我来处理。”
苏定恭敬低头。
“末将告退!”
苏定离开之后,沈毅一个人思索了很久,最终还是提起毛笔,给皇帝陛下写了封信。
这封信首先是陈述局势,写到后来,沈毅很委婉的表示了自己的请求。
也就是说,这是一封求援信。
请求朝廷,支援五万禁军,以备不时之需。
写完这封信落款之后,沈毅叫来蒋胜,郑重吩咐。
“六百里加急送建康。”
蒋胜双手接过。
“是,我立刻让人送出去。”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热血洒南北
向朝廷要的援兵,只是为战局多加一分胜算。
但是这场仗,主要还是要靠沈毅现有的力量去打。
这天,沈毅在左路军大营里,将一份份文书,通过内卫以及邸报司,飞速发散出去。
而他本人,在左路军待了两三天之后,便动身去右路军巡查战局去了。
没有办法。
经过上一次跟凌肃的对话,他也知道右路军现在不少人觉得他偏心,这个时候既然到了左路军,右路军肯定也是要去一下的。
其实凭良心说,沈毅并没有觉得自己偏心什么。
因为从一开始,凌肃在沈毅麾下的地位就比较超然,在抗倭军时期,凌肃是整个抗倭军的主将,沈毅也是通过他来掌握抗倭军。
后来,沈毅麾下一份为三,但是沈老爷不太好意思对凌肃以及凌肃麾下指指点点,为了体现对凌肃的尊重,他除了制定大方略之外,其他都基本上交给凌肃自治。
不过这样或多或少导致了,他跟右路军,的的确确有点“不亲”。
如今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自然就要一视同仁了。
沈毅本人在前线奔波忙碌的时候,他的两份文书,在邸报司的飞速运送之下,已经来到了洛阳城下。
此时,薛威与裴俊,已经齐聚洛阳城下,完成了对洛阳的围城。
薛威接到沈毅的文书之后,二话不说动身奔向了裴俊所部的大营,还没有进大营,远远的就看到对向裴俊也骑马而来,二人同时翻身下马,远远抱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