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瞥了朱棣一眼,阴阳怪气:“你小子还怪孝顺的啊。”
朱棣干笑一声,也不知道要怎麽回答了。
多少有点冒昧了。
不过朱棣也松了口气,朱元璋能这麽说话,也就说明他对这个事情不是特别在意了。
那就算他过关了。
【对于朱棣自己心中的“救命恩教”道教,朱棣也是十分推崇了。
他开始史无前例地大修武当,费时十二年之久,在武当山建成了9宫8观,72岩庙等33处大型建筑群。
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还修成39座桥梁,12座亭台,形成了明代诗人洪翼圣所说的“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光,林岫回环画境中”的宏伟景象。
此外,还铺砌了全山的石道,使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
陈曦不知道是不是回想起了自己去武当山时候的所见所闻,神色颇为感慨,
【这大概就叫什麽“霸道皇帝爱上你”吧,可见皇帝真宠什麽的时候,那是往天上去的。】
朱棣:“……”
不是,这个话听起来怎麽那麽奇奇怪怪的,什麽叫“霸道皇帝爱上你”啊……
【据说当年武当山最鼎盛时,道士曾达到2万之衆。
道观殿阁与山色风光浑然一体,使武当山成为一片幽深神奇的道教世界。
在种花衆多的名山之中,如此大规模地规划和建造雄伟的建筑群,除武当外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朱棣这种崇奉真武神,大修武当山宫观,扶植武当道教的表现,是明史和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多少有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了咱就是说。】
武当道长们:低调,低调。
【在和明朝辖区境内的民族交往的时候,朱棣也是各有不同。
在对西藏的时候,朱棣采取的是完善朱元璋所创制的治藏政策,特别是宗教政策,因为西藏那边是宗教治国的。
这一政策的核心被概括为“多封衆建,因俗以治”。
自朱棣开始,明朝在藏区各教派中先后封了三大法王、五个王及其他各级僧官若干,“俱给印诰,传以为信”,为朝廷效力。
加上又封了若干大国师、国师、禅师,它们分属于萨迦和噶举派的噶玛、帕竹、止贡等支派,所辖区域几乎覆盖了整个西藏地区。
受封的诸王和国师等僧官,都得到皇帝颁赐的印鑒、宝物,并允以世袭延续,定期朝贡。】
【对蒙古,则是通过搞瓦解、赏赐和军事平定蒙古不听命于他的诸部落来取得北方边境的和平。
在朱棣北征期间,他还派使团带着礼物邀请蒙古人在纳贡制度下进行贸易。
此举一举三得,一来提高了朝廷的威信,二来可以不求助于武力而使游牧民安分,三来也为明朝骑兵提供马匹的来源。
不过对纳贡这件事,明朝也摆足了谱,蒙古纳贡使团他们来华的路线和入境点、他们在朝廷呈献时的礼仪、朝贡品应付的价格、以及送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的礼品,以及来华的次数,明朝廷都制订了细致的规定。】
【在东北方面,则是因为民族过多,朱棣在永乐元年的时候曾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
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
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
永乐七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朱棣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指挥佥事,
奴儿干都司为地方最高一级的军政合一建制,直隶于明朝中央政府。
其统治範围,东南起日本海,并包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北抵外兴安岭。
只不过在朱棣之后,明朝对于东北的经营较不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宣德九年,正式撤销奴儿干都司。
到了明末的时候,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逐渐取代了明朝对黑龙江地区的统治。】
说到这里,陈曦顿了顿,
【女真族,也就是建立金国的种族。
在明朝之后,还建立了清朝。
建立清朝的女真,便是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
虽然在后期的女真实力雄厚,甚至取代了明朝的地位,但是在朱棣的时期,女真还是比较弱小的。
是朱棣将女真诸部落纳入纳贡体系之中。
女真诸部落包括定居在鸭绿江西北和长白山之南的建州和毛怜部落;
住在松花江和阿什河附近的半务农的海西女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