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御座上的皇上想了想也觉得林相的建议颇为合理,询问了满朝文武的意见之后,很快决定,就依照林相的奏议,由户部拨款,先加固燕州、朔州和幽州的城防,其余的明年再说。
对于这个结果,安国公虽然失望,但也清楚,皇上已经下了旨意,无论是增兵,还是北境其余十州的城防,过年前都没戏了,不过好在燕州、朔州和幽州立刻就可以开始加固城防工事,也不算全无收获。
安国公想了想,觉得这个结果也不是不能接受。暂时先将三州城防修起来,其他的过完年继续努力。说起来此事还是幸好谢相和李相肯支持,掌管兵部的李相倒是罢了,北境不安稳,兵部脱不了干系,尤其是管着工部的谢相,没想到他倒是肯妥协。
下朝时,安国公如往常一样独自离开,并没有与其他朝臣同行,但他离开崇德殿时,特意在大殿门口等了等,看到李相和谢相出来时,朝他们拱了拱手,以示感谢。
落在最后的顾大学士看到了朝李相和谢相拱手致意的安国公,垂下眼皮一声不吭,直接出宫坐上小轿回家了。
顾正则回家之后,直接进了后宅,顾夫人倒有些奇怪。顾正则一般不会这样早回家,就算是哪日皇上不需要学士随侍御书房,顾正则得了空早归,也不会就直接这样进内宅。
一般顾正则若是得空早早回回家,会在外书房换了便服传膳,接着或者迎客,或者与门客们在书房议事,很少这样早进内宅。
今日倒是奇了啊顾夫人看着一脸严肃用膳的老头子,默默地想。这是有事?看起来心情不大好啊
第41章 生辰
老爷,今日回来得倒是早,顾夫人思忖片刻,并没有随意开口问自家老头子的心情,反倒像是没注意到似的,微笑地说着些家常闲话:妾身还以为老爷至少要未时末刻才能出宫,还特意嘱咐了厨房,今日汤羹午时再上火炖上。
嗯,顾正则的脸色倒是没多大变化,还是一脸严肃的模样,端起茶杯来轻呷一口:今日圣上召了林相和谢相进御书房。
只有他们两人?顾夫人眉头微挑:倒是少见。
皇上今日不会有新的旨意下来,顾正则眼皮都不抬,一副认真喝茶的模样:要紧的几桩都当朝议定了,已经在散朝前便命我拟了旨,上了御印。没什么大事,皇上就让我和李相先回来了。至于林相和谢相大约是关于北境的事,皇上还有事要问。
哦,顾夫人点点头,恍然的模样:妾身虽身在内宅,但北境的事也听说了,据说因为安国公的奏疏,这几日朝堂上很不消停,武将文臣争执不休。
已经议定了,顾正则语气平淡地答道:圣旨已下,至少年前不会有变。
这样快?顾夫人这下倒有些吃惊:前几日赴宴,碰到孙尚书夫人了,听孙夫人说,孙大人这些日子烦得很,武将们的奏疏一道又一道,都是逼着户部拿银子,孙大人天天愁上头,日日往林相府里跑。妾身还以为
原本不会这样快议定,顾正则轻轻叹了口气:增兵五万确实是狮子大开口,若真按安国公的奏疏办,户部的压力也的确太大,所以林相一直顶着呢。今日朝上,孙尚书和周尚书又吵起来了,皇上问了我和几位相爷的意见,谢相谢相支持了安国公,所以林相只好妥协,同意先修北境三州的城防,其余的年后再说。
什么?顾夫人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谢相?怎么可能若是李相还说得通,北境出事,兵部也算脱不了干系。可谢相
是啊顾正则的眉头蹙起:我也是想不通,谢相怎会突然改了立场。
顾夫人沉默了片刻才开口问道:老爷,旁人的事咱们也管不了。眼下妾身就想问问,今日在朝上,这谢相是出人意料,与安国公站到一处了,林相和李相自然也不用问,各有立场,皇上询问的时候,那您又是怎么答的?
我还能怎样,顾正则一声苦笑:我自然不愿意得罪安国公,可他的两道奏疏确实是难为户部了,我自然也没法明着支持他,林相盯着呢。我可不是谢相,背后站着五皇子,就算得罪了林相,他也能在右相位置上站稳。
老爷为难了。顾夫人了然点头:其实朝中人人都知道老爷谨慎,今日这事确实有些出人意料,谁能想到谢相突然改了立场。
眼下说这些也晚了,顾正则自嘲似的笑了一声:谢相倒是站队站得痛快,头一日还像我一样,对于北境之事不发一语,甚至还暗中支持林相和户部,谁想到转身就变了。这下子倒显得我是个世故小人似的。但这个哑巴亏我也只能吃下,又不能找安国公去解释,只盼着他不要计较才好。
老爷顾夫人想了想之后问道:您说是不是谢相也发现了林相暗中派家人回乡置产的事?
官员回乡置产也不稀奇。顾正则沉吟片刻之后答道:这也不是什么需要瞒着的事。林相将林五爷的次女订给了宋城赵家,也不是什么秘密,有心人稍一打听就能知道,这其中关窍,也不只我们一家能想到。林相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就算是起了乞骸骨的心思也是正常。
如此,顾夫人点点头:九月二十三礼亲王生辰,咱们府里的礼要送的讲究些。
嗯!顾正则点点头:府里也别去太多人,咱们带着六姐儿和九姐儿去。
这不好吧?顾夫人问道:中秋宫宴时皇后娘娘特意说过,礼亲王生辰皇上要赏个园子。皇上有赏赐,这次礼亲王生辰一定是大办,家家都是合家赴宴,我们府上就去我们老两口加两个孙女,儿媳们也就罢了,儿子孙子一个都不到,恐怕不太好吧?
无妨,顾正则摇摇头:皇上打算赏含碧庄园给礼亲王,这事儿我知道。皇上这礼也不是送给礼亲王的,而是送给安国公府看的,人人都知道,礼亲王能有今日,还不是因为他有安国公这个深受圣上宠信的女婿。因此这次礼亲王生辰,皇上肯定要做足了面子,一定会在生辰当天,派人去礼亲王府宣旨封赏。礼亲王虽然是宗室旁支,但眼下名义上是皇上的王叔,皇上又有意给礼亲王脸面,我想,应当是五皇子或六皇子亲自去宣旨拜寿。
这不是好事嘛,顾夫人答道:那我们府里,更该阖府赴宴。
不。顾正则语气十分坚定:男孩子们都不去,就带六姐儿和九姐儿去。皇家和安国公府的事,我们不掺和,眼下也不宜与皇子们多往来。六姐儿和九姐儿你也嘱咐好了,离皇子公主们远着些,行事有些分寸。尤其是五皇子,谢相可是五皇子的外家,咱们府里与他交往,更要多注意。
知道了。顾夫人点点头:我们家里男孩子不去,便是皇子来了,也不需相陪。我会嘱咐好六姐儿和九姐儿,让她们跟各家去拜寿的小姐们呆在一处,别乱走。
嗯!顾正则点点头:几位公主也不知会不会赴宴,若是公主们也赴宴了,让孩子们别往跟前凑。
老爷放心,顾夫人露出微笑:礼亲王生辰大宴宾客,我想安国公夫妻大概也会带着儿女出席,到时我让六姐儿和九姐儿陪着穆大小姐玩。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