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刘炟过于宽厚,即便外戚窦宪骄擅,也没有惩罚,开啓了外戚专政之始,也敲响了东汉走向衰败的警钟。】
本来还挺高兴的汉朝皇帝们:“……”
怎麽还会有人在外戚的事情上面做幺蛾子啊?
开国之时,吕雉就给所有信任外戚的皇帝们狠狠的敲了一记响钟,还没记性吗?
以为所有的外戚都是卫青霍去病那种,本身能打的不行,还有自知之明,不以自己是外戚的身份对皇帝指手画脚吗?
开始还觉得这个后辈不错,现在看来怎麽也是个糊涂蛋啊!
气死了。
【不过两位皇帝寿命都比较短,刘庄四十八岁去世,刘炟三十三岁便被私通后宫的侍中郭举举刀惊吓给吓死了。
接下来继位的,便是汉和帝刘肇。
因为汉章帝早逝,所以刘肇继位的很早,九岁就已经成为了皇帝。
继位之后,窦太后专权。
嗯,就是刚刚我说汉章帝放任窦宪骄擅,开啓了外戚专政之始的那个窦。
汉章帝养大了窦氏的胃口,在发现汉和帝并不如他们想象的好糊弄,也不如汉章帝那般愿意放纵他们之后,
窦氏党羽便举起了屠刀,準备杀掉汉和帝。
当然,最后的结果并没有成功。】
【永元四年,十四岁的汉和帝联合清河王刘庆与大臣丁鸿发动政变,捕杀窦氏及其党羽,成功亲政。
在位期间,每日上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懈怠,“劳谦有终”。
经略西北,降服西域,汉朝的威势延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五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纷纷向东汉送纳质子表示臣服。
嗯,看到了吗?真正强大的国家是对方送来质子,而不是你送去女子和亲。】
爱好和亲的皇帝们:……
别骂了别骂了,再骂……
再骂也是要和亲的呀!
不过是牺牲一两个女子,是送她们去和亲,又不是让她们去死,这又有什麽不好的呢?
他们倒是也想让他国送来质子,那也得人家愿意吧?
倒是几个武功昌隆的皇帝们开始思考。
或许和亲什麽的可以缓缓了。
或者让他们送来质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们国家这麽强大,凭什麽还要去给弱小的国家送去公主呢?
【汉和帝还改革太学策试,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要求他们反省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这点他和他的皇后邓绥的想法是一样的,并没有一味的觉得遇到天灾人祸就该认命,而是积极的解决问题。
也难怪刘肇会废掉原本的阴皇后,册立贵人邓绥为皇后了。】
【不过除了少数的皇帝之外,大部分比较英明的皇帝是寿命比较短的。
比如宋神宗,宋哲宗,以及这位汉和帝。
汉和帝甚至更加短命,他在二十七岁的时候,便因病薨逝。】
【怎麽说呢,面对这些有作为的皇帝英年早逝,我们还是很心痛的。
宋朝那两个是难得比较强硬的主战派,甚至也有过一定的武功,如果他们长寿一点,能不能改变宋朝的命运也不好说。
好在汉和帝的继任者,和熹皇后邓绥足够优秀,完美的接过了汉和帝递过来的接力棒。】
【嗯?】刘煓愣了愣,【为什麽是皇后啊?他的儿子呢?】
【刚刚说到了,汉和帝去世的太早,子嗣也尚未长成。
邓绥也只能临朝称制。
只能说,如果不是邓绥的话,汉朝灭亡可能还要再早那麽几十年。
毕竟剩下汉朝的皇帝,那操作是一个比一个下饭……】
【下饭?】
【菜嘛。】
衆老祖宗:……
这个形容还挺形象的。
汉朝的皇帝们:……
你们猜我们为什麽笑不出来?
【毕竟后面的皇帝们不是登基活个一两年几十天就驾崩,就是被外戚毒死,不是折腾的国家元气大伤,就是重用宦官,卖官鬻爵。
那叫一个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当然,这点汉和帝和和熹皇后也是要背一点锅的。
谁让他们没有选好继承人呢?
不过也或许是老刘家的优良基因到头了,这个时候只剩下点歪瓜裂枣了。
邓绥选了两个皇帝,汉殇帝刘隆,百天继位,一年后便病逝;
汉安帝刘祜,在邓绥还在的时候表现的还行,邓绥去世后,他立刻开始急吼吼的显示自己皇帝的威严了。
先是清算邓氏外戚,然后开始提拔自己的外戚。
值得一提的是邓氏被邓绥约束的很好,但是汉安帝这边重用的外戚就不一样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