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唯一的愿望是爸爸还活着,即使我一分钱都得不到当然,你们不会相信我的话,但我希望他没有死,一天比一天希望。
每个人都能听出这句话里毋庸置疑的真心。
当庭宣判后,他望向对面席上满脸不甘的陆执,眼中露出似有若无的天真笑意。
那个眼神和那句话,深深扎进了陆执心底。
黎哲一脸颓然地坐着,好像失去了全世界,陆律师却一直看着我,我很难形容那道目光。
模特的视线滑向被洁白纱帘遮掩的窗口:大概就像今天的太阳,有种烧灼般的感觉。
远处那个黑黢黢的窗户若隐若现。
后来,他就常常出现在我身边,他说他爱我。模特笑了起来,这件事最有趣的地方在于,黎哲知道以后气坏了,觉得我们两个早就串通一气,差点想要把我们俩打包再告一次可惜他找不到更出色的律师了。
故事说完了,画布上的笔触也已走到尾声。
短暂的寂静过后,段殊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希望父亲还活着?
他并不怀疑对方反复强调过的这一点,只是好奇背后的原因。
黎嘉年笑吟吟:你猜。
段殊没有猜,他的心中无端地浮现出一个离经叛道的答案。
他缓缓停下了涂抹色块的动作,将画笔搁在一旁。
画完了?
黎嘉年伸了个懒腰,慢悠悠地起身,向前倾来。
他并不急着观赏画像,尚有一桩更重要的事。
功成身退的模特凑到新任画家耳边,神情晦暗不明:我在晚宴那天发现了陆律师的异常,他先是一直看你,然后变得不敢看你。
你们早就认识对方。
无形的镜面破碎,两张极为相似的面孔耳鬓厮磨。
所以,你是不是我的替代品?
尽管段殊早已对黎嘉年的复杂与聪颖有所预料,但他此刻展露出的侦探般的敏锐和直觉,仍令他悚然一惊。
而这个形容词闪过他脑海的时候,终于有什么东西拨云见日。
侦探。
*
作者有话要说:
有没有聪明蛋发现这个伏笔!
第十九章 蓝本
在三四年前,这个词曾频繁地出现在段殊的生命中。
从江影毕业前,他答应了路明野的邀请,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 长片电影《白日森林》,作为两个人共同的处女作,这部电影技巧青涩,被影评人挑出了诸多不足,但那股贯穿全片的强烈情绪却足够令人动容,充满痛苦与幻灭的故事,相当风格化的摄影,还有仿佛将全部生命都交付在了这个角色上的演员。
这部电影为他和路明野分别带来了人生中第一座奖杯,金月奖的最佳新人演员和最佳新人导演,以及路明野下一部长片的投资。
但除此之外,段殊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独立电影的影响范围始终有限,受众局限在业内人士和一部分电影爱好者中,院线票房还不过一千万。
他仍然像过去那样平凡地生活着,街上擦肩而过的人们并不会惊喜地多看他一眼。
幸运地拍完一部基本由自己掌控的低成本电影后,路明野飞快地成长起来,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艺术表达,他想要更多的观众、更高的票房,而第二部 电影水涨船高的投资额,也让资方对他提出了更明确的商业化要求。
所以路明野拿出了第二个剧本《半场谋杀》,他既善变又长情,不再写过分自我沉浸的悲情故事,开始探索观众喜爱的那种轻松明快的戏剧性,却保留了犯罪悬疑的元素和一定的深度;不再描绘深陷庸常生活的普通人,写出了一个引得不少一线演员倾心的魅力角色,却执意要让初出茅庐的段殊来演。
时而天真时而阴郁的侦探虞年,暧昧地游走在正义与邪恶的边缘,做事看起来只凭内心喜恶,惹人争议,常常让略显愚笨的助手不知道该怎么办,但他身上又有在绝境里乍现的执着和光明。
再配上演员俊美的面孔和精湛的演技,这将是一个极具观众缘的角色,不是遥远的伟光正,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派,只是活得自由而恣意,是许多人内心渴望成为的模样。
资方在知名演员抛来的橄榄枝前游移不定,最终还是在潜力无限的导演面前妥协了,路明野用一段令人似懂非懂的话解释了自己固执的选择。
我知道那些演员的条件更好,也许演技更娴熟,也许吸引来的观众会更多但段殊是透明的,他可以成为任何人,所以他不需要演,他会成为虞年,这是没有人能取代的优势。
于是段殊得到了这个角色,从此真正进入了主流观众的视野。
电影上映一周后,好评如潮,成了一匹黑马,排片一路上升,社交网络上到处流传着从影片里截取的精彩动图,穿着黑色风衣的侦探弯下腰来,停在穷途末路的反派耳边,低声戳穿困兽最后的一搏,光影变幻迷离,漫过他深邃含笑的眼眸。
电影上映半年后,段殊和路明野再一次共同走上了金月奖的红毯,这次他们捧回的奖杯上,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去掉了新人的前缀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
段殊的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场遥远的颁奖典礼,上一届金月奖的影帝得主程泓秋在万众期待中拆开装有答案的信封,大屏幕上出现电影的片段集锦,那个神情捉摸不定的自己行走在城市的暗夜里。
然后现实里的他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上台,接过了灿金奖杯与瑰丽花束,在程泓秋递来的话筒前,平静地发表感言:谢谢路导,谢谢剧组的每一位成员。
这或许是金月奖历史上最短的领奖致辞,但他的确没有更多想说的话了,只是模糊地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大大方方地去逛过超市了,上一次去的时候,有人推着购物车认出了他,兴奋地叫他那个侦探。
他身上落着耀眼的追光灯,遥遥望去,台下无数张礼貌微笑的面孔里,路明野的喜悦最为真挚。
段殊走下来后,理所当然地和一路提携自己的导演兼师兄拥抱,这个场景被许多镜头捕捉定格,成了这届金月奖最经典的画面,因为下一个奖项的得主,正是路明野。
从此,他们成为了名声在外的黄金搭档。
然后他们并肩前行,又渐行渐远,分道扬镳,段殊的身体出现了奇怪的症状,求医未果,接到了一封看似荒诞无稽的邀请函,他决定试一试,便进入了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段殊遇到了黎嘉年,这个令人看不清真正心思的复杂画家,分明是他在《半场谋杀》中扮演的侦探虞年的翻版。
怪不得他总莫名觉得对方熟悉和亲切,因为他天然地理解黎嘉年,那些语气神态、细微动作根本就来源于四年前的他亲身演绎过的范例。
这世上没有人比他更像黎嘉年,换句话说,黎嘉年确确实实以他为蓝本诞生,不仅是面孔,而是全部。
回忆如潮水涌来,在意识中浓缩地呈现了逝去的数年时光,段殊心生喟然,等回过神来,看向黎嘉年的目光也就更为复杂。
他真的是另一个他。
无论是真品和赝品,还是演员与角色。
周围的空气仍被凝固在轻飘飘的替代品,黎嘉年的呼吸轻轻地在他耳畔拂动,温热又亲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