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煮那么烂,我吃硬一点的。冯氏坐在灶台前,没忘记叮嘱一句。
好。苏木蓝应下,看面条煮的差不多,捞了出来放到碗里头,浇上了猪肝的汤头,冯嫂子尝尝。
冯氏没有丝毫客气地自己去筷笼拿了筷子,夹了碗里头的面便往口中送。
面条筋道,猪肝鲜嫩爽滑,冯氏只觉得满口都是香浓,想张口夸赞这猪肝面实在是太好吃了,可满嘴的猪肝和面条,她实在是张不开口,只一边大口嚼着,一边冲苏木蓝连连点头。
直到那半碗的面条下了肚,冯氏这才连连咂嘴,水柳娘,你做的猪肝面可真好吃啊,还真不知道,猪下水也能做的这么好吃的。
一副大猪肝,晌午没用多少,晚上还想着做凉拌猪肝和猪肝汤的,冯嫂子要是喜欢,晚上我做好了给家里头送点。
算是上回冯氏送鱼的回报。
还是别了。冯氏连连摇头,你猪肝做的这么好吃,回去了肯定是不够吃的,一家子该推来推去的,到最后肯定都到我碗里了。
虽然知道公婆和丈夫都是疼爱她的,可这般吃独食,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
等我下回买一副猪肝回来,你帮我卤一下,让我拿回去拌凉菜吃。冯氏提议道。
那成,要是愿意吃猪大肠,我也能帮你卤个肥肠,回去炒炒吃,可香了呢。苏木蓝道,到时候我把肥油给去了,吃起来不油腻,筋道爽口的。
听着不赖。冯氏若有所思点了点头,那好,回头我给你送了来,你到时候帮着我给做一做。
好。苏木蓝满口答应了下来。
说定了这个事,冯氏便没有多呆,先回家去了。
苏木蓝端着自己的空碗,送冯氏出了门,回来后喊了白水柳帮着收拾碗筷,一块洗锅刷碗的,忙碌了起来。
下午,苏木蓝领着孩子,把家里头的还有家门口的菜地给收拾了一下。
------题外话------
感谢书韵这两天的打赏,谢谢小可爱的支持~
感谢卿熙、冰玥冥、书友160607225447373投出的月票,谢谢大家的支持~
因为阅文集团旗下的平台都可以看到暖暖的书,有时候打赏或者月票信息在不同的地方显示,如果评论多的话会被淹没,作者看到都会贴出来感谢哦~
(づ ̄ 3 ̄)づ
第147章 芝麻叶
已是立秋,番茄和黄瓜已经不再结了,豆角也已经是最后一茬,得早点把秧子薅掉,松松土,种上萝卜白菜,墙根的地,可以撒点芫荽。
茄子和辣椒还能再长长,等到深秋再处理,到时候种点冬菠菜。
北方冬季时日长,冬天里头万物不生长,虽说就点腌菜也能过冬,可该有的维生素还是不能少的。
苏木蓝颇为重视种菜这个事儿,准备好好收拾一下菜地。
好在当时白石堂盖自己家房子的时候,院子圈的不小,门口也有点空地儿,这林林总总加起来,得有个两三分的地界,都利用起来的话,她们一家五口还是差不多够的。
也是因为能种菜的地方不算小,苏木蓝领着四个萝卜头,忙活了足足两天,才把地给重新翻好,准备种萝卜和白菜了。
但
没有种子。
原主在家好吃懒做,家里头和地里头的活都交给孩子们去做,孩子们懂事勤快,许多事做的都好,原主便越发不操心了,春季的时候,也没有特地留各种菜的种子。
苏木蓝想了想,在家里头拿了点锅巴,舀了一瓢爆米花,去隔壁寻刘氏去了。
她记得刘氏前几日说过,说他家留的菜种都多,要是用的着的话,尽管去寻了她拿就是。
刚到刘氏家门口,刚好碰到刘氏挎着竹篮,似乎要往外走。
虎子娘要出去?
