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爷爷点了点头,好,今儿晚上做个鱼,做个虾,炒个白菜,还有炖肉切一盘,丸子一盘,藕盒一盘,还做啥?
林奶奶说道,再炒一个芹菜,用猪头肉凉拌一个黄瓜,大冬天的,青菜是个稀罕东西!
老两口忙活了半下午,终于把年夜饭给准备的差不多了。
早在几天前,林爷爷就把家里的火墙清理了,这房子盖的时候,林老太爷刚从东北回来,觉得人家冬天取暖的火墙挺好,盖房子的时候也留了一堵墙,清理后上面有出烟火口,下面有空隙可以烧柴。
林爷爷准备的都是很粗的枯木树枝,没一会儿火就烧旺了,屋子里很快就暖和起来了。
天刚擦黑的时候,林东和许沁拎着带来的东西,领着孩子们来到村南头。
因为怕感冒,许沁给孩子们穿的挺多,外面是呢子外套,里面是小棉袄,小棉袄里面,还穿了一层夹棉秋衣。
这个时代还没有一体的夹棉衣服,她是买了两个一摸一样的纯棉秋衣,中间缝上了一层薄薄的丝绵,不是人造丝绵,是她花大价钱,托了小朱从南方捎来的蚕丝丝绵。
不但保暖,还特别的舒服。
大冷的天儿,她自己也穿了好几层,最外面是呢子外套,款式就是她做的拉链连帽款,这一款本来就偏宽松,她又穿了一个略大的中号,里面即便穿了秋衣和厚厚的丝绵袄,也不显得臃肿。
她一进屋,立马就觉得整个人被四面八方的热气给包围了。
这应该是暖气房或者空调屋才会有的呀!
察觉到她眼里的疑惑,林奶奶笑着解释,你爸怕你们回来冷,把火墙给烧起来了!
几个孩子都嚷嚷着热,都脱掉了呢子外套,许沁也脱掉了,露出里面穿的丝绵袄,因为是穿在里面的,款式做的很简单,立领掐腰短款,袄子是烟灰色的,那么老气的颜色,她穿上却更显肤白唇红了。
作者有话说:
残鱼,就是打渔的时候不小心把鱼弄坏了品相。
第58章 、赚钱养娃
林奶奶觉得棉袄做的可真好, 但听许沁说不但面料是真丝的,里面填充的也是蚕丝,就歇了也做一件的念头。
真丝搁过去那都是有钱人穿的, 就是现在,一般人城里人也穿不起,她是个农村人,就更不合适了, 先不说多贵,她整日干活儿, 穿那么好的真丝袄, 万一刮了磨了不得心疼死?
刘改芝当然也觉得丝绵袄好看,但更中意的却是许沁脱下来的呢子外套。
以前没钱的时候不敢想, 现在有钱了, 而且是一下子挣了一千多,刘改芝的心思活泛了不少,觉得也要置办一两件衣服,打扮打扮自己了。
她本来就长得丑, 靠耍心机才嫁给了林勇, 林勇有能力有见识,长得也好, 现在又是村支书,村里不少小媳妇跟他说话的时候, 都是满脸带笑。
有些贱兮兮的。
刘改芝笑着问道,弟妹,这大衣可真洋气, 你自己做的?
许沁点了点头。
刘改芝上手摸了一把, 羡慕的说道, 这料子可真好,真软乎,我本来也打算做件新衣服的,可惜去了好几趟镇上,根本买不着呢子料!
许沁回答,呢子料现在挺紧俏的,县里也不太好买。
刘改芝听她这么说,犹豫了一下,她的确是想做新衣服,但很显然今年是穿不上了,也就正月里串亲戚,等出了正月解冻了,地里活就多起来了,做了新衣服也没机会穿。
但又觉得如果不买布料,就沾不到老二家的光了,没法免费让她帮着做衣服了。
她可是去镇上问过了,做一件呢子外套,工钱就要五块钱呢。
为了让自己送出去的肉不白送,刘改芝狠狠心,弟妹,你在县里住买东西方便,帮我买点呢子布吧,我就做和你这一模一样的外套,不过不要灰色,要个鲜亮的颜色吧!
