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听天幕上所说的他不同,他和父皇不一样,既立了太子,又给了其他儿子希望……
朱元璋冷冷的说:“老四,想到你自己错的有多麽离谱了吗?”
朱棣立马跪了下来认错:“父皇息怒,是儿臣的问题!”
“太子之位不稳则江山不稳,连这个道理你都不知道。老四,你让朕太失望了。”
朱棣:“……”
他原本听着天幕上所说的话开始起了的心思几乎要歇了。
这话不就代表了他没希望了麽又……
*
【虽然我看不上朱高煦这个没什麽本事就敢登月碰瓷李二陛下的,但是朱棣还是挺看得上的。
因为当时太子虽立,朱高炽的表现却并没有让朱棣满意。
和自己的父亲不同,朱棣明显对太子没有那麽上心,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也没有那麽稳固。
甚至比起朱高炽,朱高煦此时的待遇更像个太子,礼秩已经超过了嫡亲标準。
这在古代皇族来说是很不妥的一件事情。
所以解缙上疏劝阻朱棣说:“啓争也,不可。”
说的不好听点,朱棣这不就是挑事嘛!】
【这话说的也没错。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皇帝嫌自己家的江山太稳固了,非要找点事出来呢。
给非太子的儿子比太子还高的待遇,聪明的皇帝哪里能做出来这样的事情?】嬴稷嗤笑一声道,【也就是他还有个忠心的大臣,敢直接这麽说。】
【是的,但是朱棣却并没有体会人家的一片良苦用心,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对解缙很有意见。】
陈曦感慨道,【这叫什麽?
我可以这麽做,但是你不能说出来。
是吧?
而且不仅仅是朱棣,朱高煦也把解缙恨上了。
在永乐八年,解缙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朱高炽而返。
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谗言说解缙专待皇帝不在京师时私自觐见皇太子朱高炽,无人臣之礼。
朱棣大怒,下令将解缙逮捕下狱严刑拷问,以后被处死。】
衆老祖宗:【?】
嬴稷发出了灵魂质问:【不是,这皇帝脑子里是不是有点晃蕩的东西,要不倒一倒?
怎麽,人家来进谏你不在,拜一拜你自己立的太子走了还要被杀。
那你让太子监国做什麽?】
李昞也是疑惑:【哪怕是有受宠的儿子说的话在,但是他说什麽就信什麽,总要有些自己的判断力吧……】
刘煓摸了摸下巴:【老夫以为老夫的儿子就算是很能杀忠臣了,看来这朱家的皇帝更是不遑多让啊。】
武士彟笑了:【跟他们比起来,老夫的女儿才残忍到哪到哪啊,怎麽后人那麽批判老夫女儿,就因为她是个女子是吧?】
朱世珍:【……】
不知道怎麽辩驳,哑巴着急!
【其实也不能怪朱高煦后面造反,一直想要谋夺太子之位。
因为朱棣做的还有比这更过分的。
永乐九年,结束了第一次北伐的朱棣回到京师南京,向负责辅助朱高炽监国的翰林学士杨士奇等了解这一时期太子实际行政的功过是非。
大理寺右丞耿通也多次面奏朱棣称:“太子处理事务没有大的失误,无需更换太子。”
多次进言,朱棣不高兴了。
他居然不高兴了!!!】
陈曦表现的也十分诧异,【这太子也是你立的,人家表现的好你反而不高兴了。
难道非要表现的差才行吗?
如果是这样,你又为何要立这个太子呢?
到底是说一不二的永乐大帝呢,你要是真心想换太子,又有什麽人能阻止得了呢?
偏生不换太子,却又给自己的其他儿子希望。
这要放在男女关系上的话,就是渣男了。】
虽然还不是很清楚渣男到底是什麽意思,但是朱棣也听得出来不是什麽好词。
不就是吊着吗!
他……
哪有那麽夸张啊!
【朱高煦与朱高燧在这方面还是相当有天分的,他们正经事干不了多少,成天想着怎麽离间朱高炽和朱棣的感情却是一把好手。
没事就在朱棣面前攻击朱高炽,“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
永乐十年秋,朱高煦派人诬告耿通“请托故出人罪者”,又暗示耿通是受太子之托而多次在皇帝面前为其开脱。
朱棣听到后,联系过去耿通维护皇太子的言论,
以及其在永乐七年,曾经弹劾永乐时期着名的酷吏陈瑛,对陈瑛的惩处后来在皇太子朱高炽的处理下得以“其械系之,并具其罪状,诣行在奏请处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