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是当时的自己,恐怕也会看不起天幕上说的那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篡改始皇帝遗诏的李斯吧。
“现在朕不管你有没有办法,按照你写《谏逐客书》时候的文采,给朕写一篇求才令。”
听到天幕上说汉朝那层出不穷此起彼伏的人才时,嬴政才意识到自己的大秦到底有多缺人。
要知道,秦国存在才多少年,汉初的人才,那大部分都是现在就活着的,居然都没有为大秦效力,而是蛰伏民间,等汉朝的时候才出力。
这怎麽能行?
这些人都是饿滴!
至于这玩意儿好不好写,那就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了。
“还有,你好好考虑一下,他们来了都应该先到哪个部门去历练一番,顺便磨磨他们身上的锐气,别一个二个光想着造反。”
李斯:“……”
前一个要求问题不大,但是后一个要求是不是就有点为难了。
毕竟其中有许多都是六国余孽,对大秦的愤恨那不是一般的。
让他们现在摒弃前嫌,为大秦效力,难度比让皇帝陛下不杀他还难。
——皇帝陛下不杀他还是因为他有才华,大秦暂时离不得他。可那帮六国之人呢?他们只要老老实实等到秦国灭亡汉朝摘果子就大仇得报了,还给大秦效力?
但是嬴政的脸色已经写满了:干不好就滚蛋。
李斯还记得的,自己这颗脑袋,是暂时借住在自己的脖子上的,随时可能会被摘掉。
看看牢里的胡亥和赵高吧,他现在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李斯咽了口口水:“臣……遵旨!”
“嗯,还有,那招募的人才不限男女,只要女子自己有信心,朕高官厚禄以待!”嬴政微微一笑,“左丞相的位置,可还空着呢。”
左丞相!
朝堂上衆人都震惊了。
他们知道嬴政是个大手笔的皇帝,但是没想到居然会大手笔到这种地步。
那可是左丞相啊!
秦朝以右为尊,因为冯去疾劳苦功高居右,所以李斯得宠的时候也是左丞相的位置。
但那已经是十分高的位置了。
除了皇帝之外,就是右左丞相了,一个女子,能直接做到右丞相位置的,他们还从没听过。
始皇帝陛下,大手笔啊!
“尔等也不必如此表情。”嬴政嘴角微扬,“只要尔等有能力,左丞相之位虚位以待。
无论你是男是女,是原本的哪国臣民,只要你有才能,为我大秦有所贡献,朕毫不吝啬。”
“陛下英明!”
“还有就是,大秦应该把脚步缓一缓了。”嬴政叹了口气,
“现在六国已经统一,北方蛮夷还没成气候,且先修养几年吧。”
说着,他点了几个官员,分别是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少府、、太仆、宗正等,基本上是把朝堂上能说的上话的官员都点了一遍。
“尔等回去讨论一下,如何将整个国策变一下,现在的大秦……委实不适合跑的太快了。”
这个问题上次天幕休息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暂时讨论过了。
只是后世的经验现在出现了,那自然是要借鑒一下的,这才能更完善嘛。
没道理只能汉朝继承他们秦朝的制度,他们不能借鑒了,对吧?
“陛下英明,臣等必定全力以赴。”
嬴政并不觉得这次是在恭维了。
不过他还在想其他的事情。
或许是因为时间比较靠后了,所以这次天幕上说的东西,远远比说他们秦朝的时候要多得多,从中嬴政了解到了不少东西。
那些获取人才的方法,虽然还是被后世诟病着,不过也比他们大秦要先进一些了。
以及其中的敛财之策,对外战争的方面……
之所以他没有直接在朝堂上说出来,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这帮臣子的尿性。
后世说的那些东西,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一点一点的变更过来的。
如果是以前的始皇帝嬴政,那是根本不会管大秦能不能适应了这种变化,直接生拉硬拽的都要带着大秦变过来。
现在嘛……
嬴政懂得了什麽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
最后就是……
嬴政看向扶苏。
扶苏心领神会,上前一步:“父皇,儿臣请旨,跟随李大人学习法家知识,与衆位大人一起,针对我大秦现在的弊端提出意见,望父皇恩準。”
李斯现在在朝堂上没有官位,可是却又实实在在的掌握大权做事,所以扶苏也只能这麽称呼一下。
把跟随李斯学习放在前面,说明他已经彻底抛弃了那副腐儒的思想。
汉家天下霸道、王道杂而用之,将汉人的风骨树立起来的,正是这种做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