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华回家和妈妈、奶奶说起这事,两人情绪都有些复杂,沈凤仪道:“还真是歹竹出了好笋,许呦呦要是小石头的秉性……”
后面的话,老太太没说,但是小华也猜的出来,大概就是她们也不会闹成这个样子。
秦羽想了一下道:“小华,你给小石头回一封信吧,父母辈的事是父母辈的事,和他们这些小辈没关系,孩子还是在爸妈身边长大好些。”
小华点了点头,“妈,我也准备给他回封信。”
沈凤仪又问道:“陈小琦的事,你们学校给出处理意见了吗?”
小华摇头,“还没听说,我周一去学校问问罗老师。”
晚上,小华给小石头写了一封回信:
“小石头,来信已经收到。你信中提到我和你妈妈、外婆的仇恨,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怎么处理、切割,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已完成了这些步骤。
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1965年我在春市遭遇了一次车祸,被甩在了一颗巨石的后面,当时天已经全黑了,第二批救援车即将要走,是你妈妈发现了我,所以回来你妈妈出事的时候,我回了一趟京市。
小石头,我和你说这件事,是想告诉你,人都是多面的。不管怎么说,你的爸妈肯定是真心疼爱你们兄妹的,过往的十年里,我们的小家都在时代的洪流里经历了很多不幸、痛苦和灾难,你和小年糕远离父母,前往北省投奔爷爷奶奶,其中定然也有很多辛酸,我们都期盼着能在劫后好好生活,阖家团圆。
谢谢你的一片赤忱,我想谁读了你这封信,都会心生感动。我也希望你的未来顺遂、如意,你们兄妹能够在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里长大。长辈的恩怨,和你们是没有关系的,请你千万不要再将这些事放在心里,抬头向前看,阔步走你自己的路吧!
祝好!”
落款是“许小华”。
第二天上午,小华去邮局把信寄了出去。
等回到家,徐庆元递了一封信给她,“小华,哥嫂他们来信了,你快看看。”
小华忙拆了信,开了两行,就笑道:“哥哥要到京市来进修一年,沁雪请了半个月的探亲假,下周就要一起过来了。”
沈凤仪笑道:“也有几年没见到他们了,刚好家里现在房子都空着,他们过来也有地方住。”
小星星在一旁道:“我可盼着舅舅和舅妈来了,小龙、小虎和小舅舅他们搬走后,我一个人都无聊死了,我都想让妈妈再生一个弟弟妹妹陪我玩。”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晚上,小华问了徐庆元这个问题,徐庆元道:“一个就够了,生育太痛苦了,而且以现在的医疗技术,还有很大的危险性,小华,一个就够了。”
转头,徐庆元又去和女儿L沟通,让她不要再说生养一个弟弟妹妹的话,小星星睁大了眼睛,问:“爸爸,为什么我不能说?这是坏话吗?”
徐庆元摇头道:“不是,是生孩子很疼,爸爸妈妈有你
一个就够了,好不好?”
小星星垂着头,认真想了会儿L,点头道:“好吧,我也不想妈妈疼,爸爸,我以后都不说了。”
**
周一早上,小华坐公交车去学校,看了一下今天要上的课,忽然听听到有人喊她,回头一看,发现是罗青青。
两年不见,罗青青时髦了很多,发尾微微烫卷,穿着一身黄色碎花长袖连衣裙,外面是一件羊毛开衫,底下是白色的小皮鞋,笑望着小华道:“怎么,又没认出我来?”
小华笑笑,“是,你比两年前看着还年轻些。”
罗青青点点头,“可不是嘛,离开了吴庆军,我日子过得舒心多了,还拍了两部电影,等上映了,你去给我捧捧场。”
小华点头应了,客气地问了电影的名字。
罗青青见她真放在心上,不禁有些讶异,叹了一声道:“我现在和老朋友们见面,她们都觉得我张扬了很多,你倒没什么瞧不上我的样子。”
小华道:“以后大家都会慢慢张扬起来的,你不过是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罗青青笑道:“以前沁雪就说你爱读书,说的话都和别人不一样。”提起卫沁雪,罗青青顿了一下道:“去年沁雪给我写信了,虽然不能再做朋友,但是至少给了我一个道歉的机会,是你帮我捎的话吧?谢谢你!”
小华摇摇头,“不客气。”
罗青青又问道:“哎,小华,你是回京市工作了吗?”
小华回道:“回来读大学。”
罗青青点点头,似乎并不意外,“挺好的,你适合读书,望了眼车上的公交车路线,”笑问道:“是在华大?”
小华点头,忍不住问了一声:“你家孩子还好吗?”
罗青青微微笑了笑,“挺好的,这个孩子一直是跟在我身边的,对他爸爸感情不是很深,我们离婚,对他影响不大,谢谢你的关心,你到了!”
小华点了点头,“再会!”
', ' ')('“再会!”
