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在市中心最繁华地段的粤菜馆,这会儿还是小巷子里不起眼的一家个体户小餐馆,里边从厨师到老板娘都是地地道道的羊城本地人,说一口羊城话,热情招呼刘美云他们进去。
老板娘说的啥,陆长征是一句也听不懂,就看他媳妇儿倒是笑嘻嘻用普通话点了几道菜,好像一点无障碍。
美云,你听得懂羊城话? 陆长征好奇。
一点点吧刘美云合上菜单解释说:以前在文工团,我们宿舍就有个羊城的,她老喜欢教我们说羊城话,听多了,就会一点点。
陆长征不疑有他,还点头附和道:我也会两句关中话。
部队里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友,会说两句不同地方的方言,这不是什么稀奇事,陆长征就是觉得他媳妇儿,好像不管到哪儿都适应得特别好,相比较起来,自己反倒跟个土包子似的,连点菜都要媳妇儿大包大揽。
脆皮叉烧、菠萝包、红米肠、广式烧鹅,刘美云一样来了点儿,都是她后世来这家粤菜馆最喜欢点的招牌菜。
她饭量有限,大部分都是进了陆长征肚子,连汤汁儿都要拌饭给人吃得干干净净。
吃完刘美云问他怎么样的时候,这人摸摸肚皮,还一脸不知足:还行,就是没辣子,不够味儿。
......
好吧,不够味儿,你还差点把人盘子都舔干净。
从粤菜馆出来,刘美云看时间还早,就带陆长征去珠江坐轮渡。
八十年代初的珠江轮渡跟后世夜游珠江的豪华邮轮完全不一样,穗轮2系列的铁壳船每天搭载着上下班要渡江的工人,一到工厂下班的点,珠江边上全部都是推着自行车排队的工人,密密麻麻。
刘美云他们这个点来,还没到下班时间,人不是很多,很快就买了票坐上船。
虽然八十年代初的珠江两岸,没有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和亮眼夺目的灯光夜景,但那些老建筑看着也是别有一番古韵。
陆长征体会不到刘美云此刻坐在轮渡上,看着两岸那些老旧建筑复杂的眼神,他只当是媳妇儿喜欢坐船呢,还想着等回京城开春以后,啥时候带她去公园划船玩。
......
从外边逛一圈回到宾馆,刘美云是洗了澡就想睡觉的,陆长征却精神头上来了。
刘美云本来不想惯着他,但是每次看到男人可怜兮兮的小眼神,她就容易心软。
第二天,陆长征是一脸餍足的在刘美云跟前各种殷勤表现。
鸡蛋是他剥了壳的,豆浆是他给喂到嘴边的,连刘美云随身带在身上自己缝制的一个布包,他都要抢着背。
陆长征,你差不多得了啊,待会儿有你抗大包的时候! 刘美云受不了男人这么腻歪,怒嗔他一眼,赶紧下楼往羊城的服装批发市场去。
说是服装批发市场,其实也不过是摊贩自发的聚集地,小档口是一个挨着一个,地上纸箱、移动架,堆的全是各式各样新款式的衣裳,陆长征看得眼花缭乱。
不出门不知道,这来一趟羊城,才切身感受到改革这股春风的影响力有多深厚。
羊城服装贩子销售的衣裳,款式跟内陆城市摆在供销社、百货大楼的,真有很大不一样,颜色款式都更亮眼不说,价钱还便宜,很多都是堆在地上,直接一打一打的卖,还不要布票,陆长征简直都不可思议。
就是刘美云转了半天,每个档口都挑一下,却没看上眼几件。
陆长征和姚顺六跟在她身后,那些摊贩老板见刘美云不仅长得好看,身后还跟俩保镖,气场十足的,也都不敢朝她吆喝。
好不容易,刘美云走到一个摊贩前,问:老板,这个毛衣多少钱一件?
24,你穿很好看啦。 老板腰间挎着个包,里边鼓鼓囊囊的,人一点也不避讳,直接热情的跟刘美云推销自己的毛衣。
你上手摸摸看,很暖和的,保证冬天穿了不冷啦~
摊贩老板说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把毛衣翻来覆去的给刘美云展示。
老板,你说个批发价。 刘美云摸着软和的毛衣,在箱子里挑挑拣拣,显然一副很熟练的模样。
摊贩老板先是愣了一瞬,然后是诧异。
他这毛衣搁这儿好几天了都没人问,一打听连批发价都嫌贵,本地的卖不出去,外地来买的问完价格就走。
你要是能带20件走,我给你18一件。老板试探道。
刘美云瞅了他一眼,把毛衣放下,语气干脆 :15一件,我拿100件。
多.....多少?100件? 摊贩老板都惊了,怀疑自己是不是听岔了。
这外地来了都嫌贵的毛衣,眼前的女人直接要拿100件,啥概念,他手里拢共也才压了一百二十件而已......
你得先付定金,我给你开单子,货就在后边。 男人朝身后小房子指了指。
刘美云点点头,姚顺六还恍惚着,就赶紧给人付了定金。
15元一件的毛衣,刘美云两句话,就一口气拿了1500的,姚顺六真担心这么贵的回京城不好卖,毕竟他之前卖的喇叭裤那些,也才十几元一条,可这毛衣光是成本价都这么贵了,拿回京城,怎么也得20往上。
姚顺六担心没销量,陆长征在旁边看到摊贩把一件毛衣从24降价到15,很是惊叹这中间的利润。
也就这会儿,他才有点明白,刘美云为啥开个服装店还又要买铺子,又要亲自来羊城挑货了。
老板,你这儿能搞到羽绒服吗? 刘美云看整条街,也就这个摊贩手里冬衣多一点,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
第 75 章
你要羽绒服? 老板诧异的看着刘美云。
对, 能搞到吗?
刘美云这一趟来,主要就是奔着羽绒服来的。
虽然这时候人们过冬最常见的都是军大衣、棉衣、呢子大衣,但其实早在1972年的广交会上, 国产第一件羽绒服就已经走出国门了。
前几年的时候, 人们购买力低,这种羽绒服挂百货商店, 要钱又要票,没几个人买得起, 但是今年不一样,随着市场政策开放,人们口袋里票子多了,刘美云就瞄准这个寒冬的羽绒服市场。
有是有,就是不便宜。 男人反复打量刘美云, 表情带着困惑。
其他外地来这儿进货的, 都是挑最便宜的买, 连毛衣大部分都嫌贵怕出不掉,这人倒好, 啥贵买啥,而且量还大。
他手里是有一批羽绒服, 托关系从厂子里弄出来的, 结果放一个月也出不了两件, 他正为这事儿头疼呢。
我得先看看货。 刘美云强调。
男人点头, 转身去后面仓库搬了个大箱子过来, 你看看,这种羽绒服你们绝对没见过, 大商场都很少有, 穿上特别暖和, 在你们北方过冬绝对够了。
男人极力推销,觉得刘美云是个好哄的,一口价就要了38。
刘美云摸着羽绒服检查,看见果然是那个牌子的,比棉衣轻薄暖和,里边填充的全是鸭毛,心里稍稍满意,但面上的眉梢却是微蹙的。
老板看见刘美云不大满意的样子,便又说了一大堆漂亮话,把手里衣服夸得是天花乱坠,口水都说干了,刘美云紧蹙的眉梢就是没松开过。
老板,你这个太贵了,我拿回去都不好出,而且这么远,运输还是个麻烦。 刘美云果断放下羽绒服,一眼没多看。
价钱还可以再商量嘛,看你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