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 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免费阅读(125)

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免费阅读(125)(1 / 2)

听到这话,其他比较豁达的院士也都笑起来,别说这比方还真像是那么回事,和菲奖大佬比起来,他们都是一群菜鸡啊。

其实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对于陈颂能够入选是没什么疑问的,而类似汤院士这样的人,即便心有不甘,对此也没什么办法。

毕竟他们心里不满意归不满意,倒也不是真的一点数都没有,他们也并不希望传出什么他们坚持觉得陈颂没资格当选院士之类的话,那样舆论可就不好应付了,毕竟除了年轻之外他们确实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说陈颂没资格当选。

对于陈颂当选院士的事情,阻力其实不是很大,像是汤院士这样的人在象征性的抵抗一番,发现完全是螳臂当车之后也郁闷地放弃了,反倒是另外关于其他候选人的讨论争议比较大。

不过这就和陈颂没什么关系了,陈颂对院士评选的事情并没有很关注,反倒更在意数学家大会。

数学家大会的时间就在院士评议和投票结束之后,不过院士增选名单的光布要等到数学家大会结束,所以这次智院长等数学家也还是会如期参加。

看到智院长愉悦的表情,还有其他数学家们友善的笑容,陈颂对于这次评选结果心里基本上就有数了。

陈颂的两小时报告的内容是关于他的新理论体系的,很多院士都来听了,听了之后神色变得多少有些凝重,心里也庆幸他们都投了赞成票。

他们在数学上的想象力或许不如顶尖的数学家,但是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陈颂的这个理论体系要是能够完善,数学界可能又会出现一番新的天地,这样的人是无论谁都拦不住的,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人只会成为他的踏脚石。

他们可不希望将来的教科书上这样写,陈颂第一次评选院士的时候,被某某某几位院士不看好,投了反对票,遗憾落选。

这不是在青史上打脸他们吗?

于是陈颂发现在数学家大会的几天时间里,他收到了更多的橄榄枝,包括以前似乎没有交流意愿的很多数学家都和他交换了联系方式,其中以科学院院士们居多。

对此,智院长评价道:他们以前是瞎矜持,觉得你是晚辈,就算你在数学上的成就已经超过了他们,也还是端着前辈的架子。现在他们总算发现,他们那臭架子,根本没人愿意捧着了。

陈颂倒是没什么感觉,笑道:老师,我确实是晚辈,要我先去拜访前辈们也是应该的。只是我确实比较忙,数学交流方面也一直和国外的学者保持联系,所以没顾得上。

陈颂说的是实话,智院长却愉悦地笑了起来,说道:是啊,现在他们总算知道了,你可没有什么求着他们的事情。

陈颂露出了有些无奈的表情,到倒也没有打扰智院长的愉悦的心情。

除了莫名其妙收获了很多数学学科院士的友谊之外,陈颂这次数学家大会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他的学生哈明宇获得了优秀研究生奖。

虽然这个奖项的奖金不是很高,但回去之后学校肯定会另外有奖励,而且哈明宇也不缺钱,更重要的还是这个奖项代表的荣誉,以及对哈明宇未来的帮助。

其实就能力来说,安还是比哈明宇强的,不过安毕竟是外国人,这个奖项是专门对夏国的学生设立的,留学生并不能参与评选。

值得一提的是,陈颂正好就是优秀研究生奖的颁奖嘉宾,得以亲自把奖杯颁发给哈明宇,并和自己的学生以及另外一位优秀的博士生合影留念,很难说主办方不是故意这么安排的,但不管是陈颂还是哈明宇对此都感觉非常好。

但接受主持人采访问他的获奖感受的时候,哈明宇几乎在舞台上哭出来,虽然控制住了眼泪,但他的声音依然带着明显的哽咽。

能够获得这个奖,我最感谢的人就是我的老师陈颂教授和他的粉丝后援会。我以前身体很不好,先天不足,我的家人为了我的健康,总是不让我做费神的事情,甚至不允许我长时间学习。在高中阶段我也自暴自弃,高考成绩很不好。直到我听说了老师的时候,受到激烈,并且加入了老师的粉丝后援会。

