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薄林淡淡地说:“这不是你的家。”
温伏喝牛奶的声音中止了一下,随即继续。
他没承认,也没否认。
费薄林问:“你把窗户打破进来的?”
所以才不关门——不是故意不关,是温伏根本没钥匙。
家里也不是故意积灰不打扫,而是打扫了就会被不知何时回来的户主发现异常。
这里大概长久无人居住——城中村里的旧房子很多都是如此:卖不出去,也不让改造,户主能租则租,不租的,大多也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只有春节那几天回来暂住。
而温伏极有可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了这个很好的寄居地,在某个晚上打碎外间的窗户,钻了进来,在户主回来之前,暂时地鸠占鹊巢。
温伏还是嗦着吸管不说话。
很快水开了,温伏熟练地从橱柜里抓出一把挂面下到锅里,接着拿起一个很不起眼的海碗胡乱放了些调料。
酱油,醋,盐,味精。
清汤寡水。
费薄林观察他放调料的手法,估摸这一碗面不会太好吃。
“怎么不吃泡面?”他问。
温伏这次竟然开口了:“贵。”
一包泡面两块三,他也不是天天都吃得起。
挂面最实际,便宜又方便。
厨房的灯光很昏暗,温伏面向灶台,费薄林只能看着他的侧影,低垂的眉眼,从袖子里露出来的细瘦手腕,衣服薄薄的,人也薄薄的。
温伏打完了调料,回到电磁炉旁边,守着锅等面熟。
费薄林觉得他等的时间有点太长了。
果不其然,温伏把捞起来的时候得到了一整碗面糊糊。
不过看他的神色似乎对此习以为常,温伏把面在碗里挑了两下,跟不太好吃的调料一起和过后,坐回小板凳上唏哩呼噜地吃。
费薄林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抱着胳膊问:“你喜欢吃面糊糊?”
温伏不理他,埋头接着吃。
过了几秒,费薄林又问:“你不会煮面?”
唏哩呼噜。
费薄林乐此不疲:“酱油放太少,醋放太多了。”
唏哩呼噜,唏哩呼噜。
费薄林无声笑了一下。
温伏几大口把面吃完,就着煮面的水,唰唰洗碗。
碗里没油,温伏这个碗就拿煮面水洗也没关系,不过费薄林怀疑他根本不知道洗碗要放洗洁精。
费薄林回头往阳台看了看,一根高悬的竹竿上晃晃悠悠晾着两件单薄的衣服和一些贴身衣裤,那大概就是温伏的全部行囊。
“想喝牛奶了就来找我。”
他没问温伏家在何处,也没问温伏爸妈去了哪里,只留下这么一句话。
温伏依旧是没应他,自顾自忙着收拾了锅碗,放好电磁炉后再回头,费薄林站的地方早已空无一人。
彼时谁都没有料到,温伏会那么快就找上费薄林。
那是下一个周的周六,戎州懒绵绵地下了一整天的雨,费薄林放了学后没留在教室,坐在小卖部看了一天店。
雨天客人也少,加上天气越来越冷了,他这晚没有守到深夜,十点半左右,就关了小卖部的门往自家楼上去。
他住的地方也是老式小区,相比温伏那个,公共设施稍微好一些,不过电梯之类还是没有普及的。
楼道里的声控灯走一层亮一层,费薄林上了六楼,回到家里,先把雨伞放到阳台上晾着,再去厨房,打开冰箱拿出白天剩下的一把青菜,准备给自己煮碗面。
外面雨声渐大,他一遍站在垃圾桶前择菜,一边把手机里英语听力材料的音量调高了些。
第一道敲门声响起时,他没有在意,以为是对面家里来了客人。
五分钟后,家里的门第二次被敲响,并且力气更大了。
费薄林把听力材料按下暂停,又仔细听了一下门口。
不一会儿,第三次敲门声响起来,那力道几乎是用锤的。
他放下菜,离开时厨房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正好是晚上十一点钟。
这么大晚上,谁会突然来找他?
费薄林邹着眉凑到猫眼前,发现门口站着的人有八成像温伏。
之所以是八成,是因为对方淋得跟个落汤鸡一样,满头头发都在滴水,有半边脸上还带着血迹,整个人鼻青脸肿。
费薄林打开了门,低头看过去。
温伏也低着头,一声不吭,也不抬眼跟他对视。
几秒钟后,费薄林反应过来,蹙了蹙眉:“跟踪我?”
如果不是跟踪过他,温伏怎么可能知道他住在这儿?
温伏还是不出声。
费薄林作势就要关门。
苍白的五指抵在门上,挡住了他关门的动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