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2 / 2)

【宋朝糊名,但是作弊的手段也很多啊,比如说看字迹辨识人,哪像明朝不仅糊名,还会专门将所有人的卷子誊抄一遍】

【说起宋朝科举,就想到欧阳修因为欣赏一份考卷,但是害怕是自己徒弟曾巩写的,觉得评选他第一会被人说太不公平,把苏轼评为了第二名的那个小故事,所以当时学生考试老师也不用回避】

欧阳修:???不是,怎么这么个小故事还流传到了后世?

【这是野史吧?】有人发送了消息,不太相信。

【这是苏辙在苏轼的墓志铭上写的!】

【哈哈哈苏辙真的是兄控,在墓志铭里给苏轼大吹特吹了一番,反正当时其他人都死无对证,还不是他怎么吹怎么是?】

【事实证明,只要活得足够久,熬死其他同辈人,然后就可以在回忆录里说他们了,他们还没法反驳!】

看到天幕这话,和苏辙同辈相交的古人都犹疑了:苏辙他不是这种人吧?

后人也在说:如果说是苏轼,大家还会相信,但是苏辙,他可是文定公哎!一个定字,就可以看出他有多稳重了啊!

伍爱华也不知道怎么弹幕就开始讨论起了苏轼和苏辙的人品性格。

人家苏轼苏辙看到了,多尴尬啊!

不过伍爱华也不太在乎,尴尬地又不是自己。

伍爱华此时还沉浸在表述科举制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制度上。

这可是打破了门阀统治的制度哎!全世界首创的制度哎!

别听网上说高考如何加分如何有人迁户口、特长生,谁都不能否认,高考就是最公平的考试没有之一。

国外虽然有考试,但是人家的大学都是申请制,不仅要看你取得的成绩,还要看你社会活动情况,更要看你爹妈是谁。

说句不好听的,只要你爹妈够牛,你就是sat、a-level只考了人家一半的分数,你也照样能和人上同一所大学。

就算去掉那些“贵族”子弟,国外大学的录取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公平。

不公平到什么程度呢?有印度小哥因为够黑,造假说自己是黑种人,于是同样的成绩简历,作为印度人上不了的,作为黑人都申请上了。

当然,伍爱华也思考过,这种照顾是不是有必要的,毕竟国外黑人白人黄人的教育差距,可能比国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还要大?

让北京和青海的学生一起考试一起排名,或许才是一种更深刻的不公平?

不管怎么说,伍爱华都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虽然按照伍爱华在全省的排名,如果户口在北上,她能够直升清北,但是至少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是吗?

最新小说: 上苍之位 执笔 [历史同人] 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全息噩梦梳理师 [原神] 抽到执行官散兵后 糟糕!这场恋爱有时差 一发入魂 既见君子[重生] 大美人错嫁当军嫂[七零] [历史同人] 穿成幼崽被秦始皇听到心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