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习惯,甚至会压倒他的悲观主义倾向。
没有什么是这个男人做不到的,他既然选择了单人前出,就一定会把这个策略打出效果。
陈沉最后检查了自己的武器,随后对林河说道:
“走在我前面一米。”
“从现在开始,你是我最优、也是唯一的路标。”
说罢,他翻下夜视仪,切换到了热成像模式。
没错,热成像原理的夜视仪,也是可以在白天使用的。
它的原理只是接受物体发出的红外信号,与微光夜视不同,实际上并不受环境光线的强弱影响。
唯一的缺点在于,白天由于日照和气温影响,环境及物体的温度会上升,热成像的目标突出质量相对要差一些。
所以,在丛林战中白天使用热成像仪并不少见。
——但,戴着热成像仪赶路,那就绝对不是常见的事情了。
失真的画面会让人迅速陷入眩晕,如果没有经过特殊训练,很可能路没走出去多远,人就先倒下了。
可陈沉不得不这么做。
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视野优势会让他在遇到狮子兵团时,得到几秒到十几秒的“优先发现”的优势。
而这十几秒的时间,很可能会决定一场遭遇战的胜负、以及东风兵团的生死。
“出发!”
陈沉一声令下,其他四人原地等待,而他则是跟林河一起,义无反顾地窜入了丛林之中。
这个时候,林河这个丛林向导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陈沉只需要追踪他的热信号,跟着他沿着最优路线前进,而完全不用顾忌所谓的环境。
他的每一步都能踩在坚实的地面上,每一次穿越密林都顺滑无比。
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已经前出两百米,后方的四人也开始跟上。
“执行突发通信,看好我留下的痕迹,及时报告位置。”
“明白。”
耳机里石大凯的声音很清晰,当陈沉不在队伍中时,他承担起了临时指挥责任。
分开的两支队伍一路前行,由于有林河带路,陈沉获得了巨大的速度优势。
他没有浪费这样的速度优势,而是利用等待后方队伍的时间,不间断地进行z字侦察。
——这本是一种适用于稀疏丛林的侦察方式,但现在,为了保持速度,他不得不做出取舍。
3个小时过去,东风兵团已经走上了2号分支路线,开始转向朝着预定方向前进。
这个时候,他们比原定路线偏南两公里。
如果狮子兵团正在由南向西南合围,那么现在,就是双方要遭遇的窗口期了。
陈沉的精神绷紧到了极限,而就在他紧张地观察着周围环境时,一个红色的影子在视线中一闪而过。
那不是野鸡,不是山猪。
是一个人。
第84章 狮子搏兔
以3号营地为圆心,4公里为半径,在已知大致行进方向的情况下,一支队伍有可能走出的范围是多大?
答案是,25.12平方公里的扇形。
那么,在这25.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两支分别由4人组成的队伍,相遇的概率是多大?
答案是,不超过万分之一。
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刑侦节目中,明明只是去搜一座看上去并不算多大的山,却动辄需要动用上千、甚至数千人手的原因,因为找到人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但,现在东风兵团遇到的是另一种情况。
搜山者首先发现了踪迹,然后最近的队伍立刻前往踪迹起点,追踪着猎物的痕迹不断向前、不断利用无线电向其他小组通报猎物的行动轨迹,并根据行动轨迹预判猎物的行进方向,由对向搜索而来的队伍执行拦截和驱赶。
在这种情况下,两支队伍相遇的概率可能达不到100%,但一定会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因为,搜山者需要搜索的范围不再是扇形,而是一条宽度极窄的“曲线段”了。
所以,陈沉早就已经为双方的相遇做好了准备。
他的注意力时刻保持在高度集中状态,就在那一抹红光闪过的瞬间,他的枪口几乎是下意识地抬起。
随后,枪上肩,准星入眼,三点一线,快速击发。
全自动火力下,他握住hk416的前握把,将枪口横跳控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超过20发的扫射打得几十米外的丛林木屑横飞,也让那个正在执行侦察的狮子兵团佣兵应声倒地。
对方没有发出一声喊叫,但陈沉的枪声已经暴露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