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一大早,林东和许沁就去了学校,因为还在寒假期间,只有少量的值班人员,一个穿着军装的办事员接待了他们。
当他听到林东许沁是夫妻俩一起考上了大学,非常真诚的称赞了两句,但提到大国和二强的上学问题,这个办事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以前还真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必须等后天科长上了班之后再说。
倘若是军事学院本院的职工,孩子的户口和上学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林东只是今年刚录取的学生,不符合相关政策。
两人又去了师范大学,得到的回复差不多。
国营饭店里人来人往,许沁一边吃肉包子,一边说道,林东,咱们还是先去找找房子吧!
两人顺着大街往胡同里走,天儿冷,胡同里人少,问了几户人家都没有赁房子的,更没有卖房子的,有个大妈倒是很热心,这胡同里没有,你们继续往东走,再往左拐,过了一个红绿灯,对面有一大片胡同,有白杆胡同,有新景胡同,那边院子大,房子也多,兴许能有!
果不其然,百杆胡同挺大挺宽也挺长的,还挺热闹的,这么冷的天,还有卖糖葫芦和卖炒瓜子的,有几户人家门口挂着大灯笼,平添了一份喜气。
这回还是挨家挨户的问,问道第二家,一个挺壮实的大爷盯着他们问,你们到底是想买房还是想赁房?
许沁回答,有适合的就买,没适合的就赁房。
大爷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笑了笑,你们算是找对人啦,进屋坐坐吧。
林东和许沁就进了院子,这原本应该是一个小四合院,现在成了一个典型的北京大杂院,院子里乱七八糟的盖满了屋子,除了中间一个小小的过道,没有一点空地方了,大爷住的是紧靠大门的两间西厢房。
再仔细看,其实是一间西厢房,另一间是后来建起来的。
屋里倒是点着炉子,挺暖和的,一个头发发白的老太太给倒了两碗热水,还给加了一丁点白糖,快喝吧,喝了身上就暖和了。
原来这何大爷祖上就是干中人的,什么买卖都说和,但主要还是房产,赁房子和买卖房子,何大爷年轻的时候也干这个,刚解放那几年,好多人都往北京跑,来了就得住,那就得找房子。
可惜也就好了那么十来年,后来北京城不让外地人随便进了,走亲访友都得有证明信,而且住够半个月,居委会就会上门赶人。
没办法,后来何大爷去厂子当了工人,到现在还没退休呢,今儿这是休班在家。
许沁问道,大爷,我们还是想买一处房子,因为带着孩子来上学的,不买房子,住着不踏实,要买一处宽敞点的四合院,不能离师范大学太远,不然不方便,价钱都好说。
何大爷的眼睛顿时亮了一下,看来眼前这俩人是不缺钱的主儿,那就好说啦,他立即站起来说道,明儿我就没空了,现在就跟着我去问问,这地界我都熟! 说完又补充一句,真有看上的了,我能帮着压价,不过,得给我一百块的中人费!
这些年虽然在厂子里上班,但买卖房子的事儿他还是门儿清,现在不禁儿不离儿的房子,也就能卖一万块,众人费一般都是百分之一,他提一百块,这是以前的老规矩。
何大爷到底是混了这么多年,他没有挨家挨户的问,而是直接找上了居委会,跟人家说几句客气话,然后就打听,谁家的房子现在空着,要赁出去还是要卖了?
这么着走了两三个胡同,还真找到了好几处房子,有两处是大杂院里的厢房,都是赁的,还有一处却是要脱手卖出去的。
何大爷跟人家打听了门牌号,打听了如何联系屋主,就领着许沁和林东来看房子了,房主不在,暗红色的大门紧锁,屋里面是看不到的,只能大约摸的从外面看看,这是一处不小的四合院,四间北屋,南北厢房齐全,院子有两棵柿子树,因为没人住,树上的柿子也没人摘,挂在上面都风干成柿子干了。
许沁动心了,这房子外观看不错,最起码屋顶看起来没坏,即便门窗坏了可以找人修,也可以换新的。
屋子里面的东西,也都可以慢慢添置。
她问道,何大爷,人家说没说,这院子什么价儿?
何大爷摇摇头,这院子半年多没住人了,得问问人家房主,不过,这地界可是真好,后面就是公园,出了胡同就有电车,去哪儿都方便,这么大的院子,咋也得一万七八!
林东听到这个数字愣了一下,感觉太贵了。
虽然许沁给他看的存折上,已经有两万多了,但一家六口要在北京生活,那处处都得花钱,买房子一下子花这么多,不划算!
要是赁房子,一间房子才十块钱,赁三间也才三十,一年三百多就够了,上四年大学,也就花一千多。
许沁却笑了笑,大爷,你得赶紧去找房主,我也再找别人打听打听,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合适的房子,什么时候我再来?
何大爷一看她没被价格吓到,觉得这事儿有谱了,又听到还要找别人看别的房子,生怕别人把这一桩好买卖抢了,得,您这是特别着急,我呀,明天一早就去打听!
他在纺织厂看机器,一个月也挣不了三瓜俩枣,也就五十多块,请一天假能挣一百块。
许沁点了点头,大爷,那我们先走了啊。
她拉着林东出了胡同,眼看着大爷往另一个方向走远了,却又折回胡同了,跟邻居打听那房子怎么没住人。
虽然她不迷信,但在房子这件事儿上,还是必须谨慎,要是不吉利的房子,可不能买。
再合适也不行。
她敲开斜对面一户人家,一个年轻姑娘开的门,她冲人家笑笑,指着那边房子问道,同志,麻烦问一下,那边房子没住人,是要赁出去吗?
姑娘也笑了笑, 这我不知道,你等着啊,我问问我妈。
没一会儿,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来到门口,笑道,你们想赁房子啊,那家房子要卖了,不会往外赁。
许沁点头,又问,为什么不赁啊,看着好长时间没住人了吧?
中年妇女压低了声音,以前的确是赁出去的,不过这家儿子死在了外头,房子落在闺女手上了,就想给卖了,就把以前的房客给撵走了。
实情当然不止这些,这家房子一直是借给侄子住的,房主死了之后,侄子就想霸占房子,这家的闺女自然不乐意,拿着房契闹到了派出所,派出所的警察帮着把侄子一家给赶走了。
许沁怕她不说实话,那,这房子以前没出过什么事儿吧?
中年妇女连连摇头,没有没有,这可不敢瞎说的,我们胡同的风水很好的,几十年都太太平平的,没有那些事儿!
许沁道了谢,又敲开了另一家的门,结果说法都差不多。
此时天已经擦黑,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到招待所,王美兰和四个孩子都已经吃过晚饭了。
招待所三楼有餐厅,可供选择的花样也不少,许沁和林东来晚了,但也还有花卷馒头米饭和稀饭,炒菜也还有四五种。
小沁,你还真想买房子啊?
许沁点点头,今儿时间来不及了,明天问问房主你,那宅子能不能落户口,能落户口的话,孩子们上学肯定就不愁了。
林东点点头,好。
买房子虽然要花不少钱,但两万多的存款,他攒下来的只有当初那几百块,剩下的都是许沁挣的,她挣得钱,理应她来做主。
而且如果买房子就能落户口,孩子们的户口迁过来,估计上学问题就很好解决了,那就特别值了。
再说了,存折上有两万一,就是花掉一万七,也还有四千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