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惜惜笑了:妈,沈子恒可是我婆婆生的,就没人比她更了解这孩子。
钱琳曾数次在包惜惜面前表示自己的担心,担心嘴跟抹了蜜似的小儿子以后会伤害别的姑娘的心。
李慧妍可不管,反正不允许女儿说。
包惜惜哄着宝宝,感觉他又饿了,便抱着上楼。
李慧妍看着养的白白胖胖的女儿的背影,有些担心对丈夫说:等我们回去上班后,也不知道他们夫妻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好不容易在月子里养的白白胖胖,别出了月子就饿的面黄肌瘦。
做着饭的时候,李慧妍还在想着这事,越想越不安。再想到如今厂里这个情况,真觉得还不如提前退休算了,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晚上睡觉,她把这想法和丈夫说出来,没想到竟也得到了丈夫的赞同。
几天后,两人想清想初,把这想法和大家说了。
钱琳立刻泪眼汪汪握住李慧妍的手,直说他们为了孩子牺牲太大了。
这夸奖让李慧妍都不好意思了,他们就这么一个女儿,为她付出事应该的,更何况他们这选择哪称得上牺牲。
称得上的,怎么就称不上。钱琳说:你不知道,这些天我一直在愁着你们回去了惜惜他们怎么办。想着说找个阿姨吧,但想找个靠谱的又不是那么容易。虽说奶奶也可以帮忙照顾孩子,但奶奶毕竟年纪大了。
唉,按理说应该是她这个婆婆亲自照顾的,她也和医院说过想提前退休的想法,谁知道她只是试探性提了下,就惊动了院领导,甚至院长都来做她思想工作。她也知道,国家现在各方面都很缺人才,像她这样有主刀资格的外科医生更是少之又少。最后想了又想,她还是收回了提前退休的念头,一脸愧疚把自己这决定告诉儿子和儿媳妇。
孩子们是懂事的,自然谅解,想法也和医院领导一样,并劝她好好坚守工作岗位。包惜惜甚至表示,如果一定要有人放弃工作来照顾孩子,那还不如是她自己。
现在听到包家明夫妻愿意退钱退休照顾孩子们,她真的彻底放心了,也很感动他们的付出。
为了让亲家能住的舒服些,当晚钱琳就和丈夫商量,他们出钱给新装修好的家置办家具,无比给两位老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沈斌听了当然赞同,还夸奖妻子想的周到。
孩子满两个月,包惜惜从军区大院搬回到自己的小家生活。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包惜惜结束了产假,回归到工作岗位。
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包惜惜想,好想并没有。有亲生父母在身边照顾,她并没有太辛苦。
结束产假上班后,她就结束了母乳改喂奶粉,从此也宣告了她一晚上要醒很多次的日子结束。
给孩子喂奶的工作基本由沈子清承包了,她从来不知道一个男人可以这么会照顾孩子,会到她经常都不知道孩子半夜有哭闹醒过。
如果有最佳爸爸奖,她想他一定有资格获得。
以前总听人说,孩子的长大总在不经意到来,如果不是有了孩子,只怕她永远不会明白这个感触。
谁能相信,感觉昨天才生下孩子,一眨眼孩子就能跑能跳了呢。
时间转眼来到1991年,沈卓,也就是包惜惜和沈子清的儿子上小学了,二十九岁的沈子恒也终于研究生毕业了。
小儿子二十九岁终于毕业了,钱琳都差点想去庙里上香祈求月老早点给自己这个小儿子牵红线了,二十九岁还没结婚,在她这一辈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要知道,沈子清可是二十七岁就做爸爸了。
可想而知,这个高龄毕业,长辈们关心的当然不是他的工作问题,而是催婚。
沈子恒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或多或少感受到父母催婚的压力,哪想到毕业后会这么恐怖,顶不住的他干脆搬到电视台宿舍去住。
