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后,昭襄王封公子绾为蜀侯,后有使者报蜀侯绾欲反,王复诛之。此为第三叛!”“分封蜀国,三封三叛,如此昭襄王才废蜀国分封而置郡县!”赵佗将那段史实摆了出来,对脸色发白的王绾和诸位博士道:“故而诸公所言分封之事,我秦国难道就没有实行过吗?蜀地三封三叛,这就是分封的结果啊!”“诸公,尔等既然口称分封种种利好。那我只问一句,分出去的诸侯,若是像蜀侯一般,或是如周初三监之乱那样,诸侯至于封地,当代便行叛逆之事,又当如何?”赵佗起身,双目明朗,扫视殿中诸臣,发出厉声质问。郡国并行制,秦国早就有实行了。当年蜀地僻远,便有人言彼处不宜设置郡县,而设分封。结果是封一次反一次,效果非常不好。分封出去的诸侯造反,这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个大问题,非常难以解决。周初有三监之乱,周末有申侯勾结犬戎之乱,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明有“靖难之役”,清有三藩之乱。赵佗只问这些主张分封的公卿博士,诸侯造反,又该怎么办?在赵佗这般质问之下,殿中刚才那些附和分封制的公卿将相全都沉默不言。王绾和诸位博士面面相觑。是啊,如果分封出去的诸侯,造反叛逆,那又该如何?就算当代不反,但过了几代人后,血缘淡薄,互生龃龉龌龊,那多半会反目相待,又演变成周室诸侯混战的模样。怎么才能防止这些诸侯造反呢?帝榻之上,秦始皇眉头皱了起来。分封,危险很大啊。这一点,历史早有证明。在这一片沉默中。羌瘣还是感觉有些不忿,嘀咕道:“若是造反,那就再派大军征伐就是了。”这羌人嗓门本来就大,如今群臣缄默,他这一嘀咕便显得十分明显。见到有人吭声,赵佗眼前一亮。这羌瘣可真是个捧场的妙人啊!赵佗深吸一口气,正要再次开口发动攻势,彻底打垮这些分封派的斗志。但就在这话刚到嘴边之时,却有一道苍老的声音将话头抢了过去。“荒谬!”廷尉李斯站起身来。他双眼大睁,怒发冲冠,对着羌瘣呵斥道:“昔日周行封建,让天下大乱五百五十余年。为了平定天下,我秦国历代先君呕心沥血,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多少贤良舍命奔走。今海内赖皇帝神灵一统,定为郡县,方有安定如一的局面!”“如今听尔等一句分封之言,又将要埋下天下大乱的祸根,这是又要让天下乱上几百年吗?”“天下若乱,那今上一统天下,平一宇内的功绩岂非虚幻。殿中诸位公卿将军,为了平定六国所付出的心血努力,又岂非白费!尔等轻轻一句分封之言,又要让我大秦,重蹈周室灭亡之覆辙,真乃可诛也!”廷尉李斯年龄虽大,声音却中气十足。特别是赵佗刚才一番激烈质问后,早已将诸位博士公卿的锐气给杀了下去,如今面对李斯厉声叱问,竟是无人敢吭声反对。羌瘣面色涨红,支支吾吾低下脑袋。让皇帝一统天下的功绩成为虚幻,让众位公卿将军的努力成为白费,这么大的罪责,他可当不起。李斯这才笑了笑,对帝榻上的秦始皇拱手道:“臣觉得,大庶长刚才说分封制度乃是弱国亡君之论,甚为有理。分封诸侯,削弱国力,还将图生隐患,若是一个不慎,诸侯反叛迭出,则君主有覆亡之危。”“臣昧死奏言陛下,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即可。在四海之内,皆置郡县治理,如此则天下无异心,无祸患,方为安宁长久之术!”说完之后,李斯悄悄侧首,瞥了赵佗一眼,嘴角微微上勾。李斯!赵佗气的牙痒痒。他在前面冲锋陷阵,大杀四方,凭借口中唇舌,压得殿中分封派抬不起头。正要趁着羌瘣搭话,毕功于一役的时候,李斯却突然抢在他之前开口,搂走了收尾之功。