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页(1 / 1)

('

张居正就是如此。

嘉靖四十三年,张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 徐阶荐张居正为裕王朱载坖的侍讲侍读。

在裕邸期间,张居正任国子监司业从而掌握了很多将来可能进入官场的人, 这为张居正打开了人脉。

嘉靖四十五年朱厚熜去世后,徐阶起草遗诏,引张居正与之共谋。

不久张居正便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月余, 与裕王潜邸故讲官陈以勤一起入阁,而张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隆庆元年,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 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

同年四月, 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竿”了。

张居正入阁以后, 就遇到了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译祸起, 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的时期,

这个时候北方鞑靼还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 南方土司争权夺利, 岑猛叛乱,“两江震骇”, 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

除此之外, 内阁内部的政治斗争日益白热化。

这个引子,其实自朱厚熜上位开始的那场“大礼议”就已经开始了。

整个大明王朝,此时是处于水深火热,风雨飘摇的时候。】

【自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

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

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複官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认同。

隆庆五年,在张居正的力劝下,促成了刚刚我说过的“俺答封贡”事件。

北部边防巩固了,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

但是这个时候,他仅仅是个次辅。

大明现在真正的首辅还是高拱。

不过很快,机会便来了。】

【在年仅十岁的朱翊钧继位后,高拱因自己口无遮拦触动皇帝生母李太后的神经,

再加上这个时候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高拱不满向李太后进谗,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

于是,张居正在这一年六月担任了首辅;

八月,又加左柱国,进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四次推辞都不被允许。

同月,他从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

他批评空作王霸之辩的人“不知王霸之辩、义利之间在心不在迹”,而误认为“仁义之为王,富强之为霸”。

明确地把解决国家“财用大匮”作为自己的治国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巩固国防,整顿吏治。】

【成为了首辅,又有着小皇帝和李太后的全力支持,

张居正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这个时候的明朝其实已经内忧外患一大堆了,首先是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

突出的表现是皇族、王公、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

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

贵族、大地主疯狂地掠夺土地,封建剥削进一步加剧,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

【还有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

洪武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

到正德初年,土地集中,赋役不均,人口流移,地方买嘱书吏,隐匿赋税,政府每年公征米2216万石,麦462万余石。

嘉靖后,税收更降到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

虽然税收没什麽变化甚至降低了,但政府的支出却与日俱增。

特别是在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进逼北京,政府因添兵设饷,而导致军费大增。】

【据户部统计,嘉靖三十年,各边饷银达525万两,修边、赈济等所需又800余万两,两项合计约1300万余两。

而正税、加派、余盐贩卖,加上其他搜刮,总共才900余万两。

到隆庆元年底,太仓仅存银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135万、边饷银236万、补发年例银182万,三项通计总支出银需553万两。

以当时的现银当之,只够3个月的开支。

京仓存粮,也只是够支在京的官军月粮的两年余。

这就使大明的财政拮据到了可怕的地步。】

【前面的时候,不是还说了这几个皇帝有不错的吗?

尤其是那个开关的皇帝什麽的。】刘煓好奇的问。

【其实是因为明朝实行重农抑商国策,农业税才是朝廷财政的支柱。 ', ' ')

最新小说: 绝品枭雄 全球神袛:奖励百倍 大明:躺平的我被太宗窥探了内心 毒医圣手 天骄红颜 九零土味爱情 电子竞技存在破镜重圆吗[电竞] 不乖(高H,1v1 强制) 偷光 把发小的弟弟画进黄漫掉马后(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