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当今太后的寿辰。
说是快要临近,其实也不然,因为今年太后的寿辰早就已经过去了,只是简单操办了一下,于宫中小辈们祝贺、聚一下便罢了。
但是,明年的寿辰却是太后的六十大寿,耳顺之年,天晟帝必然要大操大办,宴请臣子等。
这也是原书剧情,夺权争皇位事端的开始。
借由太后六十大寿,端亲王、瑞亲王、康郡王等五位王爷全部都携家眷来到了京城,一同为太后庆贺寿诞。
诸多方势力齐聚一堂,不可谓不瞩目。
而明年太后的寿辰恰好赶在殿试之后。
也就是说,如果慕书玉殿试顺利的话,她便可入朝为官,直接去参加这场六十大寿了。
现下,乡试才刚刚考完结束,距离明年的太后寿辰还有许久,但端亲王、瑞亲王等五位王爷的车马却应该提前出发前往京城了。
毕竟太后寿辰总不能赶不及过来,再加上这场寿宴既然要大操大办,准备的时间也不会短,倒不如赶在年底来到京城,还能与太后一起过个新年。
京城里王府都是现成的,到了就能入住,也方便。
是夜,慕书玉于房间里趴伏桌案写一些东西,蜡烛放置近前位置,照亮她白玉一般的侧脸。
系统难得上线一回,见慕书玉神情专注,不由得问道:【宿主在写什么?】
慕书玉:整理一下原书剧情的脉络,这场太后六十大寿的寿宴很是重要,牵扯出后续的一些事情。
有些我得提早做好准备。
还有,姚家旁支,安定伯府,科举过后,一个要彻底收拾,一个
说到这里,慕书玉不禁顿了顿。
系统疑惑:【一个怎么样?宿主。】
慕书玉放下毛笔,撑着一边脸,叹道:说不好啊说不好,得视情况而定
她母亲,三房,且都是问题呢。
唉算了,这些事情先搁在一边,不想呢。
科举最后的两场考试于明年春天临近,就在二、三月,读书学习才是主要的。
而人一旦埋头专注一件事情,时间便会过得飞快。
转眼,年关将至,端亲王、瑞亲王、景郡王等五位王爷的马车已经陆续抵达了京城。
其中四位王爷都只是带着王妃过来,可只有端亲王,不仅带了王妃,还带了侧妃一同来到京城。
这位侧妃便是裴奕的亲生母亲,名为崔芙。
端亲王的马车队伍和瑞亲王的马车队伍一同进京那日,慕书玉正和好友们聚会在墨客茶楼里。
他们从包厢这一边的窗户向外望去,正好可以瞧见街道上那一列明显的长长车队。
当时,尹煜之直咂嘴,说道:这真是什么离谱的巧合,端亲王的车队居然和瑞亲王的撞在一起了,啧啧,妙得很呦。
话是这么说,尹煜之却一副伸长脖子看戏的神情,弄得关笙等人不免有些疑惑。
什么东西妙得很?
端亲王和瑞亲王不是亲兄弟么,就算马车队伍撞在一块儿进城,这一前一后,兄在前弟在后,有什么不对吗?
