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臀嚷道:“我觉得好!”
没人搭理他。
涉间沉声道:“兵法上说,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如果能不损一兵一卒就拿下此城自然是好。我军若能速下菑县,还能对更东边的魏国城邑形成威慑。”
赵佗颔首,涉间这段时间学兵法还是有些用处的,已经能随口说出几句了。
白荣亦道:“我觉得可行,只要进了城,就是吾等的天下。到时候剑刃一亮出来,城里那些人根本反抗不了,那戴武不认也得认。”
眼见三将都赞同,张贺眼珠子一转,跟着道:“我也觉得郦先生此计可行,就算此计失败,无法将那戴武诱降,咱们也没什么损失,不妨一试。”
西乞孤点点头,没说话。
赵佗麾下,总共四位二五百主,两位直辖的五百主。如今六将中,有五人认可。
郦食其不由面露得色。
赵佗却没下决断,而是看向没开口的赵广。
“赵广,你意下如何?”
赵广拱手道:“末将认为郦先生此计确有可取的地方,能让我军速下菑县。但亦有不妥之处。”
“有何不妥?”
赵佗淡淡问道。
“禀军候,我军若是真的能以菑县令的职位换戴武归降,那自然是极好。但如今做不到此事,反而空口许诺,在诱降之后又进行毁诺,那就会留下隐患,让军候背上背信弃义之名。”
“我军或许能以此计轻松拿下菑县,但若是此事传将开来,魏人皆知军候之言不可信。就算后面有人再想要归降,恐怕都会因此事而忌惮。从长远来看,名声若坏,弊大于利啊!”
赵广声音低沉,但口中话语却让众人脸色一变。
郦食其心知不妙,感觉自己这妙计恐怕难以成功了。
“嗯。”
赵佗点头。
赵广因为出身赵氏的缘故,在眼界上要比其他几人开阔不少。
涉间、黑臀出身闾左,西乞孤只是乡中小吏,白荣亦是秦氐混血,至于张贺,则并无多大才能。
所以此五人,在见识上远不如这位赵氏子弟,他们可能看到了眼前的利,却看不到这件事背后深藏的弊。
名声!
在这个时代,用处还是很大的。
君不见那燕国副使高佗,大殿之上背刺荆轲,从此遭受六国之人唾骂。
六国里闾之间皆是怒骂高佗此人,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当然,那是高佗干的事情,和赵佗无关。
赵佗清清白白一个人,初次领兵,在名声上毫无瑕疵,怎能为了一个区区小县城,就败坏自己的清白名声。
若是他听从郦食其之计,让自己信用破产,那日后谁还愿意相信赵佗,和他打交道。恐怕就连秦王听了都要直皱眉头。
就连郦食其故事里的那位郑伯,千年之后,依旧被人唾骂他的阴险狡诈,名声可谓遗臭千年。
这是从长远上看到的危害。
若是从眼前来看,就算赵佗真的骗下菑县,不履行诺言,那戴武能答应吗?
就算能用武力解决掉戴武,那城中数千戴氏之人又能够答应?
如果这些戴氏之人当时隐忍下来,等到赵佗带军继续东行,与魏军在东边大战的时候,他们再揭竿而起,直接断了赵佗的后路,那岂不是让赵佗瞬间陷于死地之中。
这就是眼前所能看到的弊处。
“赵二五百主说的是,此事倒是鄙人唐突了。没有顾虑到军候的名声,真是罪过罪过。”
郦食其拱手自责。
赵佗笑道:“郦先生献策也是为了我军能够胜战,无需自责。且此计也颇有可取之处。”
“郦先生既然对那位菑县令颇有了解,可愿作为我军说客,入城游说。就说他只要投降,我可为他寻得一县丞之职。”
郦食其皱眉道:“一个县丞,恐怕分量不够。”
赵佗笑道:“无妨,就算说服不得。先生也可入城观察城中军情,看其城防守备,兵员人数等情况,为我军提供情报。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嘛。此事不管成与不成,都是一功。”
郦食其眼中一亮,拱手道:“既如此,那郦食其愿奉军候之令。”
帐中主座,赵佗看着郦氏兄弟走出帐门的身影,脑袋里想着一个问题。
郦食其如此聪明一个人,真的看不到他那条计策背后的危害吗?
