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更倾向于相信那就是真的陈文锦,三叔也就是解连环找了几十年的女人(我原本以为三叔是个痴情的汉子,现在发现他找陈文锦目的似乎也并不单纯),毕竟蛇沼那种地方,如果不是真的有必要,她一个女人不会孤身进去。
想到陈文锦和考古队,不由得又想起了三叔和解连环,既然二叔早就知道三叔是解连环扮的,那解家是不是也知道?两家都默许了这件事的发生,是否吴家和解家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
但到底有什么原因导致两家要隐瞒三叔的死讯?宁愿抹杀解连环的存在,也要制造吴三省还活着的假象?
脑子里转来转去却仍然没有头绪,原本以为盘马会知道一些有关当年考古队的事,没想到却带来了更多的谜题。
所以说人就是喜欢折腾自己,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别人一再拦着不让我追查,我还不是一头扎进这趟浑水里。
我苦笑了一下,又伸手去摸裤兜里的烟,刚拿出ZIPPO打火机,手就被闷油瓶按住了。
我看他表情严肃,第一反应就是烟有问题,连忙把烟从嘴里抽出来,低声问他怎么了?是不是这烟有问题?
闷油瓶摇了摇头,把手收了回去,说:烟抽得太狠。
听他这么说我先愣了一下,接着感觉老脸一热,下意识的左右看了看,发现没人注意到这边我才放下心来。
记得大学时有人做过问卷调查,问我男生为什么喜欢抽烟。当时我的答案是因为提神和对抗压力,就跟女生熬夜要来咖啡提神一样,我赶设计图时烟也是一包接一包。没想到过了这些年我还是没什么长进。
回过神发现闷油瓶还盯着我,我只好把打火机盖上,又揣回兜里。
周围的人太多,我自己琢磨的东西也没办法跟闷油瓶和胖子讨论,索性埋头赶路。
由于走过一次,很快我们就回到了湖边。一个星期的大雨让湖水的水位涨了起码五六米,湖面比我们上次看到的大了很多。
下了石头湖滩后,那些伙计中一部分人把骡子上大包小包的东西卸下来,一部分人搭建帐篷,石滩上一片忙碌。我、闷油瓶和胖子不需要帮忙,干脆到湖水里去洗脸。
湖水是凉的,说明湖底通着地下河,胖子洗了两把脸,干脆脱得只剩裤衩就往水里跳,说天气太热,他得泡泡。
湖边的太阳毒得很,天灵盖都晒得发痛,我正打算效仿一下胖子,霍老太就支人把我喊了过去。
他们带来的那群老伙计手脚利索得很,就这么一会功夫七八顶大帐篷就搭了起来,一边已经有人在开始烧饭。
看来这次是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霍家的伙计把我带到其中的一顶帐篷前,一进去就看到几个老九门的当家都在里面坐着,当中一张桌子上摆着估计是张家楼的结构图和机关图。
我心想,就这情形,帐篷门口就差挂个牌子写张家楼倒斗指挥部了。
他们见我进来,就说商量下水的事。霍老太的意思是先让几个伙计下去探探,因为这湖虽然看起来不大,但我们并不知道张家楼的准确位置在哪,探出来再下,省点力气。
所有人都没有异议,于是组一只七人的队伍下水去搜索张家楼的地点所在。
说起来潜水应该是李家伙计的专长,李家的地盘在福建,他们时常下海打捞青头(就是古代沉船上的古董),这样的湖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小意思。
再之后就没有别的事,我出帐篷的时候饭已经烧好了,竟然还有烤鸡烤兔之类,问了伙计,说是盘马刚才猎的。
我看了一眼盘马,他坐在火堆边还是一脸阴沉,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烤肉的香气很快就把胖子勾了回来,我拿了自己那份饭,顺便帮闷油瓶带了一份。胖子对我忽视他的这种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因为他去的晚了,鸡肉兔肉都没了。
我们坐在临时搭建起来遮阳的棚子里吃饭,远远的可以看到湖中一会浮出一个人头,一会又沉下去。
大概过了一个多钟头,下午五点多的时候,才有伙计上来报已经找到位置,霍老太让叫他们把周围清干净,然后让我们今天好好休息,明天一早下张家楼。
其实我心里急得要死,如果可以简直恨不得现在就下到水里。接下来的这一个晚上更是煎熬,脑子里各种想法在不停地翻滚,根本休息不好,差不多凌晨两三点才迷迷糊糊睡着,第二天一早醒过来的时候太阳都还没出。
有人已经做好了早饭,我把胖子踢醒,吃过早饭后就出去跟霍老太他们碰头。这次下去的老九门的几个当家,还有各自带两个伙计。
我们领到了一套水肺和梭镖枪,梭镖枪可是好东西,我们从来都没有这么粮丰弹足地下斗,胖子满意得直咂嘴。除此外每人还有一个可以挂在腰上的小防水袋,里面是一些压缩饼干和药物。
准备妥当之后,我们坐上了橡皮筏,就朝李家伙计标记的地方划去。到了目的地,除了划筏的伙计,所有人都戴上潜水镜潜了下去。
幸亏在海南练过,我对潜水已经非常熟悉,下到水里,划动脚蹼便跟着领头带路的伙计就朝下游去。
一切都是暗青的湖水色,水底特别寂静,湖底并不平坦,而是一个很深的不规则的水下峡谷,我们一路顺着斜坡下到底,大概潜了有七十米,在探照灯下终于看到了水底那一大群的建筑物。
水下的沉船和建筑物,考古界把它们称为时间胶囊。因为建筑物能在水里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所有的一切凝固于当初被沉的那一刻,所以张家古楼从外观看起来也并没有相当大的变化,除了覆盖在上面的一些沉积物。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张家楼竟然不是瑶族的塔楼,而是汉人的建筑。
瑶族的寨子里出现如此气派的汉式楼宇,感觉相当的诡异和不可理解。
先不论苗瑶自古与汉家不两立,退一万步来讲,就算瑶王同意了,但在四周都是瑶族高脚楼里出现这种汉式楼,这简直就像高粱地里出现一颗西瓜那么显眼。
既然张家楼的后5层都在山体中,也就是说张家根本不希望被人发现,那为什么不把楼修成瑶族的塔楼?
张家楼的规模非常大,我一眼就看出来是典型的徽式建筑。徽式建筑形式向来居宅幽深,一进一进的由大门往后延伸。
从高处远远看去,古楼第一进布局为口字型,正门约二三十米远处立着一座高大的石坊。石坊后先看到外层一圈高于屋顶的封火墙,中间是天井,四周是三层的楼宇,封火墙和基底全用青石修建而成。因为是沿斜坡向下,第一进和第二进之间的封火墙挡住了视线,也看不清后面的情况。
我们边缓缓下沉边继续向前游,最后停在高大的石坊前。
游近才发现石坊相当高,应该有十来米,全部都用青色的茶园石料造成,四柱三门七楼,看起来相当有气势。石坊的飞脊斗拱雀替,每处都雕着精美的浮雕,石础上还分别雄踞着四头石狮,雕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我是学建筑的,本身就特别喜欢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一下看得我满眼生花,如果不是要急着走,恨不得摸个相机给它拍一圈。看来日后张家楼收拾收拾,可以考虑发展成个水底旅游景点什么的。
别的人显然没兴趣研究这个石坊,就这一会功夫已经向前游得七七八八,我连忙跟了上去。越过牌坊时不死心,我还是回头看了一眼石坊背面。因为离得远上面刻的字迹也看得不是很清楚,隐约能分辨出两个字:大荒,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