是要出去,不过是要准备找你去的,碰巧你就来了。刘氏咧嘴笑了笑,晃了晃胳膊上的竹篮,这两天摘了许多芝麻叶,想着你家没有,准备送你送一篮。
芝麻叶,煮了晒干后便成了干菜,等到吃的时候,拿水发一下,煮面条,包包子,都好吃的很。
也因为是完全晒干的干菜,十分容易保存,只要不见水,能够放到第二年,是漫长冬日里头,让农户捱到明年春季绿叶菜出来时,十分重要的蔬菜之一。
刘氏估摸着是见苏木蓝家里头没有种芝麻,便要给他家一篮子,冬天了好吃。
苏木蓝心中顿时一暖,真是谢谢虎子娘了,刚还在拾掇菜地,想着冬天时候也不知道菜够不够吃的,可巧你就惦记着这个事儿呢。
不过还得麻烦虎子娘点事,家里头菜地刚翻好,想着种点萝卜和白菜,可想起来今年忘了留种子,就想着找你拿点种子回去。
害,我还当啥事呢,就是要点菜种,家里头多的很。刘氏把竹篮递给了苏木蓝,苏嫂子你先拿着,我去给你拿菜种去。
刘氏说着话,转身进了屋子,片刻功夫后便回来,手里头拿着三个油纸包,这是白菜种子,这是萝卜的,萝卜是青萝卜,容易放,水分也大,冬天吃着不糠,这是芥菜的,你既是种,就一并都种一些,收了芥菜晒些芥菜丝儿,春天都还能吃的。
春天那时候,看着啥啥都长苗,可一时半会儿都还收不起来,芥菜丝儿还能顶一顶,省的到时候吃菠菜吃的腻得慌。
------题外话------
39959543,茶暖书友群,喜欢的小可爱可以加一下~
敲门砖,茶暖名下任一作品
第148章 别当回事
还是虎子娘想的周到。苏木蓝抿嘴笑,把手里头的东西往刘氏手里头塞,锅巴,爆米花,拿回去让孩子们当零嘴吃。
你这也忒客气了些
刘氏拦住了苏木蓝,快拿回去,留着去镇上卖钱。
苏木蓝家日子现在是好过了许多,可一个寡妇家的,要拉扯四个孩子,还是不容易,且这卖吃食也不如种地长久,万一往后不能赚钱了,家里头的地也不够多,日子又该过得紧巴巴的了。
再来,她婆婆,怕是又该唠叨一通了。
苏木蓝见刘氏眼里头的光暗了下来,更是往堂屋瞥了一眼,顿时想起来上回她给刘氏家送小肠汤时,听到的韩氏的喝骂声来。
当时还想着寻个时机了跟刘氏聊聊这个事儿,后来忙着做各种吃食,跟刘氏这边也没多见面。
苏木蓝想了想,道,虎子娘这会儿忙不,要是不忙了,到家里头说会儿话?
成。刘氏应下。
两个人一并到了苏木蓝家里头,枣树底下坐好,苏木蓝泡了杯茶过来。
水柳他们呢?刘氏接了茶杯,张望了一番,见几个孩子都不在家。
让我撵出去玩了。
苏木蓝搬了个板凳,坐在刘氏的旁边,那啥,虎子娘,你不收这东西,是不是韩婶子那边
刘氏一听这个,就想起平日里韩氏说的那些刻薄话了,眼圈都忍不住红了红,又怕苏木蓝看到,急忙低了头,害,我都习惯了。
婆婆她,还行吧,勉强说的过去,人到底是婆婆,我是儿媳妇,说道几句也是应该的要是比着别人家来说,还算差不多的。
这个时代,嫁到别人家的儿媳妇,伺候公婆,天经地义,婆婆如何磋磨你,你也都得受着,想要挺直腰杆硬气,也只有你自己当婆婆的时候。
多年媳妇熬成婆,说的就是这个。
因为当初受了太多的磋磨和为难,等翻了身,便要将这份痛苦的情绪,宣泄到别人的头上。
苦难,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