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木蓝脸上仍旧满都是疑惑,冯氏笑着解释道,小翠这年岁也不小了,想着早些放出去,张罗着帮她嫁了人,也算主仆一场嘛。
原来如此。苏木蓝点点头,看你这样子,是有人选了?
我到是没人选,不过这小翠自己有人选了。冯氏笑眯了眼睛,这人你也认识,是张家庄的,张门义。
是他?苏木蓝略感惊讶,但随后又点了点头,人似乎是不错的。
我跟金北也这么觉得,这张门义人踏实老成,是个稳重的,待人也实诚,除了年岁比小翠大上许多,其他是没任何不妥之处。
不过架不住小翠对他有意思,这男的嘛,大上几岁,人更稳重一些,知道心疼媳妇,也不算啥。
冯氏微微叹息,不过我听说小翠给张门义送过几双鞋,张门义到是没说不要,也送了许多羊肉什么的给小翠,论说对小翠大约也是不讨厌的。
可小翠这心思就差明晃晃写脑袋顶上了,张门义也不知道是没看出来,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也不说来提亲的事儿。
我跟金北商量着,等他这两天忙完了,就去一趟张门义家里头,说道说道这事儿。
提亲这事儿,也不是说光兴男的去女的家,女方有瞧上的人,去提了亲也是可以的,到底是个鳏夫,大约也是心里头没底气。
那这层窗户纸,就让我们家给挑破,到时候看那张门义的意思就是。
是这么回事。苏木蓝连连点头,这凡事也不必猜来猜去,等来等去的,直白点问,少些麻烦事。
这事儿若是成了,也算我跟金北积德积福了。冯氏笑眯了眼睛,却也刻意压低了声音,怕屋子里头的小翠听着动静了害羞。
苏木蓝抿嘴直笑,拉着冯氏说起旁的话。
白石堂这里跟孩子们忙活了半晌,这会儿也算是略出点成就。
蝴蝶样式的风筝,有了蝴蝶的轮廓,颜色染的好看,扎的也结实,放飞起来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第三个
等到吃罢晌午饭后,连带白永和在内的六个孩子,一人拿上了一个,都到东边空地里头,你追我赶地去放起了风筝,看谁的风筝最好看,看谁的风筝飞的高。
这样的风筝比赛,最是吸引人的,附近村子里头的小孩子,都纷纷加入放风筝比赛中,甚至连镇上的一些孩童,听闻这些,都央求着来玩。
以至于白家村的村外,热闹的如同镇上的集市一般。
那里好热闹。一辆行驶的马车,帘子被掀开,一个十多岁的男童探出头来瞧,去瞧瞧看,是在做什么?
随身的小厮急忙去看,看完后回来禀告,回少爷,好多人在那放风筝呢。
放风筝?姜焕润眨巴了眼睛,那么多人放风筝,应该很有趣,走,咱们也去瞧一瞧。
姜焕润放了话,小厮墨书到是有些犹豫,少爷,若是让老爷知道你在路上玩耍停留,怕是要生气,且咱们手中也没有风筝,到哪儿也只能是瞧上一瞧罢了。
你们不说,我不说,我爹怎会知道?至于这风筝嘛
姜焕润满不在乎,到那瞧一瞧,总归能买得到的。
------题外话------
接到通知,明天早起做核酸o(╥﹏╥)o
第822章 垂头丧气
这么多人都在这里放风筝,肯定是有卖风筝的。
即便没有卖风筝的,在这里放风筝的大都是农户,给上两个银钱,那些孩童估摸着也是愿意的。
姜焕润觉得,这都不是问题。
见主子这般说,墨书也是没得推辞,只让车夫将马车赶得近了一些,待马车不能再往前走时,便扶了姜焕润下马车,往那些放风筝的孩子们那走。
这风筝可真多,也真好看。
姜焕润看着孩子们在那玩闹,被笑声感染的情不自禁咧嘴直笑,又仰头看那些天上飘着的大大小小的风筝,只觉得自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
墨书见姜焕润喜欢这些风筝的很,便赶紧去问附近的孩童,谁的风筝愿意卖。
在这里放风筝的,多是白家村的人,家中也都手头宽裕,这会儿看人来买风筝,连价都不问,头只摇的跟拨浪鼓一般。
得了第一多有脸面,那可是银钱买不来的东西呢,怎能轻易将风筝卖掉?
