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是官府根据一定范围和时间的粮食产量计算出一个平均数,依照当时的田租率确定每亩征收田租的标准数量,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这样一来,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为每户人家的田地肥沃贫瘠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人分得上田,有人分得中田,还有人分得下田。
上田者能亩产6石,中田者亩产4石,下田者亩产才2、3石。
在这种情况下,却要缴纳同样数值的田租。
上田者自是绰绰有余,那些分得下田者却何其悲苦。
而且还有两个很严酷的规定,一是“无垦不垦”都要交税,地就在那里,不管你种不种田,都要按亩数缴纳规定的田租。
第二就是“地数未盈,其税必备。”
不同于以前完全根据土地的多少来收税,在这项规定下,哪怕你一户人家没有授足一百亩田地,都要按照有田百亩的额度来缴税。
你就算家里只有十亩田,也得缴纳一百亩的田租!
是以贫者避赋役而逃逸,富者务兼并而自若。
赵佗看到路上有人竹筐里的谷子掉到了泥土中,那人忙跪在地上,从土里将一粒粒粮食捡起来,吹去尘土,小心翼翼的放了回去。
“黔首生活苦啊。”
赵佗有些难受,坐回车舆中,不愿再看。
他又想起那一日在秦宫偏殿中的答话。
秦王政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他的眼中是整个天下,伟大的帝王高高在上,却看不到脚底下卑微求食的黔首庶民。
赵佗不敢忤逆他的意思,说出秦王政喜欢的想要的答案。
但在赵佗的心中,统一天下自然很重要,华夏必须一统。
但这些黔首庶民又何尝不值得重视呢?
来自后世的他,最清楚这些庶民黔首所蕴含的力量。
“我既来到这个时代,不该只是为自己求得一世荣华,也该为这时代的庶民带来改变。”
赵佗喃喃自语,他的心,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第一百一十五章 :围宅
当马车行到朝阳里时,御者拉动辔绳,让马儿停在原地。
“君子,朝阳里到了。”
御者恭敬应答,略带好奇的看着那头戴双板长冠的少年从后方下车,这般年轻的公乘爵位者,确实很少见。
“辛苦你了。”
赵佗微微点头,更让御者受宠若惊,忙道:“为君子驾车,是小人之幸,若君子无事,小人便回去了。”
“嗯,一路慢行。”
赵佗将包袱从车上取下,大步往朝阳里的里门走去。
包袱中有一些金钱,还有一些专门为横从咸阳买来的吃食和衣物。
至于秦王政赏赐的黄金却不在这里。
那可是两百镒黄金啊!
就算不换成半两钱,纯用黄金来结账,那也足足有秦制300斤的重量,换成后世的度量衡,有150斤重。
这般重量的黄金,傻子才会随身携带。
赵佗只拿了一些小部分兑换成钱币,其他的全都寄放在了苏角处。
苏角是咸阳人,在城里就有房子。
自从在燕地那一夜谈心后,赵佗和他的关系就很好了。
只是当苏角看到赵佗拿着那么多黄金走进自家大门的时候,还是震惊到了。
“佗,你将如此数量的金放在我这里,真的放心?”
“苏君乃当世大丈夫,我以金相托,自是放心。若苏君需用,尽管拿去也无妨。你我情义,岂是这区区黄金所能比拟。”
“好,你赵佗既然如此信我,我苏角必以死相守,在你回来之前,绝不会让它少一丝一毫!”
赵佗想到苏角郑重起誓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笑,这位果真是一位耿直大哥。
不一会儿,赵佗就走到了朝阳里的里门处,让他惊讶的是,一路走来,竟然没有见到有人走动。
这很不寻常,因为这段时间可是里民前往乡邑交租的日子,没看到路上全是担着谷子,或是驱赶着车马拉粮食的人吗,怎么到了朝阳里却一个人都没看到。
好在,满嘴黑牙的里监门大爷依旧恪尽职守,在门口晒着太阳,摸着身上的虱子。
赵佗看到,倍感亲切,走上前去打了声招呼。
“你是大夫……不对,是公乘!”
里监门听到喊声,先是一愣,紧接着就惊得从地上跳了起来,看着赵佗头上那高高的双板长冠发愣。
这就是爵本位国家的特色了。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只要看到身上的冠冕衣服,就能知晓对方爵位,这等级差别一下就出来了,更加凸显爵位的好处。
“你是那个赵国来的小……君子回来,小人唐突,还请君子恕罪。”
里监门话到一半,醒悟过来,连忙恭敬行礼。
他并不怀疑赵佗假冒爵位,因为在秦国虚冒爵位是会遭受重惩的。再加上之前赵佗每一次在战场立功升爵,军队里都会将相应文书发回来,一直发到乡里中,让相关负责者为他划分田宅。
里监门自然也知道这事,之前还感叹着这赵国来的小子升爵速度就和雀鸟一般。
不是说这赵国小子刚升到大夫爵位吗?
怎么转眼就带上双板长冠了,看那下方的缨带颜色,赫然是第八级公乘。
里监门心中骇然,见赵佗打了个招呼便往里门中走去,心中更是七上八下。
因为他可知道里中如今正发生着什么事,里监门有心通报,只是看着赵佗头上那显眼的长冠,又生不起勇气,只能暗暗叹气。
此刻,朝阳里深处,闾右住宅最里边的一处公士宅邸。
归属于赵佗的住宅外,被好几十人围住,他们大都是头上裹着包巾的男子,此刻正使劲敲击着木门,嘴里还不停叫嚷着。
“开门,快出来!”
“赵国小子,快点出来,只要你说出方法,我们就离开!”
“没错,你竟然有此等让粮食增产的方法,为何不告诉我等,还不快快拿出来共享。”
“若是再不开门,就勿怪吾等强行进入,自己搜寻了!”
数十个男子神色激动,不停拍打着木门和围墙,仿佛里面有着宝藏一般。
只是面对墙外群情汹汹,墙内却是一片寂静无声。
右髻赤帻,有着上造爵位的田典扬了扬手,让众人安静。
他清了清嗓子,向那宅邸中叫道:“横,你莫要装作不知。为你庸耕之人已经告诉了吾等,你自己耕种的那百亩农田,粟谷的产量竟然达到了一亩4石之多。而旁边同样的田地才只有不到3石。”
“紧挨着的两处下田,同样的水土,由你自己来耕种,竟一顷多出了上百石粮食,如此大的差距,你定然掌握了某种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
“没错,有此等方法,能活吾等性命,快快告诉吾等!”
听到田典的话,那些围聚过来的农夫更是叫嚷起来。
秦国赋税很重,农民们往往辛苦耕种一年,大部分都会交到官府手中,剩下的粮食勉强能够让一家人果腹。
条件好一些的,还能留下一些积蓄给家人置办些衣服,但大多数农民都是在温饱线上徘徊。
所以当听说里中那个年初落户的赵国小子,自己种下的田地收成竟然比其他人所种的产量高上许多时,所有人都动心了。
一亩多一石左右,百亩就是一百石。
这数字可一点都不少!
所以在有心人的号召下,农夫们全都聚集过来,想要逼那赵国小子交出增加粮食产量的秘诀。
田典看着这一幕,心中暗暗冷笑。
他是第一个知道这事情的,当时还不太相信。毕竟根据实际情况不同,一亩地产量差上一石并不算多么稀奇。
但在他找到为横耕种的庸耕者,多次核实后,却发现横春耕时种下的那三百亩田地,相互临近,都是属于偏僻贫瘠的下田,且使用的粟种也没有多大差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