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俞,你想去哪个高中啊。”
“北江吧。”
北江是市重点,按照杨俞的成绩应该没有什麽问题。
“哦,那我们估计不能一起上高中了。”听到着,杨俞写字的笔顿了顿,又接着往下写了。
从那天起,陶执明显感觉到杨俞开始对他严厉了起来。
从每天两局的魂斗罗逐渐变成一周一次,再变成一月一次,最后直接变成了每天两小时的补习,杨俞每天会帮他讲题,会帮他安排任务,会在考试前帮他划重点,考试后会对他错的题归纳总结。
陶执其实是有不满的。但是他知道杨俞大概真的想和他一起上高中,所以就算失去了不能玩游戏的晚上时间陶执也相当配合。
杨俞的补习还是有用的,陶执的成绩开始往上走。从班级下游开始稳步到中游的位置,但是他们都知道这可能这成绩也很难考上北江,杨俞没提放弃,陶执自然也不敢。
填志愿的前夜,陶执手里拿着志愿表想了很久,他始终做不了决定,最后是杨俞让他选了直升本校,这是目前的最优解,所有人都知道。
中考完,陶执把初三一年都压着没有看的漫画直接追到连载,报複性的打电动,他和杨俞还一起骑着自行车去了好几趟最近的南山。
那是杨俞爸爸的家乡,距离市区有三十多公里,那里算是乡下,虽然南山也没有很高,但是一年四季都绿茵茵的,有蟋蟀与蜻蜓,草木茂盛,在一些人烟稀少的的地方,草能长到半米高。
他们偶尔打游戏厌倦的间隙,就喜欢骑自行车往乡里走,把还住在南山的杨俞舅舅家作为往返的补给站。
他们又一起度过了一整个夏天,一个不会分别的夏天。
第 5 章
开学那天,杨俞独自骑车到了高中,没有了旁边总是吵闹的人还觉得一阵失落,想着凭着那家伙的交际能力,在新的学校肯定能很快找到新的朋友,然后一起上下学,想到这里,失落更甚。
令他意外的是,杨俞还是在高中开学的那天见到了陶执,陶执笑嘻嘻的跑到他面前假装偶遇。
陶执在最后交志愿表的时候还是偷偷改了志愿,可能还是不习惯一个人上下学吧,陶执是这样解释的。
杨俞气的牙痒痒,一个暑假,对方都只口不提这件事,害他还失落了好久。
北江在市里的另外一个区,还好他们两个都住在市里,可以骑着自行车上下学,有些住的远的同学还的住校,一个月才能回去一次。
校门正对着公路,公路的另一半是凯江,公路依江而建,那条江横穿过整个市区,初中地理学过它是金沙江的支流,是会彙入长江的。
每天回家他们两就得沿着这条公路骑很长一段路,陶执有时候会想就这样骑着不停,是不是就可以看见江水彙入大海的样子。
高中和初中学习氛围截然不同,初中尚且能容有无所事事的人,高中却不能,每个人都步履匆匆,仿佛都有方向及目标,是高考吗?那高考过后呢?陶执知道这些问题没有意义,但是他还是感到疑惑。
值得高兴的是,杨俞和他还是被分到了一个班还主动成为了同桌,这是他们幼儿园、小学、初中,同窗多年第一次成为同桌,为此,陶执还专门请杨俞吃了门口的刨冰说是庆祝。就门口那家避风塘,专门卖那种牛奶味的刨冰,白白的冰霜上满缀上各种颜色的果酱,陶执很喜欢,喜爱度甚至超过了小学门口那家碎冰冰。
融入新的班级这对陶执算不得难事,积极、主动、讨好、夸奖,这是陶执来说算与生俱来的天赋。
他们的前排是一个脸圆圆的姑娘,长得倒是可爱,但是脾气超级火辣,属于一点一个爆炸的那种。
“程一一,快快快,帮我看着老师。”陶执戳戳了她。
程一一朝他比了一个ok的手势。
他们两个经常在课堂上这样相互照应,杨俞评价他们为狼狈为奸。
程一一简直是八卦小天才,隔壁班的班花喜欢他们班的陈冬啊,隔隔壁班的那个老是低着头的女孩也喜欢他们班陈冬啊,隔隔隔壁的那个染着栗色头发的女孩子也喜欢他们班陈冬啊。程一一的八卦都是围绕着同一个男生,陈冬,她的青梅竹马。
程一一总是用四个字这麽形容她的竹马,人模狗样。
陈冬是有着一副好皮囊,天天被蜂追蜜赶到也不奇怪。程一一对他的招摇表示嗤之以鼻。
“放学一起去板桥吃烤豆干吧。”程一一提议说。
板桥是离学校最近的农贸市场,不是那种大型的交易集散地,就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摊贩,在滨江路和凯江桥的交彙处,虽然和陶执回家是两个方向,陶执为了美食也不怕多走点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