听到关笙、赵俭等人的不解疑问,尹煜之道:关键可不是端亲王和瑞亲王这两位,是端亲王的侧妃和瑞亲王的王妃。
慕书玉也在窗边用手撑着下巴向街道观望。
她接道:哦,这件事情我也知晓,当年不算隐秘,事儿闹得也不算小,不过,那件事情还是陛下尚未继承皇位的时候
先前就说天晟帝一出生就被抱去给皇贵妃膝下抚养了,生母淑妃生下的第二子就是端亲王。
按照长幼顺序往下排的话,端亲王之后是景郡王,然后就是康郡王、瑞亲王,庆郡王。
瑞亲王和庆郡王的年纪最小。
端亲王入朝中做事后,瑞亲王都还在读书。
而那时皇子们的老师则为清河崔氏的家主,崔澜,当年可谓闻名京城,被誉为崔清河。
清河崔氏为世家贵族,当年崔澜为皇子们的老师,待哪一位皇子继位后,便是帝师。
清河崔氏的名声实在盛极。
于是,先帝便做主,将崔澜的女儿崔翎霜许配给当年还是皇子的瑞亲王做皇子妃。
两人年岁相近,崔翎霜又有才名,在外人看来很是般配。
可当年先帝暂未明确立天晟帝为储君,只不过在皇贵妃逝世后,将其立为了皇后,天晟帝上了玉碟罢了。
既没有储君,皇子们之间就难免明争暗抢,各出手段。
端亲王位列第二,很难不对皇位有些想法。
清河崔氏在当年的名头太盛,如若能够拉拢,对他来说就是一大助力。
但是,先帝却将崔澜唯一的女儿许配给了瑞亲王,再加上他已有皇子妃这便得另想办法。
没过多久后,崔澜的妹妹闹着要退亲,退一个由崔澜父母很早就定下的亲事。
因为是老来女的缘故,所以崔澜的妹妹在家里很是受宠,不知当时在家如何哭闹反悔,反正不久这亲事自然是退了。
然而,崔澜的妹妹却又闹着嫁给端亲王为侧妃。
这位侧妃便是崔芙了。
崔澜根本就不想卷入皇子的争端中。
他的女儿要嫁给瑞亲王本就实属无奈,如今妹妹崔芙却要主动嫁与端亲王,还不是正妃,崔澜怎么可能同意。
于是这回不顾崔芙的哭闹求情,将她关在了家里。
要是真关得住,如今也就没有这侧妃了。慕书玉道:可见当年这位侧妃还是想尽办法离府,去与现在的端亲王相会。
然后,两人的事情就被发现了。
端亲王向先帝跪下,恳请崔芙嫁他,崔芙竟也是心甘情愿为侧妃,屈居人下。
事情没有再回转的余地。
是以,崔翎霜竟与自己的亲姑姑成为了妯娌,偏偏当年这件事情发生在崔翎霜嫁给瑞亲王之后,连亲都不能退了。
姑姑为端亲王侧妃,侄女却为瑞亲王正妃,这在当年的京城里面可是好一通说道。
这件事情之后又接连发生了一些事情,崔翎霜从此不待见这位姑姑,瑞亲王与端亲王兄弟之间也出现了裂痕。
因此,不怪乎瑞亲王府与端亲王府之间多有龌龊。
先帝临终前亲赐儿子们王爷爵位,并叮嘱天晟帝一定要友爱兄弟。
在天晟帝继位后,崔澜却自请回家,不再担任太傅一职,不然,现今这朝中没准仍有崔澜崔清河的存在。
姜游不由地叹道:崔清河崔太傅,当年多么博学多才,著有清河策论,诗集等。
但还未到致仕的年纪却早早辞官回家乡去了,多年未归京城,也不知晓我们还有没有见到崔先生的机会。
或许有吧。慕书玉道。
太后六十大寿宴会那日,崔澜就被天晟帝给请了出来。
在此之前,谁都不知晓崔澜竟提前就来到了京城。
今年的上元节,慕书玉注定无法与裴妙珩见面了。
瑞亲王和王妃都来了,这样的节日不是在府上就是在宫里,想送生辰礼物都没有办法送出去。
慕书玉便先攒着,埋头读书,准备起会试。
二月,会试的主考官由从二品翰林院掌院学士邱余担任,祝清希从旁协助,相比于乡试,会试则更加令人重视注意。
第75章
皇宫里, 天晟帝放下奏折,抬手捏了捏眉心。
一旁的太监立马上前,为天晟帝按摩起了肩膀, 并轻声说道:陛下, 要不要先歇一歇再看,叫御膳房做些点心,您尝尝?
不用, 朕还不累。天晟帝一扬手, 太监便懂事地退到了一边。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