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这里,诺勇闷哼了一声:“说好了,让周氏父子看住淮安军的左路军,他们却因为沧州的一个偏师,兴师动众的去了沧州,等从这里脱身,老子回去,非参他们父子不可!”
佟籍毕竟是大家族出身,对于朝堂的理解,是比诺勇要深的,他站在诺勇身后,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微微低头道:“大将军,您已经参过周氏父子很多次了,每一次弹劾他们的奏书,都如同泥牛入海。”
“从来没有过回信,大将军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诺勇回头,很是诧异的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副将:“你说说看。”
“皇上绝不是不想动周家父子,以征南军最近的动作,以及这两年的反应,恐怕皇上早已经忍无可忍了。”
“但是征南军,在周家三代人手上,已经二十多年了。”
“太平承平的时候,皇上想动他们,随时可以动他们,但是现在,恐怕连朝廷,也不敢轻易动他们了……”
诺勇猛地愣住了,他抬头看着佟籍:“你是说?”
北齐存在七十多年了,七十多年,在世人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个强大的存在。
就连诺勇这种边将,心里也没有一丝一毫想要反抗大齐朝廷的念头,而且他没有怎么在朝廷里做过官,对于朝廷里的勾心斗角,也知道的不多。
一直到现在,经过佟籍的提醒,他才想明白,如今的征南军,恐怕已经不能算是朝廷的征南军了,因此,向来脾气不好的昭武皇帝,哪怕战事糜烂成这样,也没有责问过周家父子。
因为昭武皇帝,以及燕都那些大臣们心里很清楚,这个时候他们不能惹毛了周家父子。
一旦逼反了征南军,征南军倒戈相向的话,这场原本就在僵持之中的战事,将会立刻失去所有的悬念。
甚至,所有朱里真人,到时候都要收拾行李,准备从燕都滚蛋。
“是了是了……”
诺勇低头,喃喃道:“难怪那父子俩,对我是这个态度,他们……他们……”
诺大将军自己嘀咕了一会之后,抬头看向佟籍,沉声道:“不能在犹豫了,我亲自披甲领兵,咱们尽全力,立刻突围出去!”
“越快越好!”
佟籍掉头了:“大将军,是从北边突围,还是从东西两路……”
诺勇径直走向帐外,头也不回:“三路一起突围!一起突围!”
……
右路军前线临时驻扎地,沈老爷与凌肃一起,站在高坡上,用千里镜看着不远处的战场,看了一会儿之后,凌肃先放下千里镜,微微低头道:“沈公,这钟明……”
他摇头感慨:“打起仗来,比薛莽子还要更疯一些,末将从未想过,他这个阻击的任务,能一路带兵推到这里来。”
沈毅也放下千里镜,默然道:“不错,钟明这人,算是淮安军所有后起之秀里,最值得另眼相看的人了。”
“只可惜……”
沈毅摇头,颇有些心疼:“根据汇报,他从昨天傍晚一直打到现在,麾下的玄甲卫,着实伤亡不少。”
凌肃“嗯”了一声。
“自钟明起,淮安军各军都开始设置玄甲卫,但是看来看去,还是左路军钟明麾下的这支玄甲卫,最是凶悍勇猛。”
“这样的玄甲卫,竟然被他硬生生弄出了两个千户营……”
二人正说话的时候,有传信兵匆匆来报,半跪在二人面前,低头抱拳:“侯爷,大将军!”
“被夹在中间的诺勇所部,突然开始分兵,大部分兵力依旧全力向北突围,同时分出了两股兵力,分别往东西两边逃窜!”
沈毅凌肃闻言,都是一愣。
沈老爷再一次拿起千里镜看向战场,一边看,一边喃喃道:“诺勇昏头了,诺勇昏头了……”
“是。”
凌肃也有些激动,忍不住道:“他们合兵一处,像个铁疙瘩一样,不太容易啃的动,连钟明那里,也很难支撑太久,原本预估两天时间,能啃他们多少肉就啃他们多少肉……”
“可他竟然分兵了!”
沈毅放下千里镜,爽朗大笑。
“到现在,我悬着的这颗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沈老爷看向凌肃,笑道:“大将军,你去发将令罢,用不着在这里陪着我。”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补充道:“钟明那里打的辛苦,要优先去支援他们,哪怕因此放走了一些敌人,也可以接受。”
“不能让他们打的太难。”
“是。”
凌肃低头道:“这一次,是左路军过来帮末将这里,末将心里是有数的。”
说罢,他猛地回头,看向传信兵,沉声道:“传我将令,右路军所有千户营!”
“不管现在的位置在哪里,全部往北贴上去,围剿齐军!”
传信兵也有些激动,恭敬低头。
“是!”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名扬天下
冷静沉着的凌山谷,此时也发了狠。
整个右路军,如同一张张开的大网一样,朝着已经分散开来的齐军,狠狠地网了过去。
这个时候,战术已经实现,后面也就不再需要什么战术了。
凌肃本人,都披甲上阵,亲自领了两个千户营,加入到了战斗之中。
甚至沈毅沈老爷,也都准备披甲上阵,但是被凌展死命拦了下来,凌展拉着沈毅的衣袖,咬牙道:“侯爷,如果您要鼓舞人心士气,凌将军已经亲临战阵了,右路军将士里,可能有一些新来的已经不认识您,但是多半都认得凌将军,他现在去战场,比您亲自去,效果还要好一些!”
“再者,军中的帅旗已经全部更为沈字旗,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您在前线!”
说到这里,凌展左右看了看,见没有亲卫敢上来阻拦沈毅,附近没有人,他硬着头皮说道:“叔父,您想一想,我爹已经去了前线临阵,以身涉险,在这种紧要关头,假如你们两个人都去了前线,一旦前线生变,整个淮安军都会为之震动。”
沈毅被他捉住衣袖,皱着眉头看向凌展。
“是凌肃让你拦着我的?”
“是。”
凌展低头道:“不过,我自己也觉得,这个时候您应该坐镇中军为好,自古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叔父,您现在身荷朝廷社稷以及北伐大业!”
“不能再冒险了!”
沈毅皱了皱眉头,瞥了一眼凌展,走回了帅帐之中,然后回头看了一眼凌展,问道:“是不是蒋胜,也交代了你什么?”
凌展低头,挠了挠头,没有说话。
沈老爷哑然一笑:“他们自己不敢出来拦我,看你小子是个愣头青,却让你出来拦我。”
凌展脸色一红,看了看帅帐外面,有些不知所措了。
沈毅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深呼吸了一口气,挥手道:“你出去罢,告诉下面的人,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送到我这里来。”
凌展惊喜交加:“侯爷您不出去了?”
沈毅瞪了他一眼:“还不快去?”
凌展一缩脖子,连忙低头:“是,是,我这就去,这就去……”
说罢,他一溜烟跑了。
凌展离开之后,沈毅坐在中军大帐之中,看着自己面前堆砌的一份份文书,陷入了思考之中。
现在的他,有些思想观念,的确还没有转化过来。
譬如说,他现在已经是统领十万以上兵力的大帅了。
这还只是淮安军的数量规模,如果算上禁军和西路军的兵力,他能够直接调动的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以上,这种级别的统帅,的确身荷重任。
按照道理来说,以沈毅现在的地位,不仅不应该亲临前线,甚至都不应该到处乱跑,而是应该稳坐中军大帐之中。
这个中军大帐,虽然不可能一直固定不动,但是要尽量保持在几路大军距离差不多的位置上,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这样一来,各方面的军令,都能够维持高效的运转,不至于顾此失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