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怎麽能不计较呢,她一个当娘的生下孩子后,连孩子的面都没见过一面,要是不找父兄主持公道她的儿子又该如何才能找回?
之后由程家出面,逼杨家给程氏一个交代,最终得到个孩子不知去向的结果。
至于大钱氏与小钱氏合谋害自己嫡孙的原因,竟是因她一直就不喜程氏,且杨老爷子在程氏孕期时说起过,让大钱氏在程氏生下二子后便将杨家交给程氏打理。
大钱氏舍不得管家权,就干脆与小钱氏一起将算盘打在了自己的亲孙子身上,这理由说出来何其可笑,可最悲哀的却又是事实。
程家上下也没想到亲家会这般的不靠谱,找出原因后程老爷子便让杨老爷子和杨明远就大小钱氏暗害杨家子嗣一事做出惩处。
为了不让程氏落人话柄,大钱氏做为婆母必须交出管家权,往后余生都必须待在佛堂念经直到孩子找回为止,而小钱氏必须乱棍打死才算是给程氏和他们程家一个交代。
结果这父子俩倒好,做父亲的舍不得重罚发妻,做儿子的舍不得小妾,只想委屈程氏吃下这个哑巴亏,可这个亏她又如何能吃得下?她连那苦命的孩儿都没见过一面,就母子分离,孩子不知去向,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找回。
可最让程家人生气的是在他们的逼迫下,杨明远才交代当初是以贵妾之身将小钱氏迎进家门的,他们无权将小钱氏处死。
最终在程家人问过程氏的意见后,程家选择与杨家对薄公堂,这等拧不清的亲家和女婿他们程家不要也罢。
之后大钱氏的诰命被剥夺,小钱氏则直接被判死刑,经过程家一番求情后改为打三十大板送还杨家,程氏带着大儿子与杨明远合离归家。
至于为小钱氏求情的原因,自然不想小钱氏就这麽死了一了百了,有时候活着可比死了更遭罪。提出意见的程氏之母就是想看看以后杨老爷子和杨明远面对这两个害了自己前途的妇人,能不能做到还像之前拒绝他们处置那两人时的维护。
这麽一通闹下来,程杨两家由姻亲结为死敌,杨老爷子本还有机会更进一步,因为治家不严到死都是户部侍郎,再也不曾更进一步。
至于杨明远如今五十八岁的年龄,还只是个从五品的小官,连他与程氏的大儿子杨承家的官职都比不上。
做为罪魁祸首的大小钱氏,早在杨老爷子因治家不严没有升官时,他就怨上了大钱氏,可到底是多年夫妻,他也仍是给了大钱氏几分体面未曾休妻,只到底两看生厌,到死杨老爷子都在怨恨大钱氏。
而小钱氏则到如今都在被杨明远折磨,偏偏还求死不能,不管她怎麽寻死,杨家都会请最好的大夫给她医治,平日里也会有不少仆妇婢女专程守着小钱氏。
程家则与杨家的遭遇截然不同,将程氏与外孙杨承家接回家中后,程老爷子没多久就升了官。
随着杨承家慢慢长大,程家那几个不学无术的子弟也有了人带着一心向学,那些子弟们一到十六岁就下场科考,且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惹得不少人家想将孩子送到程家来学习。
可其实程家哪里有什麽好法子教学,都是杨承家督促着家中子弟学习,那些孩子可受不了被比他们小好几岁的杨承家嘲讽读书不如他,为了赢过杨承家他们可不得努力读才行。
可惜他们最终还是没有比过杨承家的连中三元,可到底他们也没辜负这份努力,靠自己努力科举谋到了一官半职,不至于一辈子到老都无所作为。
那个不知所蹤的孩子程家上下都未曾放弃,即便到了如今也一直在派人找寻。
“程家那边一直没放弃寻找令尊,所以到底要不要与程家相认端看嫂子你自己。”郑毅将事情经过和夫妻俩说完后,便极为识趣的告辞离去。
“大勇,我想去见见祖母。”
明明郑毅说起两家的事时极为刻板,就仿佛是给他们讲了个故事,可在听的过程中杨婉还是忍不住哭了好几次,同为女人,她不敢想象要是自己的孩子连一面都没见上就被人抱走她会是何种感受。
可偏生遭遇了这般多的苦,程氏还接二连三遭受了更多的打击,孩子是被婆母算计才丢失,偏偏公公和相公却不愿惩罚罪魁祸首。
杨婉忍不住想着为什麽苦难总是降临在同一个人身上,那些做了错事坏事的人难道不该得到报应吗?
“好,等会我就让人递拜帖去程家,明儿一早我们就去程家拜访。”
刘大勇听杨婉这般说就知道她是打算认回程家这一门亲了,对此刘大勇是极为支持的,认回程家后,杨婉也算是真正有了娘家撑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