在后援会里,我遇到了很多很努力的人,我们一起订立目标,每天一起加油。我和当时其他一些后援会的成员的目标,就是考上老师的研究生,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成功了。跟着老师学习之后,我的进步非常大,老师请了大夫帮我调养身体。师门的氛围也很好,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我以前真的从来没有想过,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我的家人对我的要求就是活着就好,久而久之我也觉得我是不是注定平庸,是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同时,我也很感谢评委们对我的认可!我以后会继续努力,以老师为榜样做出更多的成果,不给师门丢脸。

等到哈明宇从舞台上下来,同事们师兄弟姐妹们一一拥抱了他,给了他一个爱的鼓励,并表示他只是第一个,他们绝对不会让哈明宇专美于前,很快也会站在领奖台上,给老师长脸。

这话听得坐在他们旁边的院士们不由露出了羡慕的表情,然后看了看自己的学生们,学生们看天看地就是不看老师的眼神,他们没人家这样的信心和底气啊。

院士们不由翻了个白眼,不由更觉得陈颂可怕,不仅是他自己可怕,他的学生们也充满了侵略性啊。

虽然现在这些话听起来有点像是在说大话,可人家至少敢说呢,不像他们的学生就连一句豪言都不敢放出来。

而这样的话,也确实不是大话,之后的几年的事情,在陈颂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的同时,他的学生们也获得了一些个人成就,无论是已经毕业的还是还在学习的。

因为要帮助陈颂做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安和利安德尔在内,所有学生毕业之后都没有离开,而是选在了留在京华大学任职。

除此之外,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的进展也非常快。

虽然当初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建成,但大型粒子对撞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加上夏国的基建速度,进展比起大型强子对撞机可以说是飞快。

陈颂他们的隧道设计工作,大概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理论和实验室实验,之后就是建设过程中的实际调整了。

而童一淮他们的侦测器设计倒是遇到了更多困难,但也被一一解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在建造对撞机的过程中,一些关键节点媒体也进行了相应的报道,不过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毕竟对撞机这个东西,就不怎么接地气,对普通人来说,可能连它是干什么的都搞不清楚,也不会想去了解它。

在对撞机项目立项的第七年,建造工作总算是完成,可能开始进行测试了。

而在测试之前,首先需要对对撞机的各部分进行检查和测试,当项目组放出了测试的时间时候,全世界高能物理学家的目光就聚集在了夏国,所有人对这个庞然大物都充满了期待,期待它可以像是大型强子对撞机一样给人们带来新的发现,甚至是新的物理。

鉴于之前大型强子对撞机出现过冷却系统的问题,这次陈颂他们整个团队对冷却系统也非常重视,进行了重点的检查和测试,不过他们前期的工作做得很扎实,冷却系统和隧道的超导磁体都可以正常工作。

童一淮的团队也同样一切正常,没有任何故障,倒是地面系统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但维修排除之后也很快恢复了正常运作。

所有团队负责人对对撞机项目总负责人唐院士汇报,最终由唐院士对外宣布,测试可以准时进行。

七年时间过去,唐院士的头发变得花白,而陈颂和童一淮的年纪在项目组的一群科学家中间虽然还是年轻得显眼,却也不像是当年看起来的那么青涩了。

这一年的九月,在全世界物理学家的注视中,经过最后检查确实对撞机并没有任何故障之后,唐院士选择测试开始。

经过长时间压缩的高能粒子书从束管中喷射而出,在隧道中运转,在预定的位置发生一次次碰撞。

唐院士站在大屏幕面前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和曲线,陈颂等团队负责人都站在他的身后,一起看着屏幕。

他们并不指望第一次测试就能够有什么新的发现,现在只是要确定对撞机能够正常运行,以及对撞机能够承受的粒子能级。

最新小说: 姐姐不说话(骨科) 只能接受这种情感深度的我们(正转炮友 H) 暗火缠颈 神之爱(西幻炖肉合集,sm) [综漫] 降谷从零开始的读档 [综英美] 试论不义联盟的可行性 [聊斋同人] 怪谈宠物情人 荔夏(1v2) 【獵人同人】囚籠沉淪 诡秘乐园的契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