更何况,这手中的风筝,可是自己亲手扎的,说千金难求到是有些假,可也不是随意就能被人买去的。
墨书问了一圈,没人愿意卖风筝,垂头丧气的,只跟姜焕润大致说了说,又怕他不高兴,只劝道,少爷也别难受,我听说十五前他们都在这里放风筝的,小的回去就给少爷扎上个好的,明儿个再陪少爷一起来。
爹娘管的严,明儿个怕是不见得能出来。姜焕润这会儿一门心思地想着寻风筝跟着人一同去玩耍,根本不在意墨书说的话,只来回的巡视着,看谁手里有没有多余的风筝。
手中在放的风筝不肯卖,这多余的,总归有可能卖的。
寻来寻去的,发现田埂旁边蹲着个小姑娘,手中正拿着两个风筝。
姜焕润见状,也顾不得让墨书去问,自己径直跑了过去,请问,你手里这风筝能不能卖一个给我?
卖给你风筝?白立夏没料到有人突然问这个,有些诧异地打量了姜焕润一番。
在看到他这一身的穿戴时,笑了起来,你是西边庄子里头的人吧,看你这样子,估摸着是看到这么多人在这里放风筝,眼馋的很,就想着一起来放风筝吧。
被说中了心思,姜焕润抓了抓耳朵,嘿嘿笑了笑。
不过这风筝卖是不能卖的,不光是我,怕是这里的风筝谁的都不肯卖的。白立夏笑道。
这是为何?姜焕润好奇地问,接着伸手就去拿腰上系着的荷包,我可以多给银钱。
五两银子一个风筝,卖不卖?
姜焕润听小厮们说过,说附近农户大都过得苦,五两银子够一家子一年的花销了,一个成年人出去赚银子,一年都未必赚够这么多的。
他出五两银子,就不信眼前这小姑娘不卖风筝给他。
还真不卖。白立夏咧嘴直笑,这风筝可是我们扎了好几天才扎出来的,我弟弟还亲自帮我写了诗呢,这可不是五两银子就能卖的。
竟然觉得五两银子少
姜焕润觉得自己有些丢面子,涨红了脸,我出十两!
别说十两了,你给我一百两也不行,这东西千金不换的。白立夏扫了姜焕润一眼,拿着手中的两个风筝,头也不回的走了。
姜焕润顿时一脸挫败,垂头丧气的。
一旁小厮,都狐疑地瞅着白立夏的背影,嘟囔了起来,少爷你别理她,狮子大开口呢,看着就是农家孩子,还一百两也不行,也不怕说大话风闪了舌头。
你们不常在附近庄子里住吧。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看着姜焕润和墨书,解释道,你们估摸着不知道,这放风筝的孩童,大都是白家村的人。
白家村是我们附近最富裕的村子了,村子里头作坊和蘑菇棚赚钱的很,村民们也各个都是荷包鼓囊囊的,我听说最穷的人家,都能顿顿有肉吃的。
他们这回放风筝,是族学里头的先生说的,谁做的风筝好,谁放的风筝高,有奖励的,白家村以上族学为荣,自然更看重这个,瞧不上你那几两银子了。
倘若真是想凑热闹,还是去镇上买个风筝回来,跟着热闹一番也就罢了,若是想从白家村的孩童手里头买,还是算了吧。
少年说罢,旁边有人喊他,便摆摆手跟自己的朋友一并去玩闹去了。
姜焕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怪不得看这些风筝都别致的很,不似外头卖的那些一般,大同小异。
就是因为这风筝特别,所以特别想买,现在知道这风筝连买都不能买的,这想要一个风筝的意愿越发强烈。
但,如刚才询问那个小姑娘一般,问了好几个,谁也不肯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