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属于赵佗和嬴阴嫚之间的秘密。
桃花岛主黄药师将女儿黄蓉,许给欧阳锋之侄欧阳克,但黄蓉却心许郭靖。
黄药师便在桃花岛上,设下三道试题,让郭靖与欧阳克相争,胜利者便可以拜黄药师为岳父。
赢得美人归。
那故事中的情节,竟与赵佗如今所面对的处境何其相似。
“这小妮子,还挺会暗示的。”
赵佗摇了摇头,脸上的表情越发柔和,他抬头看向窗外。
那里,是秦宫的方向。
……
时间一晃便将近九月中旬。
随着此番伐楚主将李信以及副将蒙武的任命下达。
被征召的秦军很快集结完毕。
秦军大营,黑旗飘动,数万关中精锐已经整装待发,等待着他们的主将统帅,前往南方荆楚之地征伐。
秦王政站在誓师台上。
他看着高昂着脑袋,浑身意气风发的李信,和站在李信身侧,一脸平静的蒙武。
以及那后方一个个昂首挺胸,面露兴奋的秦将、秦卒。
李由、辛梧……
赵佗?
这小子怎么一脸苦相,马上就要去战场立功了,不高兴吗?
秦王政没有多想,因为誓师的时间到了。
秦王政手举斧钺,高声道:“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荆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
“行天之罚,灭荆虏!”
“灭荆虏,亡楚国社稷!”
……
台下万众齐呼,激昂高亢的呼声传遍四野八荒,让人听在耳中,全身热血欲燃。
誓师之后,秦王政又命李信上台,亲自赐予其手中斧钺,并交给了李信统帅二十万大军的虎符。
“李将军,此番灭楚之事,寡人便交给你了。待你得胜归来之时,寡人将为你在那咸阳宫中设宴相庆,向天下昭示你的赫赫功勋!”
李信跪地,接过秦王亲赐的斧钺与虎符。
他昂着头颅,眼中满是豪情万丈,向着眼前的君王朗声开口。
“大王放心,此番出师,我李信必灭楚国八百年社稷而还,为大王扫灭荆虏,定鼎天下!”
第二百零八章 :蒙武
“今日任将,分配军中各将吏职位!”
李信的将令在军营中传达,送到诸多庶长、五大夫手中。
接受秦王政亲赐的斧钺、虎符后。
李信便名正言顺的得到二十万秦军的统率权。
不过他并没有马上率领军营中集结的关中精锐出关,与等候在魏地的秦军汇合,而是在大营中继续呆了数日。
所谓兵者,制必先定。
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形乃明。
首先就是对兵卒们进行行伍编制,如同赵佗初次参军时的那样,按照籍贯地域将士卒分成一个个什伍,让他们认识袍泽上司,同时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训练。
因为这一次征召的基本都是关中老兵,大家都有行伍经验,所以这个过程很短,只花了两天时间便搞定,编制完成后的秦军已经可以进行长途行军和简单列阵。
除了对下层士卒进行编制外,上层的将吏也要开始进行职位任命,就像伐魏时,桓昭任免手下的二五百主和五百主一样。
这一次伐楚主帅为李信,副将为蒙武。
剩下的裨将军职位,也由邦尉府和主帅商议过后进行了任命。
裨将军辛梧,四十多岁,是出自辛氏的战将,与伐燕的那位辛胜将军同出一门。他曾在数年前率兵会合魏军,攻打楚国。对魏、楚之地的情况颇为熟悉,是尉缭一力推荐的裨将军人选。
裨将军杨原,近四十岁,来自杨氏一族,乃名将杨端和后辈,与杨熊同族。
两人皆是秦军中坚力量,被任命为裨将军倒也理所应当,除此外,剩下的几位裨将军则由原本的王贲部下继续担任,保持之前的编制不变,尚驻守在魏地。
