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观二十年,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领命出征。
这其中有不少将领都是外族人, 足以见我世民的胸襟气魄。】
李昞还不忘抓紧时间再夸一波李世民。
不过衆人听到也确实是震惊。
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几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了。
所以, 无论是在唐朝之前, 还是在唐朝之后, 都是很少见到这样的景象的。
甚至你都不一定是异族人,是降臣都不一定被重用。
可是李世民居然有如此胆色, 也是在是让人惊讶且疑惑。
【他不怕这些人叛乱吗?】嬴稷不理解的说。
毕竟他自己的将领就不怎麽听话,换成是异族的那不是更不听话了吗?
李昞骄傲的说:【因为我孙子并不是什麽普通的帝王,他根本不怕手下的将领叛乱。
当然,他手下的人也不是没有谋反的。
就比如一路跟着我世民的侯君集, 他一开始跟世民说李靖谋反, 因为李靖在传授他兵法的时候,有些保留, 并没有倾囊相授。
但是李靖却说,这其实是侯君集想要谋反的征兆, 因为在李靖教导侯君集的时候,我朝已经大定天下了,李靖教导的东西已经足够用了。
那麽想要学到全部功夫的侯君集,心中会有什麽打算呢?
所以李靖说,侯君集才是想要谋反的那个。
世民当然不相信此事,就如同他不相信李靖会谋反一样。】
【不过后面在太子李承乾谋反的时候,侯君集也是跟着一起谋划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世民才没有办法,处死了侯君集。
这也是难得的功臣被杀,不过即便如此,侯君集谋反也并没有怎麽连累他全家,
仅仅是把他的妻儿流放岭南而已。
虽然流放也是很残酷的处罚了,但是和谋反相比,这个惩罚几乎等于没有了。】
【这倒是真的。】刘煓赞同的点头,【你这孙子,还真是心慈手软。】
【不过即便如此,贞观一朝其他人也没有谋反的。】李昞顿了顿,【大臣们没有了。】
【大臣们没有了?】嬴稷敏锐的察觉到了什麽,便问了出来,【还有别人?】
【这个等回头让陈姑娘说吧。】李昞本来想要混过去,但是想了想,还是决定让陈曦来说。
毕竟现在的后人都能看到他们在说什麽,他们说的越多,对他们的提醒也多。
所以纵然李昞觉得这个事情还是很丢人的,可是还是觉得应该让陈曦说一说。
【可以,等李世祖讲完我再来说。】陈曦倒是没什麽所谓,反正都要说。
【老夫刚刚说到了,攻打薛延陀的大将有部分都是外族人,但是他们的能力确实没的说。
他们各自领着各自的部队,分兵作战,却也很快击败了薛延陀的部队。
但是这个时候的薛延陀也并没有说就这麽放弃抵抗,他们立原本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的侄儿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
不过吧,老夫觉得这帮蛮夷也是挺有意思的。
没多大的地方,人心却完全不齐。
咄摩支成为了可汗,敕勒九姓部却不服。
李勣仅率二百骑兵到达敕勒九姓部,薛延陀酋长梯真达官率衆归降。
咄摩支倒是抵抗了一段时间,发现没什麽抵抗的意义了,所以也就率衆归降了。】
【按理来说,一般首领都投降了,我大唐又不是什麽刻薄之国,
一来没有像胡人在五胡乱华之时对他们烧杀抢掠,杀人吃肉,
二来也并非要将他们赶尽杀绝,
三来我大唐刚刚立国的时候纵然不富裕,却也比他们这些家伙要强多了,
你们的可汗都归降了,普通的族人也跟着投降就算了。
但是咄摩支归顺后,其余部衆犹阴持两端。
李勣大怒,纵蕃兵奋击,斩首五千多级,俘虏三万余口。
七月的时候,咄摩支到了长安,被世民封为右武卫大将军,薛延陀这个汗国,于是也就这麽灭亡了。】
【你看,识时务的人呢,这个时候还混了个大将军。
当我大唐的大将军,可比当一个当时也就是几万人部落的可汗要来的威风的多了。
——一个大将军手下的士兵有时候都不止几万,为什麽要想不开呢?
而且他们想不开的结果,也不过是被灭之后还没有被封职位了。
与他们相比,其他的部落就显得识趣多了。
在薛延陀灭亡之后,那些依附于薛延陀的更小的契苾、回纥等部也都聪明的归顺了我大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