你李斯既然想开口,那你就早点说啊,抢我话头干嘛!赵佗心中郁闷。不过,秦始皇并没有马上下决断。他反而将目光重新落到那帮分封派身上,平静道:“诸卿以为如何?”此刻殿中寂静一片,虽然皇帝问的是“诸卿”,但谁都知道他问的是那些分封派,可还有话说?这是给他们的最后一个机会了。但此时诸位博士,以及那些支持分封的武将公卿,却是找不出回答之语。赵佗说的诸侯反叛之事确实发生过,周朝也确实是因为诸侯而亡,甚至就灭在被周天子所分封的秦国手上。面对这赤裸裸的现实,博士们一时间想不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诸位武将功臣则感觉事情太敏感,要是他们再开口支持分封,那万一皇帝来一句,我封你土地,你要是到了封地就给我造反,或者你的儿孙日后造反,那又该如何?且除了赵佗之外,李斯那些话同样具有强大的杀伤力。支持分封,等于让陛下一统天下的功绩成为虚幻,这帽子太大,他们可不敢戴。赵佗与李斯,两人相互唱和,将所有分封派的锐气全给打散了,无人再敢提分封之事。但王绾毕竟为左丞相,分封之议,也是由他提出,自是有些不甘心。他沉声道:“大庶长和廷尉所言有理,分封诸侯确实有隐患。但若是不行分封之政,则齐、燕、楚边地辽远,政令难行,又该如何?”王绾脸色苍白,但眼睛直盯着赵佗。皇帝不喜欢分封,他王绾不知道吗?当年嫪毐靠一技之长,封为长信侯。居于山阳之地,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后来又以河西太原郡封给嫪毐,号称嫪毐之国。又有文信侯吕不韦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威名赫赫。这两人彼时气势滔天,权倾朝野。虽然这两人最终都被皇帝除掉,但他们给皇帝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故而秦国不再行实封之事,君侯之爵位也只有虚封租税。皇帝讨厌分封,王绾知道。但他还是要提出来。因为他提出分封,并非只是为了私心,而是齐、燕、楚三地对咸阳来说真的太远了。数千里之遥啊!这时代的交通条件又不好,来往不便,如果行郡县制度,那对边远之地来说,非常的不方便,很难得到及时管理。所以王绾才提出这种郡国并行的制度。以离咸阳较近的赵魏韩之地为皇帝直属郡县,其余较远的边地则分给诸子功臣。这样一来,既能让这些诸侯拱卫中央,也可以方便治理当地。政令不由咸阳出,而是各地行各法,因地制宜,自然能将边地妥善经营,让刚刚打下的天下得到安稳。他王绾,是真的在为秦国考虑。只是如今被大庶长和廷尉连声质问,指出分封制的种种弊处,王绾也无话可说。分封制确实有弊处,这无可否认。但你们既然说分封制不行,那些边地辽远的问题就摆在那里,总得弄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出来吧!面对王绾询问,李斯眉头一皱,这问题有些棘手。就在李斯思索的时候,赵佗却面容平静,给出了一个答案。“修路!”“修路?”王绾惊愕的看着赵佗。李斯也蓦然抬首,群臣纷纷侧目相视。“然也,于诸侯故地治大道通行!”赵佗回忆着脑海中的前世记忆,朗声道:“此道坚固易行,车马便于急驰。其连通海内四方,东穷齐燕,南极吴楚,北连赵代,西接巴蜀。”“如此四方通畅,同时于天下各处遍设驿传,若遇急令,使者一日之内可行六百里,皇帝诏令所达,再无阻碍。”“边地若有变故,大军亦可沿驰道疾驰而至,巡守四方,则大秦天下再无边患可言。”“大路条条,直通咸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