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从床上起身,对叶婵笑道:“我这几年在外面,干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有时候在军营一待就是一两个月,哪里需要人伺候?”
“外面是外面。”
叶婵帮着沈毅穿好衣裳,让他坐在镜子面前,然后帮着沈毅梳理头发,一边梳头,一边轻声道:“在外面没有人照顾,在家里还能没人照顾么?”
沈毅也没有多说什么,看着眼前这玻璃镜中眉眼如画的叶婵,问道:“这一年多,在建康待的还习惯么?”
“在建康自然是极好的,只是妾身在外面习惯了,有时候还是想着出去动一动。”
沈毅笑着说道:“那你就出去就是,也没有人拦着你。”
“那怎么行。”
叶婵摇头道:“不好再到处乱跑了。”
她看着沈毅,开口道:“其实,妾身还是想跟在侯爷身边,一来能照顾侯爷起居,二来能帮着侯爷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只是济儿还太小,不忍心离开他,两头难为。”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没有说话。
他很清楚,叶婵是个很有能力的女子。
她在才气方面可能不如陆若溪,但是在做事上,是要胜过陆若溪一些的,成日憋闷在家里,的确有些屈才了。
“这事,等年后咱们再好好商量商量。”
沈老爷笑着说道:“要是出不去,你实在无聊的话,我让许复在建康城里给你开个买卖,你去照看,就当打发时间了。”
叶婵摇头:“官不与民争利。”
“侯爷现在是顶大的官了,妾身不能给你惹麻烦。”
沈毅想了想,笑着说道:“那也未必,真与民争利了,对咱们家来说,未必就是麻烦。”
叶婵不明所以,沈毅也没有继续说下去,梳好头发穿好衣服之后,跟家里人一起吃了顿中饭,沈老爷提了点东西就出门去了。
离家之前,他交代了一句叶婵。
“外地有文书送上来,就直接放到我书房里去,要是特别紧急的,就派人去寻我。”
叶婵乖巧点头:“知道了。”
沈老爷这才背着手,离开了侯府。
值得一提的是,这会儿沈毅是坐着轿子出门的,倒不是因为他贪图享乐,实在是沈侯爷现在在建康实在是太火了,是实打实的顶流,被不少人认识,如果就这么走在大街上,可能会引起骚乱。
不如坐轿子出门清静一些。
这趟出门,他先是去看了看顾老头。
两年未来,老人家清瘦了很多,而且吃饭也远不如从前了,让沈毅颇有些担心。
在大义坊的私塾里待了大半个时辰之后,沈毅才起身告辞,临别之前,他拉着顾老头的袖子,轻声道:“顾师要不要住到我家里去,干脆把这私塾停了,安静养几年老,我虽然可能不在建康,但是子常却是在的,也能照顾照顾顾师。”
顾老头连连摇头。
“老夫现在能吃能喝,干什么要去你家里?”
他将沈毅直接推了出去,开口笑道:“你呀你,已经是国朝重臣了,干什么还记得当年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莫要再把老头子记在心上了。”
“老头子哪天一命呜呼了,你们兄弟俩花点钱,把我埋在我儿子坟边上,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沈毅面色严肃,低头拱手道:“非是先生,学生无以至今日。”
“先生保重身体,过几天,我再来看先生。”
“莫要来了,莫要来了。”
顾老头摆手道:“你多来一趟,老夫心里就愧疚一分。”
沈毅默默叹了口气,对顾先生拱手作别。
离开了大义坊之后,沈侯的轿子落在了赵家门口。
在赵家待了半个时辰,与赵家的赵夫人还有赵大说了会话至于,赵相公这才匆匆返回家里,与沈毅在书房碰了面。
二人都坐下之后,赵相公给沈毅倒了杯茶水,推到了沈老爷面前,叹了口气:“子恒这两年辛苦。”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外人这么说,小侄自然是要谦虚两句就,当着长辈的面,小侄说句实话。”
他感慨万千:“真是太累了。”
“杂事太多不说,到了下决心的时候,真是劳心劳神。”
赵昌平闻言,也有些心疼,他起身走到沈毅面前,拍了拍沈毅的肩膀:“七十年来没有人敢想的事情,子恒你却做到了,这是亿万斤的重担,没有不累的道理。”
说了这么一句之后,赵昌平问道:“见过济中了没有?”
沈毅点头:“昨天就见了,在家里一起吃了顿饭,不过鸡笼山那座甘泉书院,我还没有来得及过去看看,明天没事的话,是要去看一看的。”
“明天……”
赵昌平想了想,开口道:“明天是朝会,子恒去不去?”
“朝会……”
沈毅苦笑道:“昨天百官出城迎接,我已经出尽了风头,这朝会还是不要去了。”
“还是要去。”
赵相公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若有所指的说道:“老夫听说,御史台几个御史,罗织了你不少罪名,打算明天在朝会上参你。”
“参我?”
沈毅自己都愣住了:“这个时候,谁来参我?”
“邀名买直之辈而已。”
赵相公淡淡的说道:“北伐那么多事,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们鸡蛋里挑骨头,总能挑出来一些毛病的,在朝廷里一说,至少能给自己,搏一个不畏强权,忠直敢言的名声。”
“啧。”
沈老爷微微摇头:“真是胆子大啊。”
“主要是因为,子恒你还是太温和了。”
赵昌平淡淡的说道:“自你领兵以来,朝廷里弹劾你的人多了,没有听说你私下报复过谁,因此得罪你,也就没有什么成本可言。”
沈毅笑了笑:“看起来,还是我脾气太好了。”
赵相公跟着笑了笑,然后咳嗽了一声,正色起来:“子恒,你老实跟我说,这场仗,还要打几年?”
“那要看朝廷,准备打到哪里。”
沈毅摸了摸下巴,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如果只是收复旧陈失地,战事顺利的话,可能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了。”
“只是?”
赵相公闻言,瞪大了眼睛看着沈毅。
“子恒你,还想打到哪里去?”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最后一声堂尊
沈毅倒是很平静,他喝了口茶水,静静的说道:“师伯,齐人不是傻子,相反,他们里面,大多数人都很精明。”
说到这里,沈老爷笑了笑,开口说道:“说起来,正因为他们很聪明,所以我才能侥幸有今天的成果,如果齐人不那么聪明,我连北进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打下几个省了。”
淮安军能够打到现在,其中一部分原因自然是因为淮安军的快速成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打了北齐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因为齐人并不团结,他们之中不少人很聪明,以至于到现在山头林立,势力纵横交错。
正是这种不团结,才让淮安军寻到了机会。
沈毅继续说道:“打到现在,齐人主力未失,也就是说,如果下一场仗我们败了,这场北伐能不能继续下去,还是未知之数。”
“再做一个假设,假设我们后续的战事战无不胜,一路平推到燕都,师伯您猜,那些朱里真人会不会为了一个燕都,留下来和我们拼杀到最后一个人,打到朱里真一族亡族灭种?”
赵昌平在官场多年,自然知道沈毅在说什么,他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缓缓说道:“子恒你的意思是,他们会逃出燕都……”
沈毅苦笑道:“师伯,七十多年前,咱们大陈都从燕都逃出来了,他们自然也是会逃的。”
赵昌平神情一滞,随即默然道:“但是,打不下去了。”
“子恒,战事不能这么一直打下去了,再这么打下去,朝廷就要支撑不住了,到时候上崩下溃,哪怕有再大的疆土,民不聊生,也没有什么用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