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1 / 1)

('

【嗯,是的,宦官又一次主导了唐朝皇帝的废立。】

李世民:“……”

从一开始的生气,到现在他已经麻木了。

宦官,宦官,宦官!!!

这个恶心的东西,在东汉的时候便染指了皇权,他大唐居然也无法幸免。

难道要让宦官绝迹才行吗?

第140章 第一百四十个老祖宗很骄傲

【虽然有大臣还是想要遵循李昂的意思, 但是仇士良和鱼弘志手握神策军,

有着军权加持,胳膊还是没能抗过大腿。

李昂驾崩后, 李炎在灵柩前即皇帝位。

李炎的庙号是“武宗”,能在唐朝中后期混到这个庙号, 就说明李炎在这方面是有一套的。

他登基之后,任用李德裕为相,两人齐心协力, 对宦官势力进行打击,拥立他的大宦官仇士良亦被迫致仕。

又收複了昭义镇,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 其中“平昭义之乱”是唐王朝干涉地方藩镇割据的最后一次胜利,

大大的提高了中央朝廷的权威,并且增强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力, 各地的割据藩镇重新遵守朝廷命令, 唐朝在形势上获得了统一。】

【除此之外, 李炎还派兵击败了回鹘,稳定了漠北, 谋划了西域,稳定了边疆。

单从这点上来说,他的庙号是实至名归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李炎也做的很对得起“武”字。

那就是灭佛运动。

灭佛运动在李炎继位之后没多久便开始了。

其中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 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 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 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

听起来是不是好像挺狠的?

但是实际上, 这是一场必然的运动。

历史上这样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一共进行过四次,李炎这是第三次。】

【佛教?】

对于嬴稷、赢子楚和刘煓来说,这都是一个过于新鲜的名词,他们完全没听过。

【是什麽宗教?为什麽要灭之?还要四次?后面怎麽不灭了?】

嬴稷敏锐的察觉到了关键,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佛教是在汉朝的时候传入中原的,所以几位不了解其实很正常。

来到中原之后,流传广泛,産生了很多信徒。

不过中原本土的教派,和佛教就比较水火不容了。

毕竟佛教并非是出自中原的教派,里面很多东西其实是和中原本身的特质不同的。

所以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一定会産生沖突。

唐朝的时候国教乃是道教,本来就和佛教算是对着干的,你看武则天执政时期就开始崇信佛教,等她失势之后,李唐重新恢複了道教就知道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会导致寺院经济扩张、僧尼个人财富增长、僧尼人数激增、逃税等现象。

这往往造成国家政权、世俗地主与佛教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举个例子,为什麽李炎要灭佛?

一个是因为作为李家人,李炎是个彻头彻尾的道教徒,和佛教不说是势不两立吧,也绝对看佛教不顺眼。

而且在李炎的圣旨中表述,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

当时的“十分天下财,而佛有其七八”,

天下的财富十之七八在佛教手里,你说这是一个清心寡欲的宗教,还是一个只为了敛财的宗教?】

【好家伙,十之七八?】嬴稷震惊的咂舌,【可真会敛财啊,寡人负责财政的大臣,恐怕都没这麽能敛。】

【是啊,所以不灭他灭谁?

而且佛教的教义本来就是和儒家相违背的,别看他们收纳世间钱财,还不从事生産,不服兵役劳役,而且拥有大量的仆役和田産,

什麽特权做什麽,但是他们佛教主张衆生平等、“不拜君亲”,且本身的义理也有缺陷,所以引得很多儒生对其进行弹劾劝谏。

就拿唐朝来说,唐宪宗李纯时期便有“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曾经以《论佛骨表》极力劝谏,反对李纯前往凤翔迎佛骨。

不过李纯此时比较糊涂,还没有看到佛教的危害,所以不光没有纳谏,反而想要以极刑处死韩愈。

这也是为啥后面的大臣越来越不爱上谏了,李二陛下的这些后人们,可是没有一个能做到虚怀若谷的纳谏的。】

【而灭佛到底有什麽好处嘛,从李炎拿到的这些好东西就知道了,

不过李炎也没有对佛教斩尽杀绝,只是以行政手段严加限制,仍给佛教留下了狭小的生存空间。 ', ' ')

最新小说: 在女尊世界当配角 灵笼之纵横诸天 双面娇妻 傅爷:夫人又惊艳全球了 妖孽难缠,悍妃也妖娆! 穿书八零辣妻逆袭 穿越千年:追爱太子 大唐小侯爷 听说留学圈很乱 逍遥小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