至于今日军帐中所进行的职位任免,主要集中在这支关中军的校尉和军候,这两个中高级将领职位上。
校尉者,统率一部,下辖两军候,共万人。
军候者,统率一曲,共五千人。
此刻,赵佗与诸多同僚接到主帅军令,正向着主帅大营走去。
“赵庶长,你伐燕和伐魏都立下大功,又是右庶长爵位。此番任将,定然能成一部校尉。我可就提前恭喜了。”
一个头戴鹖冠,满脸络腮胡的武将对着赵佗拱手嬉笑,身侧几人也都笑着恭维起来。
“司马兄说笑了,赵佗年少,能做一曲军候便可,安敢求校尉之职。我看司马兄雄姿英发,颇有当年司马公灭蜀的豪气,此番才定然为一部校尉。”
赵佗谦虚着回应。
此人名为司马良,亦来自秦国将门世家。
其先祖是那位秦惠王时主导灭蜀之战的名将司马错,司马家代代皆是将门出身。故此司马良虽然年纪不过三十多岁,就已经继承先人爵位,和赵佗一样,为右庶长。
此刻听赵佗提到他有先祖英姿,司马良哈哈大笑起来,戏谑道:“好你个赵佗,倒是挺会说话夸人。不过你莫非以为,吾等不知道你和李将军的关系不成?堂堂李将军臂膀,在这大军之中,怎会做不了校尉。”
“是啊是啊,赵佗此番定成校尉。”
众人都笑了起来,对赵佗释放着善意。
庶长、五大夫这种级别的高爵将领,很少会有人出身于黔首庶民,大多数都是来自各个将门或是古老的名门氏族,所以这些人大多能分时势,知道哪些人该交好。
赵佗虽然年少,但大家都知道此子背后有大王的看重,更是李信的老部下,这种级别的关系户,就算不去巴结,也不会轻易去得罪。
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于各个社交圈中,是一个难以消除的东西。就在气氛和乐之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传来了。
“十六岁的校尉,自古以来闻所未闻。将一万人马交到一个孺子手中,呵呵,真如同玩笑耳,我不相信蒙武将军会同意此事!”
司马良听到这话,正要驳斥。然而回头一看,见到说话之人的模样,顿时面露古怪。
李由。
李由此刻眼睛有些发红的盯着赵佗,本来他入军之后只想好好立功,并没有和赵佗发难的心思,但当他真的听到有人称赞赵佗时,心中的嫉妒之火还是忍不住燃烧起来,话语便脱口而出。
其他人见到这一幕,也闭了嘴,目光在赵佗和李由身上移动来移动去,甚至有人还面露兴奋之色。
干起来!
在这紧张时刻,赵佗却面容平静,淡淡笑道:“李兄说得真对。”
然后,转身便往帅帐处走去。
众人皆有些失望,他们还以为赵佗年少热血,听到李由的挑衅定然会立刻反驳,上演一场大戏,哪料到结局如此无趣。
然而李由却一张脸涨的通红,看着赵佗的背影,牙齿咬的咯咯直响。
李兄。
他竟然叫我李兄!
当年在宫里,尊我为李户将,口称下吏。
如今却一口一个李兄,而不是李庶长之类的尊称,果真是爵位高了,就不将我放在眼中了!
对于李由的挑衅,赵佗并没有放在心中。
此刻伐楚之战已经开始,等上了战场,一个不慎便有性命之危,赵佗满脑袋都想着如何破局,哪有心思和李由搞这种争斗的小把戏。
“司马良说的还是有些道理,我爵位已经够了当校尉的资格,只要李信点头,此番说不定还真能成为一部校尉。只是不知蒙武……”
……
“赵佗年纪太轻,虽然他有当过一曲军候的经验,但要统率一部万人,却绝非易事,非沙场老将不可为之。杨将军刚才所说,任赵佗为校尉之事,恐怕还需商榷。”
帅帐中,蒙武淡淡说着。
随着几位校尉被陆续任命下来,当轮到最后一个校尉之职时,裨将军杨原推举了右庶长赵佗,然而还未待李信开口,副将蒙武就抢先出口,否决了这个提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