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内现在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本土病例,但境外输入的病例已经足够让所有人紧张起来了。
因此陈颂也非常谨慎,完全不去公共场所,出门一定带着口罩,回来就消毒清洁,考完试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明可能无法回去过年的情况之后,就又回到了研究所里继续闭门搞研究。
其实研究所春节是有时间放假的,只是因为这段时间疫情又严重了起来,陈颂出来之后就听到疾控专家提倡大家尽量就地过年,想想觉得还是不回去了。
和外界的纷扰比起来,人员流动性低,管控严格的研究所要平静许多,也没有什么疫情传播的风险。
不过过年的事情,因为外界的疫情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研究所经过讨论并征询研究员们的意见之后,决定过年就不放假了,大家一起在研究所里过年。
说是不放假,就是就是不让大家离开研究所而已,除夕当天并没有安排工作,研究员们很有生活情趣地一起准备年夜饭。
当然,考虑到他们其实不像擅长科研一样擅长做饭,掌勺的还是食堂的大师傅,他们只是负责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增加一点参与感而已。
虽然如此,同小组的研究员们围坐在吃年夜的时候,还是津津乐道的指出了哪道菜有自己的贡献。
童一淮和陈颂被安排一起洗青菜,吃着自己洗出来的青菜,陈颂觉得味道特别不一样,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他以前倒是也帮父母打过下手,可是感觉和这次就是不一样的,可能是因为这是集体活动的缘故吧。
因为研究员们都决定明天就继续工作,所以年夜饭也没有安排酒,厨房就给他们准备了一些鲜榨的果汁,大家以果汁代酒,气氛也是相当热烈。
相对来说陈家就有些冷清了,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亲戚都不上门串门了,家里只剩下陈献夫妇和陈新雨三个人,看着春晚也感觉少了点气氛。
不过这只是陈献夫妻的感觉,除了有些遗憾哥哥不能回来之外,陈新雨感觉非常快乐。
谁能够拒绝过年放假,还没有亲戚问东问西,不用到处走动的快乐呢?
反正陈新雨不能。
即便陈新雨是那种很讨长辈喜欢,也不排斥和长辈走动的小孩儿,也不太能接受被一群人反反复复地问学习成绩,更不喜欢几天时间到处拜访不同的亲戚长辈,太累了,比上学还累。
现在这样只需要呆在家里休息的假期,实在是难得的快乐。
陈献夹了一筷子青菜,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也不知道小颂现在怎么样。
陈新雨一听,理所当然地说道:爸,我哥他在研究所过年耶,肯定是很多人一起过年,比我们热闹多了。而且我哥的情商你还不知道嘛?研究所里的很肯定都很喜欢他的。
陈献:
刚刚升起的惆怅顿时消失了,并且觉得女儿说得很有道理,搞不好还真是这样。
王华凝给他夹了一筷子菜,多吃点,别想太多,别让小颂在外面工作还担心我们。
此时他们不会知道,接下来的两个春节,陈颂也都没有能够回来过年。
大三那年的春节,还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而大四那年,虽然疫情已经结束,但小行星防御系统的设计也已经完成,接下来到了选址建造的阶段,童一淮和陈颂因为年轻被派了出去到其中一个地基系统的备选地点进行考察。
而中间的两个暑假,虽然陈颂并不是完全没有回去过,但每次回去也并不能呆多长时间,很快就赶回了研究所。
甚至于这几年,他连回学校的时间都很少,基本上每次回去都是为了考试,他在京华大学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
传说京华大学有个神出鬼没的学长,听说特别厉害,才本科阶段就参与了重要的研究工作,忙得没时间回学校上课,但每年都能拿到国家奖学金。
和他一起成为传说的,还有陈颂,这个刚刚入职就玩失踪的学校老师,原本说好的课程也开了天窗。
陈颂听到这些传说的时候,还和童一淮笑说着:我本来想说,以后说不定能上你的课,你一定是个很好的老师,没想到我都要毕业了,你还没开课。
童一淮也笑了,学弟这你就说错了,我可不是什么好老师,能教出你这样的学生,只是因为你是个好学生而已。
和他们同行的老教授马教授听着他们的玩笑,说道:小陈,你本科要毕业了吧?考虑好将来的安排吗?是读研究生还是直接读博士?准备跟着谁?
这对陈颂来说还真是个问题,他的优秀有目共睹,已经有很多教授对他伸出了橄榄枝,除了唐院士之外,崔院士和王院士也邀请过他。
不过现在陈颂倒是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他说道:马教授,我已经跟唐院士说好读他的直博了。
马教授对于这个选择倒不是很意外,虽然有些遗憾陈颂选择高能物理领域,但还是祝福他学业顺利。
童一淮却也是刚知道这件事情,惊讶了一笑,随后笑道:这么说来,以后我们就是同门师兄弟了?
陈颂笑着看他,是呢,那我先叫一声师兄了,师兄以后记得要好好照顾我哦。
童一淮摸了摸他的脑袋,意味深长地说道:放心吧师弟,不管是哪方面,师兄都会好好照顾你的。
陈颂脸微微一红,轻咳了一声假装没听出来,转头看着车窗外的景色。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两人同吃同住,思想又契合,感情也有了一些发展,虽然因为忙于工作,至今也没有挑明那些暧昧。
车窗外是荒山野岭,整条路上也只有他们考察队的两辆车一前一后的开着。
因为是在南方,且今天是个晴天,山上依然还是一片葱茏之色。
车子开了很久,才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附近唯一的村落。
来之前考察队已经和村里的干部沟通过了,村长提前给他们准备居住的房子,虽然房子有些破旧,但打扫地干净整洁。
马教授客气地说道:麻烦你们了,其实我们自己在附近扎营也可以的。
村长是个有些黑瘦的中年男人,听到马教授的话,说道:没什么麻烦的,这些年村子里的人大多都搬出来了,本来就有很多房子空着没人住,我跟他们沟通了一下他们也同意把房子借给村子里。你们都是有学问的人,能为国家做大贡献的,我们做不了什么,只是提供住处而已,也算是我们的一份贡献。
村长的话简单朴实,却让考察队的众人都有些触动。
考察队里除了马教授和童一淮、陈颂,以及负责护送他们的军方人员之外,还有地质队的人,地质队的人主要负责考察备选位置负责是否适合工程修造。
在住处安顿下来,放好测绘的仪器设备之后,第二天早上考察队就请了一个村子里的向导带着他们山上,备选地址就在村子附近的山顶上,上山顶没有路,只能自己背着仪器设备爬上去,幸好村子里给他们提供了马匹充当运输工具,运输一些比较笨重的设备,依然这段路会更难走。
幸好这两年陈颂被童一淮带着,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每天都有运动,体力还算不错。
倒是马教授有些体力不支,时不时得停下来休息一下,而地质队的另外一位老教授赵教授,因为工作原因时常要翻山越岭,看起来比他带的两个年轻人体力都好。
看着气喘吁吁的马教授,陈颂有些担忧地说道:马教授,要不您还是别上去了,我和学长会把详细的数据带回来的。
马教授喘了口气,说道:不行我得上去亲自看一眼,之后我就不上去了,交给你们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