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南城,大量兵马正在街上巡逻搜查。
不像前日在长平街那般逐户踹门,这一次的士兵们明显谨慎许多。
只因他们都是袁家的兵马,而明赖两家给他们开了个好头,使他们就算什么都不做,附近的老百姓都会用厌恶的眼光看待他们,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袁凯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
比如公开招募民间医师,为日前劝架时受伤的兵将治疗,试图以此与明赖两家划开界限,随后拿出为数不多的军粮,大方兜售给贫苦居民,试图挽回民心民意。
而最让人看不懂的是,袁凯还将上江城里的市监和知府请到南城城楼,并在楼下置办了两只伸冤鼓,大有要与民同舟的架势。
然而,新州上江重文风,在一察四卫到来之前,城内本就一片祥和安乐,以至于前来击鼓伸冤的只有两类人,一种是受君明学府打压的士族,一种是代表街坊前来向联军索赔的望族。
众所周知,这两类人永远是最难缠的。
前者学识渊博,三寸舌可战八丈刀,如若不以强硬手段教他们畏惧退缩,他们就敢于上到台前抵死斗争。
最常见的比如大臣死谏。
有时连天子都会被那些大臣联起手来逼得头疼不已,更别说被请来坐镇城楼的只是一地知府。
而后者就更简单了,所谓望族,就是地方名望居高的家族。
通常来说,望族只要出人就必是老者。
这种老头名望之高更见民意所向,一般地方父母官就是不敬天子也要敬让他们三分,明里暗里更是能避则避,哪像现在这样被堵在城楼之上?
“这到底是哪个混账出的馊主意!”
“值此多事之秋更该叫人闭嘴,你们倒好,往楼下摆上两只鼓再把我们押过来,真以为手段很高明是吧?真以为父母官就是百姓的爹妈是吧?”
“麻了个粑粑皮的,你们这些兵莽子有无想过,这一家里头可不止一对爹娘,爹娘踏马的也有爹娘,就是那些望族的老头!!”
“老百姓都管他们叫阿爷,本官见了他们都绕道走,樊大人还是他们的女婿,你,你们,你们,哎!!!”
城楼中,市监林大人一番口沫横飞,却说不尽心中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