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我在提到明朝的特务机构的时候曾经说过西厂,这就是朱见深设立的。
西厂始立于成化十三年,设立的地点就在西城灵济宫前面的一家灰厂内。
西厂正式成立后,汪直借用锦衣卫中的力量,在全国範围内展开了他的特务网络。西
厂的特务人数,在当时比东厂要多出一倍。
东厂的太监尚铭,也不得不俯首听命于汪直。
而汪直也是和明英宗时的王振、明武宗时的刘瑾、明熹宗时的魏忠贤并称为“明朝四大宦官”的人物,
虽然其擅权和为害远不及王振、刘瑾和魏忠贤,对当时边地秩序的相对稳定确实起过积极的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
但他作为朱见深的心腹,提督西厂后罗织大狱,逮捕大臣,制造冤案,致使朝野大哗,
导致最后罢职夺俸,黜为閑人。】
【虽然朱见深设立的西厂气焰极其嚣张,导致大臣们竞相上奏前后只持续了五年多,
但此举一方面是扩大了明代特务的职能与侦察範围,侦察的地点不限于都城、地方,而遍及南北边腹各地,这是此前的东厂所没有的;
另一方面,朱见深设立了西厂,无疑加强了皇帝对于特务组织的偏爱心理。
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朱见深的孙子,就效仿他祖父的做法,非但重建西厂,又增设了内行厂。
特务组织的存在,使原本属于厮役之流的旗尉,得以肆意淩辱大臣,也算是明代的创举了。
什麽“刑不上大夫”这种事情,在明朝的时候是不存在的。
只要特务组织想,甚至很多时候都不需要皇帝同意,就可以对大臣们直接进行抄家灭门,酷刑加身的惩罚。
在明朝的时候当官,可能真的没当个宦官来的有尊严。】
如果单纯是这个的话,明朝的老祖宗们表示他们还真不会生气。
设立特务机构是明朝的传统,从朱元璋时期就有了的。
他们还真不觉得肆意淩辱大臣们有什麽不对,反正这帮大臣也是给他们皇家做事的,做不好打打骂骂怎麽了?
但是听到后面,说宦官们不需要经过皇帝同意就能处置大臣,他们就不高兴了。
就算是朕不把大臣当人只是当奴才,但是你宦官也是奴才,居然敢越过朕的允许去干这种事?
“朱见深是个什麽东西,居然不能约束宦官?”朱元璋愤怒的拍扶手。
马皇后:“……陛下,是本身就不应该设立这样的特务机构。”
当时朱元璋想要搞锦衣卫的时候,马皇后就不是很赞成的。
不过前朝的事情,马皇后虽然偶有参与,却也不会说太多。
毕竟她是后宫之人,主要朱元璋不是太过分的,也会尊重这个皇帝。
但是现在天幕提到这麽多的话,那就不是很好了。
朱元璋原本也就是仅仅设立了锦衣卫的,撤就撤了。
所以他咳嗽一声道:“这个朕还要考虑考虑。皇后就不用说那麽多了。”
马皇后:“……”
行吧,洪武大帝死要面子的一生。
【如果说这个宠幸宦官还算是普通的话,那麽从朱见深开始的破坏法制的“传奉官”行为,就更让人唾弃了。
天顺八年二月,即位不到一月的朱见深下了一道诏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为文思院副使。
这便是“传奉官”之始。“传奉官”是当时人们称呼那些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
朱见深是高兴了,被他宠爱的人也高兴了,被任命的官员也高兴了,
但是对于大明朝廷和那些普通的想要凭借自己的本事报效家国的百姓来说,
此事对制度的破坏可谓巨大的。】
【从此,皇帝视官爵为私物。
只要皇帝喜欢,他可以随意地任用官员,从而破坏皇帝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平衡。
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官爵原是“天下公器”,皇帝这样的行为,无疑将官爵变成了“人主私器”。
虽说这个时候还是家天下,但是从古到今那麽多例子还不够证明,一个皇帝要真把国家当自己的私有物想干啥就干啥,那就离灭国不远了吗?
而且一个人如果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当官,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也就说明其中大部分人是没有本事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官职的。
简单的说,传奉官中多数是一些佞幸之人,靠着结交宦官或者行贿的手段取得一官半职,他们的在职也就大大地败坏了吏治。】
【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而又不需要经过吏部覆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