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整整扯了一个上午,午饭过后,顾拾月就指挥人把秧苗挑到田里去,开始沿着田埂稀稀拉拉地抛下去。
容烨和司珏默两人干这活最合适,他们毕竟是练过武的人,顾拾月说抛到大约什么位置,两个人人就抛到什么位置。
顾拾月和顾水,大司农的几位官员一起下田,一字排开,沿着田地的形状转着圈儿插秧。
“一季稻的生长时间短,秧苗可以分七八根一株。行距间距大约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大家先不要忙着插秧,先看我示范。”
顾拾月前世也插过秧,干起来得心应手。
只见她拿起一个秧苗把子,解开棕树叶子撕成的捆秧绳子,左手拿着秧苗,中指一挑,分出大约七八根秧苗来,右手熟练接过,插入水田里。
整个过程很快,一排插了六株。顾水跟在她身边看着,学着她的样子插秧。只是动作笨拙,分出来的秧苗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很不均匀。
不像顾拾月分的那么好,几乎每一株秧苗都差不多。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恰到好处。
顾山知道今天要插秧,他吃完午饭也赶了过来,穿着一身粗布衣裳,半点没有新晋镇国公的架子,卷起裤腿下田。
插秧他也会的,但此刻要装作有点生疏的样子,跟着女儿学插秧。
大司农的官员觉得自己好幸运,今天不但跟着太子,小王爷,郡主一起种田,连镇国公都来学插秧了,实在是荣幸之至。
这一幕要是被外人知道,都得羡慕死他们。顾水和顾山学的很快,没多久就掌握了插秧的技巧。
大司农的官员也学的不错,最慢的是容烨和太子,他们根本没干过农活,协调性很不一致。
分秧苗的技术控制不好,多的多,少的少,间距和行距也掌握不到位。
顾拾月不忍心严苛要求他们,安慰着:“没关系的,一回生,二回熟,插秧插的多了,自然就都会了。
已经插入了田里就不要拔起来,不管怎么样,它们依然会长的很好,结出饱满的谷子汇报你们的辛苦。”
这番话不仅勉励了容烨和司珏默,也勉励了大司农的官员。嘉敏郡主说的对,人世间只有田地是最不会薄待人的。
你勤快地侍弄它,它就丰厚地回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