钱琳为此气的不行,还好几次红着眼问丈夫小儿子这么不省心,到底像谁。
沈斌能怎么说呢,当然说像自己。好在他现在已经学会了安慰妻子的方法,在跟着一顿痛批小儿子后,立刻把话题带到乖巧聪明的孙子身上来。一说到自己大孙子,钱琳心情又好了。
小儿子确实不省心,但自己大孙子确实聪明又可爱,想想老天对她还是不薄的。
时间转眼又来到1993年,沈子恒依旧没结婚,在电视台待了两年,也依旧没拍出什么让他一夜成名的电视剧。
不知道是沈家人对这个已年过三十的儿子死心了,还是这一年有太多事让大家更为揪心。
这一年,会来的下岗潮终于还是来了,无数端了一辈子铁饭碗的人,一夜之间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作者有话说:
今天早点更,更完八点看比赛。o(* ̄▽ ̄*)ブ
这部分命运的拐角,写的是所有人的拐角,也会带出原主包惜惜。写完正文也就完结啦,所以可能还会写一些日子。
第126章
人在历史的洪流里, 渺小而无力。
这时候的大部分人,基本都是规规矩矩在走好人生每一步,敢去尝新冒险的很少。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读完书后努力进个好单位安稳干上一辈子, 找个条件差不多的组织个家庭,一辈子基本就这样了。
这样一眼看到头的日子,肯定会有人不喜欢。至少在后世那会,没踏入社会之前, 包惜惜也是不喜欢的。她更喜欢人生有无数可能。
但是吧年轻人遭受一定的社会鞭笞后,相信大部分人也会有和她一样的转变, 渴望生活变得安逸些。这世毕业出来工作后,她觉得后世年轻人渴求的安逸生活,不正是这时候的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么。
然而当下岗潮来临, 天突然变了。
太多太多的国营厂、百货商店、供销社等等以前大家引以为傲的国营单位撑不下去。
产品卖不出去,卖出去的货款收不回来,职工工资发不出。工资几乎是这时候的百姓的唯一收入来源,拿不到工资, 更加没多余的闲钱去市场上消费。
一个恶行循环,不知不觉形成了。
结束产假的包惜惜回单位上班,单位的那些大姐都在忧心忡忡担心, 他们单位会不会也要买断一些人的工龄。
有的说应该不会,他们是国家事业单位,是国家发工资的, 再怎么也不会让他们这些在博物馆干了半辈子的人突然没了工作。
也有人担心, 毕竟在这之前,在其他国营单位上班也是铁饭碗啊, 谁能想到一夜之间说没就没。
甚至于后来发展到, 在本单位上班的大姐没下岗, 自己家里的儿子女儿或者儿媳妇女婿等,却不幸下岗了。
如果有人上班的时候红着眼睛来,不用问,十有八、九是家里有人被下岗了。
总之,包惜惜感觉自己不过休了个产假回来,整个上班氛围就变了,再不是之前的轻松愉悦。
一开始,他们家还是这股浪潮之外的旁观者。
沈斌是省厅级干部,怎么下岗都不可能下到他。钱琳是医院骨干主治医生,是医院领导眼里的香饽饽。而包惜惜父母,为了照顾女儿和外孙,在下岗潮来临之前自主选择了内退。
然而时代又怎么会有旁观者。
有一天,沈子清下班回来,趁着岳父和岳母带孩子下楼溜达,和包惜惜说了一件事。
他们单位这半年效益非常不好,很可能也要改制。现在单位里很多人都心慌慌,不知道现在这份工作还能干多久。
他本来不想这么早说给包惜惜听,让她担心的。但这些日子,他思前想后,觉得与其瞒着,不如提前把事情说开,好让大家都有心里准备,万一那天真的到来,不至于太慌。
说完,他安慰包惜惜:这也只是可能,毕竟我们是省建筑系统附属单位,应该不至于太受影响。
包惜惜则摇了摇头,他们这一行改革是必然的,但不会是现在。只是现在至往后几年,却是他们整个行业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