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村的一些二流子倒是想用二十斤米将张小妹讨回去当老婆,无一例外的都被张三牛兄弟两个打了回去,宁可一家人饿死,也不会将小妹嫁到他们家去受窝囊罪。
三牛,你在家里侍弄田地,我去山上一趟。二牛背着农家自制的弓箭准备上山,二牛的身体瘦条条的,但肌肉紧实,尤其是那精准的箭术在村里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的存在。
张三牛有些担忧:哥,还是别去了吧,今年收成不好,乡亲们都去山上刨食,地里的竹鼠都要被吃的绝种,哪里还有留给我们的,更深一点的地方可是有长虫和大虫的,碰到了九条命都不够死的,你还是别去了吧,勒紧裤腰带总能将今年过完的。
张小妹瘦瘦弱弱,刚从田地里摘来了一把有些干枯的野菜,闻言也连忙劝阻:是啊大哥,别去了,村前头张叔公家的小儿子还没去深处呢,就被山里框出来的大虫碰上了,找到的时候就剩几根带血的骨头,这年头都不好过,连深山的野兽都出来找吃的,哥,你要是出了事,咱们这个家就算完了。
此时一个老妪拄着拐杖出来了,拐杖打在地上啪啪响:二牛,你要是去深山的话把娘也带上,万一有大虫来了有娘给你挡着,你怎样都能捡回一条命!
张二牛被家人劝着也无奈了,扔了弓箭在院子里唉声叹气。一天天的吃不饱肚子,胃里都泛着酸水,真是能折腾死个人。
就在张家一筹莫展之际,发现村里人一脸激动的都往村头奔去。
见到张二牛和张三牛还在院子里傻傻的发呆,村里人忙道:二牛三牛,你们还在院子里干嘛,去村头啊,听说咱们凉州的郡守要来征兵啦!
三牛看着乡亲激动的神色纳闷道:征兵不是坏事吗?你们那么高兴干嘛,回头去的勤被征走了哭都来不及。
这你们就孤陋寡闻了吧,自从咱们凉州的新郡守来了后,军营里的条件就发生了天大的改变,咱们还在家恨不得饿的啃树皮,他们就能吃上肉了,粮食更是管饱。每个月统一还发粮油米面,在军中立功的将士们还有额外的油肉奖赏,那里人都说只要家中有一个当兵的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
咱也快去,不过就是当兵嘛!咱们这些泥腿子天天在地里刨食,有一把子力气,肯定能应征得上。
美得你,听说现在征兵的条件可严苛了,说什么扁足的都被刷下来。
哎呀我就是啊!
那你惨了,没戏了。
村里人一边笑着一边往村头赶去。
张三牛看向张二牛:大哥,咱们要不要也去看看?
张二牛点头:去,反正又不会少块肉。
张二牛兄弟所在的张家村是附近数一数二的大村,且周围都零散的分布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村落。
征兵点设置在这里算是从中心开始辐射到四周,吸引到四面八方的百姓都过来应征。
张二牛兄弟两个走到这里就发现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让他们不禁怀疑今天附近所有的村民是不是都到了这里,场面一片混乱,小娃娃们都在这里嘻嘻哈哈的撒欢吵闹。
往前挤了几步,张二牛的眼睛都直了,因为他已经看到了由粮食的米袋高高建起的米墙,天哪,那是有多少粮食!
