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署名‘张金’这首《秋日登高》的诗词便送达各处品诗榜。
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不断发出赞叹之声。
“此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堪称一绝,我愿称之为今年佳节之最,只是不知这位张金是何人。”
“不知道,能写出这样诗词来的人,定是一位博学多才,忧国忧民的大才子。”
酒楼中,杨若瑾坐在窗前,眼神凝视着窗外的热闹喧哗,目光似要刺破这黑夜。
下人从外面端来一杯热茶。
“小姐,二公子定是有要事缠身,这才迟迟未有消息。”
杨若瑾拳头在桌子上用力一锤。
“留爱行事想来靠谱,怎么今日竟会如此荒诞。他莫不是留恋贪欢,去花天酒地去了?”
下人忙道:“那不可能的,不是您说的吗,公子觉做不出这样的事来。便是今日过节,他四处逛逛,那也是情有可原的。”
“逛,有什么好逛的?南边流寇未除,北边蛮子虎视眈眈,这群人还莺歌燕舞,真是笑的出来。全是一帮醉生梦死的无能之辈。”
下人笑道:“小姐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要我说,咱们既然恰巧赶上了这节日,不如去与民同乐。今夜城中有不少诗会,说不定会有不少好诗呢。”
“便是京都也难以寻得什么好诗,这里怎么会有?”
“小姐,那可说不一定,我听得客栈中的客人都在讨论一首名曰《秋日登高》的诗,似是今夜难得的一首好诗呢。”
杨若瑾对这些才子佳人的事并不怎么感兴趣,她心里仍旧惦记着此次追粮的事。
原本想着提前赶到宣府城,将张金和买卖粮食的不法商人一网打尽。
可她们出来的匆忙,并未携带大队人马。光靠她们几个人,肯定是很难办到的。
就算她命令当地衙门派人帮忙,但张家与这些买粮食的人似乎都很有势力,这样以来很容易走漏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