许沁点了点头,好。
刘改芝见她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心里挺高兴,又想到来之前林巧巧说羡慕四丽的呢子外套,厚着脸皮又说道,弟妹,你给大国几个做的衣服也真好看,大力二贵三虎就是三个野孩子,不配穿这么好的衣服,只给巧巧做一件,布料你看着买,款式你看着做就行了!
见许沁仍旧一口答应了,刘改芝这下心里是真的舒畅了,也就不缠着弟媳妇说话了,而是跟着婆婆去了厨房了。
一方面她的确勤快,另一方面,刘改芝觉得自己又黑又丑,许沁却比以前更漂亮了,皮肤更是白得发光,她跟这样的人说话,目光总忍不住盯着看,让她心里不太得劲儿。
人就是命,她投胎的时候挑拣一下就好了。
刘桂芝走了,许沁正想自己看看这屋里的火墙,没想到林勇又跟她聊开了,弟妹,咱们村今年多亏你,要不是你出主意种反季菜,咱村年底分不了啥钱。
一般都是秋收分钱,社员们分到的钱,往往到年底就剩不下多少了,今年是临过年才分了钱,最起码家家户户不缺买肉的钱了。
许沁笑笑,我不过是多说了几句,还是大哥干得好,这还不到一年,村里变化挺大,通了电,种上了反季菜,要是等明年回来,把村里到镇上的路再修一修,那就更好了!
林爷爷叹息着说道,这路是该修了,坑坑洼洼简直走不了人!
林东之前没有主持过修路,但也知道这是大工程,修路不但费工,而且费钱,西山村也就是刚刚好过了一点,村委会照样穷的当当响。
前两天夜里开会,煤油灯突然没油了,还是他从自己家里倒了一瓶子呢。
修路这事儿可不敢随便说,他做不到呢。
何况从村里到镇上,沿途经过好几个村,有关家村,有刘家村,还有河东村,这些村都是富裕村呢,人家都不牵头,他可不出这个风头。
作为新上任的支书,他自认为已经为村里带来不少变化了,一步步求稳,不求一口吃成胖子。
许沁却又说道,上回我爸去县里,还说了修路的事儿呢。
林勇心下一惊,许沁这是试探他呢还是别的意思?如果河东村真的打算要修路了,那他也不怕了。
认真说起来修路也不难,不就是拓宽平整一下,反正干活有社员,记工分不就行了?
许支书咋说的?
许沁翘了翘嘴角,说道,也没说啥,就说路该修了,听他那意思,不是简单平整一下,还想修成水泥路了呢!
林勇又是一惊。
别说村里了,就是镇上水泥路都不多,也就镇外通往县城的路是水泥的,也修了有些年头了,很多地方也是坑坑洼洼的了。
要是修水泥路,那可就不是让社员干活,给社员记工分的问题了,水泥路老农民可不会铺,得请人家专门的水泥工,而且水泥也贵的很,铺路那得用多少水泥?
林勇无法想象,也想象不出来。
不过他转念一想,河东村这些年风光的很,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每年镇上评选先进集体和优秀村干部,别的村都没有份,年年都是河东村和许支书。
以前他不知道,当了村支书他才知道,评上了不仅仅落下好名声,还有不少实惠哩,镇上每年都有拨给村里的经费,这钱一般村子捞不着,也就河西村能申请下来。
这几年河西村的确过得好,养殖场在镇上是头一份,年年超额完成指标,人家地里的庄稼也是镇上的头一份,社员的日子可不就好过了,红砖瓦房越来越多,就连村委会都是新盖的瓦房。
许支书这些年把能干的事儿都干了,村里已经发展的这么好了,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修路上?
要是让他起了头,即便别的村都出力出钱,功劳也全是他一个人的了。
林勇左思右想了半天,最后笑着说,谁不知道水泥路好,下雨下雪都好收拾,就是的花不少钱吧,村里现在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