随着锣鼓声一响,有几个身穿银色盔甲,身形魁梧的军中汉子将人隔开,大声让他们愿意来征兵的人排成四个队形接受检测。
张二牛和张三牛立刻二话不说的就排了起来,只是位置实在不好,因为他们来得晚,前头好的位置都被其他村村民占据了,他们兄弟两个排的是靠中间段的位置,也算不错了,张二牛兄弟两个安慰着彼此。
他们是站在中间段,但往后看的话后面队伍冗长,还不断有后来的人加入,女儿孩子都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边,眼神放光的在征兵处的米墙上和自家男人身上打转。
张二牛张三牛以为征兵很容易,只要是个身体康健的男人都行,可这次的征兵显然不是这样。
征兵处一共设了四个营帐,一次分别会进去四个男人,大约盏茶的时间出来,营帐里会有人将四张纸交给在征兵点的四名像是将领样的人过目,而后被刷下的男人离开,应征成功的则就是签署契书样的东西,人则就留在营地等着征兵结束一起带回去。
人们所期待的重头戏就是征兵成功后所奖励的米面,一袋一人扛起来都吃力的大米,一壶黄橙橙,发布物资的将士告诉他叫做油的一种东西,和猪油不同但闻着香气四溢,军营里就是用这种油来做饭做菜,味道香的能将舌头给吞掉。
还有一卷八尺的布匹,足够家中三人做件像样的衣裳。
征兵成功的这些奖励,娶三个媳妇都够了,这是一夕之间就能从赤贫的人家开始向小康过度啊!
光是这些还不算,等到物资都奖励完毕以后,那些预备军役的家人们还被征兵处的将士们给了一张文书。
这个年代有很多人都不识字,纷纷问上面写的是什么东西。
将士们很耐心的给他们解释这是等将来郡守工厂建成后的招工书,郡守说了,每天上工六个时辰,每月沐休四天,一月上满二十六天的工就可拿一两银子的酬劳,而这张文书则就表示每家可以出一个人来应聘上工,工厂建成后,一切招工都是以军人的家属优先。
第588章 归去来兮(23)
这次真的是让百姓疯狂了,他们每个月在土地里这样努力刨食都不够家里嚼用的,哪成想新郡守来了,非但降低了田地里的赋税,更让从军的家人都享受到了荣光。
可这些就结束了吗?
并不,若是将士们在战场上因刀剑无眼而战死的话,家中的幼子便可由郡守府负责他的入学,并给直系血亲提供就业岗位,保住一家人的生活。
而在军中服役达到三年以后,从第四年开始就会每月发放银钱,达到四十岁且有卓越贡献的老将银钱更是翻倍。
将士们形容的军营之好让凉州百姓纷纷趋之若鹜,若是他们的话,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让家里过上这样好的生活,能有足够的银钱送孩子上学,可是进了军营的话,只要努力一点,一切好像都不是大问题,就算自己不走运的死了,连家人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照料,甚至会因为他的死日子更好过一点,让他们这些参军的人在战场上也无后顾之忧了。
若说之前百姓们征兵大多数是为了米面粮油的话,现在听说入了军户还有这样的好处时,个个望眼欲穿,恨不能个个都被军营给征走。
张三牛听了这一系列好处后在那里傻乐,张二牛却留了个心眼,这新郡守的军营说的比唱的好听,会不会是将他们骗进去奴役啊!
可若是奴役的话,花费了这么多的东西又有些说不过去,张二牛心里矛盾不已。
但随即,他矛盾的时间都没了,只剩下恐慌。
因为前面能应征上兵的很少,四个里面才有一个能上,而应征成功的人家纷纷欢天喜地的前来领粮食,被退回去的则是垂头丧气,继而眼巴巴的看着那些人连拿带背的,再握住已经是兵的儿子或者丈夫的手殷切叮嘱,他们身上戴着征兵处人给的大红绸缎,红红火火喜庆的就像当新郎一样,就算是穿着破烂,也难以忽视他们的得意的神情,真是让人看的牙酸。
张二牛和张三年迎着母亲和小妹期待的目光进了营帐,征兵处的人让他们将身上的衣服除尽,都是男人,大家也没什么顾忌,便有征兵处的人上来检查,掐掐摸摸,不时在纸张上记载,而后让他们重新穿上了衣服。
这样就完事了?
张二牛和张三牛是同一个帐篷的,一头雾水的进去再一头雾水的出来,看到坐在外头一看就是有话语权的将领将其中两张纸交给了身边的副手。
而那副手看了一眼上面的名字后就喊道:陈大柱和尹六娃上前。
被念到的两个人立刻兴高采烈的过来,人群中的家人纷纷都在为两人欢呼,也跟着挤身上前,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就是家人来领他们征兵成功后的物资了,那沉甸甸的大米和喷香的油,还有八尺的布,样样都是好东西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