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页(1 / 1)

('

毕竟朱元璋并不是什麽听劝的人,即便是他和母后的劝,也是要说上很多次才行的。

而且最近他母后也因为经常劝谏的事情,被父皇不喜了。

再加上母后觉得天幕上的女子说得十分有道理,和父皇闹了不愉快,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更加不融洽了。

让他这个儿子十分难办啊……

算了,还是等没人的时候再说两句吧,现在……

说了只会让朱元璋更有逆反的心里,听不进去。

【但是打天下的时期,该做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全的。

打下来之后的事情,那之后再说。】嬴稷道,【反正没称帝之前,什麽养的表面功夫都可以做。】

这点他可太清楚了,别的不说,这点上朱元璋还是挺对他胃口的。

陈曦:【……】

嗯,这两位还真挺脾气相投的。

【朱元璋在应天经略一段时间后,他周围的形式是这样的:

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

其中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野心不算太大,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三者都不足为惧;

只是这上游的陈友谅,乃是朱元璋此时最大的敌人!】

【这陈友谅原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

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

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也就是说,他当皇帝的时间,实际上比朱元璋还要早。

称帝之后没多久,陈友谅便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想要平分朱元璋的领地。

朱元璋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于是很快召集衆将商量对策。

一时之间,说什麽的都有,只有刘基一人默不作声。】

【朱元璋肯定是不可能让自己花大力气请回来的谋士閑着的,于是他问刘基要怎麽办才好。

刘基表示,虽然是两边一起攻打应天,但如今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

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但他杀君自立,部衆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

朱元璋深以为然!】

【在一番部署之后,朱元璋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

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相约陈友谅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陈友谅还真信了。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

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

于是朱元璋趁机攻下太平,占领了信州、安庆。

陈友谅败逃九江,朱元璋乘胜追击,于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

此时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朱元璋便顺势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说到这里,陈曦感慨道:【所以说,朱元璋除了本身能力强大之外,其实运气也是真的很不错。

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古老的国家实在是忍受不住这样的磨难了,所以想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来结束这一切。

朱元璋遇到的对手能力……

哎你看这个陈友谅,居然这麽容易就上当受骗,前面背调都没做好就敢直接沖过去……

起码在识人之明这件事上,他是败给了朱元璋的。

所以输的也不算冤枉。】

【本来朱元璋可以一鼓作气,直接灭掉陈友谅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意外。

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只得放弃继续追杀陈友谅,率军赶到安丰,救出小明王韩林儿等,把他们安排在滁州居住。

多少也算得上是协天子了。】

【趁着朱元璋去营救小明王韩林儿的时候,陈友谅觉得是时候反击了,所以率兵进攻洪都。

但是朱元璋这边又不是只有一个朱元璋,他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终于坚持到了朱元璋那边腾出手来。

于是在同年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

在这一战中,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了小船作战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 ' ')

最新小说: 双面娇妻 傅爷:夫人又惊艳全球了 妖孽难缠,悍妃也妖娆! 穿书八零辣妻逆袭 穿越千年:追爱太子 大唐小侯爷 听说留学圈很乱 逍遥小驸马 穿书七零,我把军官老公拿下了 父皇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