军帐之外。
郦氏兄弟到了僻静处。
郦商戏谑道:“兄长的妙计可是被那赵广一句话堵了回来,嘿嘿,气到了吧。”
郦食其翻了个白眼。
“有何生气的。依我看,就算那赵广不说,咱们这位军候恐怕也不会答应。”
郦商惊咦道:“他岁数还没我大,莫非还能看出端倪?”
郦食其笑道:“人家岁数没你大,但本事可比你大多了。我之前还是小看他了,本想跟着此人,在这场灭魏大战里混上一些功劳,将爵位升级上去。所以想出这种见效极快的计谋,只为尽快获取军功,至于他赵佗的名声是否败坏,就和我无关了。”
“如今他既然看了出来,那我日后说不得也要诚恳一点。这类策术,不敢再献喽。”
郦商讥笑道:“兄长你现在可真是满脑袋都想着升爵,为了那爵位也算费尽了心思。我看你如今是真变成了一个秦人。”
郦食其看着自家兄弟,长叹道:“吾弟啊吾弟,我之所以想着升爵,也是为了日后你犯了事,好庇护着你啊。你若将来被秦法罚为隶臣,我还可以舍了爵位为你抵罪啊!”
郦商双眼大睁,脸一下黑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戴氏
菑县。
菑县令戴武,四十多岁,方脸短须,身着锦服。他坐在食案前,看着案上一堆珍馐美味,一时间难以下咽。
“瑜儿,秦军已至,若是他们直接攻城,不派人来招降,那吾当奈何?”
戴武看着坐在另一侧案前的青年问道,语中透露着彷徨。
戴瑜二十多岁,面容英俊,眉毛黝黑,只是眉下那双眼睛略显狭长,给人一种阴鸷之气。
听到问话,戴瑜放下手中象箸。
他笑道:“父亲何必担忧,我已打探清楚,这支秦军不过五千人罢了。我们城中本就招纳了一千战卒,如今又征召两千戴氏族人协助守城,若到了危急时刻,还能再强征一两千人。如此人数,再加上先祖世代修缮的城墙,就算那秦将本领了得,也休想凭借五千人就攻破菑县。”
戴武神色略安,但还是难以吃食,又问道:“话虽如此,但就算吾等能击退这支秦军的进攻又能如何。在那大梁城外可是还有王贲的数万大军,连偌大的魏国都要亡了,我这小小菑县,又如何能够抵挡。还不如早日降秦。”
戴瑜眼中闪过厉色,说道:“父亲之语,我何曾不知。只是这投降,也要有投降的章法。”
“若是秦军一至城下,吾等便开城投降,那未免被秦人看轻,绝难讨得好处。我听说秦军北上,小黄城不战而降,那小黄令虽然留下性命财富,却被剥了职位权势,此等投降有何益处?”
“父亲,吾等乃是昔日戴国苗裔,戴国虽被灭亡,但我族依旧在此城繁衍生息数百年。整个城中,有一半以上的皆是我戴氏族人,就连那魏王也得依靠吾等治城,任命我代代先祖皆为菑县令。故此,这菑县,名为魏国郡县,实则是我戴氏封地。”
“以那些秦人的作风,吾等一旦投降,世代菑县令之位绝对保不住,所以吾等一定要先和他们谈条件,至少要争得足够的好处才投降。不能像那小黄令一般,投降之后什么也得不到。若是他们不答应,那就先打上一场,待到那秦将明白了强攻不下菑县,自然就会允诺我们的条件。”
戴瑜眼中闪过一抹不甘。
他是戴武的嫡长子,如果魏国不亡,他早晚能接替戴武成为新的菑县令,这座城邑原本是要属于他的领地啊,怎能甘心拱手相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