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女配也有金手指(快穿) > 长桥北转免费阅读(42)

长桥北转免费阅读(42)(2 / 2)

大队长本来都打算带人离开了,听见这话对其他人挥挥手,过去喝完姜汤再走。

男知青们搓着手小跑进厨房,丁少林一进门就蹿到灶口上伸手烧火,嘶嘶嘶太冷了这也!你们都过来烤烤火。

秦暮归走过去蹲下,四下看了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却正好对上沅昭的打量,陈同志?

被人发现,沅昭假装咳嗽一声,秦知青帮忙分一下姜汤,我得准备晚上的饭菜了。她就是觉得这位秦知青有些眼熟。

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

奇怪的是,这并不是原主留给她的情绪,而是她自己的感受。

可她才刚来这个世界不到半年,又非常肯定在这半年里没有见过这位秦知青。就算见过,也不可能有如此深的印象。

相比起来,沅昭觉得韩丽丽才更是那个让她牵挂和关心的人。

翻看剧情吧,这位叫秦暮归的知青也并没有在里面出现过。

那种诡异的熟悉的感觉,就让沅昭下意识对秦暮归多关注了几分。

咕咚咕咚灌下一碗姜汤,大队长抹了抹嘴,跟沅昭说好明天再带人过来盘炕。

在大队长走之前,一个男知青出声问道:大队长,这阵子队上没有农活,我想请假回乡探望探望家里人,您看什么时候能成?

大队长沉吟半晌道:要回城就得趁这两天了,往后雪一天比一天大,从北省去别处的火车说不定都得停。你要着急,现在就跟我去大队部开介绍信。我记得你有两年没回过城了,这回干脆就等年后再来吧。

谢谢大队长!男知青激动道。

跟他一样要请假回乡的还有几个知青,见此都跟着大队长去开介绍信。

厨房顿时空了大半。

早早被吵醒的大娃和二妮乖巧地坐在饭桌上,拿着铅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丁少林吸了口姜汤,咂摸几下味道,突然出声:陈同志,这里面除了生姜还放别的东西了吗?我怎么喝着有些甜味?

唐红梅在一旁点头赞同,我喝着也有股甜味,妹子你别是给咱加了红糖吧?

没加红糖,加了些山上采的草药。沅昭正在揉面,她打算晚上吃热汤面。

药?丁少林又吸了一口姜汤,陈同志你还会治病?

不会。沅昭摇头,但偶尔感冒发烧,吃了我配的药都能好。

丁少林睁大眼睛,那不就是会治病?卫生所的大夫也就这水平了,甚至还比不上这水平呢?

果然,高手在民间。丁少林咕咚咕咚喝完姜汤,看到锅里还剩下不少,便问沅昭:陈同志,我能再来一碗吗?

沅昭:你喝。没见过喝药喝上瘾的。

作者有话说:

1更

第59章

一锅姜汤被知青们喝得一干二净, 热乎的姜汤下肚,所有人都出了层薄汗。

当天夜里,女知青这边睡在火炕上, 一层层的汗往外冒;男知青那边挤在一起取暖, 原本还觉得手脚冰冷,可等睡过去后, 梦里面却感觉自己像是身处在火炉中。

第二天醒过来,所有人都觉得头脑异常清醒,完全没有昨天昏沉的感觉。

丁少林摸了摸有些黏腻的脑门,感叹道:看来陈同志还是一位相当谦虚的同志,姜汤药效竟然这么好, 我还以为这次怎么也要感冒上十几天才算。

秦暮归深以为然, 在一旁默默点头。

沅昭那屋, 大娃睡觉的地方被一道布帘隔开单独形成一个小空间,两边互不打扰。

一大早唐红梅睁开眼, 正好看到大娃掀开布帘出来, 她小声问了一句:大娃, 要叫你娘起来吗?