等下了车,小华回头望,见罗青青正在朝她挥手,也抬起了手,她觉得罗青青真的是抛弃了过往,开启了新的人生。
上午是两节高数课,课间休息的时候,何维桢老师抬眼朝讲台下面看了看,笑问道:“上次那个不会画函数图形的陈同学,今天也没有来吗?”
李芯麦回道:“老师,陈同学涉及到一点……特殊情况,最近都不能来上学。”
何维桢皱了皱眉,当着学生的面,没有多问。等下课后,喊住了李芯麦道:“陈同学怎么了?受伤了吗?还是上次我话说重了,给她造成了打击。”
李芯麦轻声道:“老师,不是这个问题,她可能是冒名顶替上大学,已经交给学校处理了。”
何维桢一惊,“这么大的胆子,这不是自毁前程吗?”
李芯麦道:“老师,如果蒙混过关,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何维桢皱眉道:“看来随堂测试很有必要,我下周来给你们弄一
个随堂测试。”
何老师一走,李芯麦和小华去了一趟罗老师那,询问陈琦真的情况。
罗佳源叹道:“已经查清楚了,确实是冒名顶替了一个叫陈琦真的知青,但是里头牵连很多,怕是要调查一段时间,所以学校还没有通报。”
小华问道:“罗老师,那真的陈琦真可以来入学吗?”
罗老师笑道:“马上就要来了,你们宿舍不是还空一个床铺,住你们宿舍可以吗?”
两人都点头。
一周以后,罗老师带着一个黑瘦的姑娘,来到了小华她们宿舍,给她们介绍道:“这是陈琦真同学。”
又和陈琦真道:“陈同学,你可要好好谢谢李芯麦和许小华,是她俩发现有人顶替了你,报到我这里来的。”
陈琦真轻声道了谢,罗老师又说了几句同学要互帮互助的话,就先走了。
罗老师一走,陈琦真握着许小华和李芯麦的手道:“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我大概会走上另一条路了。”
原来,陈琦真久久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以为自己落榜了,这个时候知青们要么考上大学走了,要么在城里找到工作走了,再不济的还有投靠亲友走的,只有她,哪里都去不了,仍旧待在乡下。
“半个月前,有一个回城的知青给我来信,说他们厂里有一个四十左右的鳏夫,想找一个知青结婚,说如果我和他结婚的话,男方可以给我在城里安排一个工作,我家里兄弟姊妹多,房子不够住,大家都不希望我回去挤他们……”
说到这里,眼睛发红地望着许小华和李芯麦道:“真的,但凡华大这边晚联系我半个月,我可能都点头和人结婚去了。”
李芯麦有些气愤地道:“陈小琦太不要脸,太黑心了,她自己想要个锦绣前程,自己不努力,顶替了别人的,差一点,她就改变了你的一生。”
小华抱了她一下,轻声道:“没事了,你现在已经在华大了。”
陈绮真点点头,笑着说了一声:“谢谢!”眼泪却是怎么都止不住。
小华笑道:“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咱们得赶紧看书,高数老师说下周要进行随堂测试,你晚来一个月,可得多下点功夫呢!”
听说要考试,陈琦真才收了眼泪,看书去了。
没几天,小华就发现陈琦真在高数领域很有天分,她们要一节一节学习的内容,陈琦真看一眼就会了。
第二周的随堂测试,陈琦真竟然拿了第一名。不仅是许小华、李芯麦,就是高数老师也惊到了,喊了陈琦真去办公室,又做了一份难度更高的卷子,这姑娘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完了题目,准确率还是百分之百。
这回何维桢老师看向陈琦真的眼睛里都闪着星星,和小华她们道:“说不定,你们帮助了一个天才。”
这件事原本是学校里小范围传播的,不知道怎么就捅到了外头去,在学校通报还没出的情况下,就有好些报社来采访陈琦真。
陈琦真通通婉拒了,说功课紧张,没有时间,私下里和小华她们道:“我怕多说多错,我能读书就好了,别的我也不敢多想。”
小华鼓励她道:“文化`革命已经结束了,琦真,你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像你这种情况肯定不是一两例,如果通过对你的报道,能给那些冒名顶替者一个警告,是非常有意义的。”
陈琦真想了一下,笑道:“小华,你说的对,做人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你们也是这样行事的话,我就不可能来到华大。”
陈琦真想通以后,准备接受记者的采访,和小华她们道:“你们陪我一起可以吗,我……我面对记者还有些胆怯。”
小华和杨小钰推了李芯麦陪她,说李芯麦人沉稳,还是班长。刚好这时候,小华收到了艾大姐的一封信,说他们要从丹国进行制糖技术引进,需要外语好的专业人才,问小华有没有兴趣。
小华立即回信应了下来,就没太管陈琦真这边。
4月28这天,刚好是周五,小华上完课以后,回宿舍收拾了一下东西,就准备回家去,不成想,刚出宿舍楼,就遇到了耿传文,说要来采访他们宿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