听见声音大娃看过来, 摇摇头轻声回道:我娘不吃早饭,不用叫她。

没错,即便现在沅昭的身份是两个孩子的娘, 但在有些事情上她死活做不到以身作则。

譬如像现在猫冬的时候不吃早饭、一觉睡到正午才磨蹭着起来。

好在大娃和二妮没有沾染上她的这两个坏习惯。

唐红梅翻身下炕, 你要吃啥, 唐姨去给你做。

两人悄悄开门转身进了隔壁厨房,大娃撸起袖子对唐红梅说:我娘在灶上热了红薯和鸡蛋, 直接拿来吃就行。

厨房的灶和隔壁卧室的火炕相连, 两边都是烧一宿, 所以沅昭就利用这点,不仅晚上回屋前在灶上温一壶热水,还将红薯和鸡蛋放在旁边热着。每当她不想早起的时候,这就是大娃和二妮的早餐。

唐红梅过去瞅了瞅,确实有温熟了的红薯和鸡蛋,你先吃这个,唐姨还要做个面片汤,到时候你也喝一碗。

陆陆续续男女知青都从被窝里爬出来钻到厨房,就着唐红梅蒸的红薯填饱肚子,再来一碗热乎的面片汤,整个身子从头到脚都暖和起来,满足得不得了。

将将吃过早饭的时候,大队长带着人过来给另一个屋盘炕,他进厨房瞅了瞅没看到沅昭,就跟唐红梅说:今天盘女知青屋里的炕,男知青屋里的炕今天烧一天,下午看情况应该能搬进去。

辛苦大队长了。锅里还剩下一点儿面片汤,唐红梅又添了些酸菜,加上热水烧开,端到那头盘炕的社员们手里,大家快来喝一碗热乎的酸菜汤!

其他知青也帮不上忙,就在社员喝过酸菜汤后把碗拿到一起去后院洗涮。

半上午的时候太阳出来,昨个去大队部开了介绍信的知青们打算去一趟县城,买回乡的车票,再买上些本地的特产带回家。

来沅昭家里借住的知青共有十一个,其中五个女知青六个男知青,预计回乡的有两个女知青和三个男知青。

当天买完票回来,五个计划回乡的知青就开始收拾东西,第二天大队长赶牛车将他们送去县城。

走之前,几个知青还向沅昭买了几包祛寒的药包,说是买其实是换。他们用一斤小米换了五包,到了火车上不用煮开可以直接用热水泡。

家里自打来了知青,大娃和二妮学习的问题就再不用沅昭操心,这几个知青的学历都是高中毕业,教些简单的算术认字根本不在话下。

沅昭也跟着蹭了几节课,然后成功收获了几位知青老师的震惊与赞美。

张红梅:沅昭妹子,你这记性不去念书可惜了。

丁少林:我现在才知道,原来书上说的过目不忘的天才是真的。

秦暮归:我这里有几本书,你可以试着自学。

于是沅昭便收获了几本来自秦知青的散文诗集。

沅昭:实话说,这种诗集真的会有人当做闲暇时的兴趣爱好钻研吗?

像她就比较务实,没写到课本上的诗都不关心。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秦知青的一片好心,沅昭没好意思拒绝。

**

回乡的知青们离开没几天,韩丽丽上了门。眼看往后大雪一天大过一天,说不定过年那几天乡下的路都被堵得严严实实走不了人,她便赶紧回了趟娘家。

我娘炸的南瓜饼和蒸的大肉包给你带过来了。韩丽丽推门进来,屋里这会儿只有沅昭,她进来看到沅昭正捧着一本书小声絮叨,一边将东西放在桌上一边好奇地凑过去,这是啥?你啥时候认字了?

恋耽美

最新小说: 青梅晚春 余生热恋[先婚后爱] 待她折柳 【骨科父女】写Po文被家里人发现了 变成国民男神从做游戏开始 暗恋成茧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 签到长生路 两生芳菲 穿成老妇,我靠QQ农场养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