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秦将 > 第675页

第675页(1 / 1)

('

王离自己在受命后,感激的看向赵佗。

他很感谢武功侯没有贪图翦灭月氏的功劳,选择将这份功劳让出来,让他王离也有当一军主将,带兵作战的机会。

面对王离感激的目光,赵佗微微颔首,露出一个鼓励的表情。

同时他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到了现在的位置,他也有了一些当年王翦的感觉。

功劳,还是得让让才行。

一个人吃独食,将所有功劳都揽下,不是什么好做法,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自己吃肉,也得给别人汤喝才是。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西征战事的主将定为王离,很正常。

让众人感到惊讶的是,始皇帝竟然在朝会上宣布,将那位拥有左更爵位的月氏贵女苏迦莎封为了月氏女翕侯,让其统领归降秦国的两部月氏,辅佐王离西征。

这个任命很不寻常,女人为将,极为少见啊。

不过没人反对,毕竟苏迦莎又不是担任的秦国官职,而是统领月氏,属于他们月氏人内部事情,和大家不是一个体系的,没什么好说的。

唯有赵佗看着苏迦莎受到宣召,走到殿中,朗声接令谢恩的模样,有些恍惚。

他当年在北地义渠城第一次见到这个女人的时候,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她会混到这种地位。

或许是感受到赵佗注视的目光,苏迦莎领命完毕,侧身时,对着赵佗露出一个淡淡的笑。

赵佗回以微笑。

同时心中暗暗感叹,以此女之前的作为来看,前途不可限量,恐怕也是个青史留名的人物啊。

待到王离和苏迦莎领命退下后,赵佗立刻收敛心神,双目微凝,盯着帝榻上的始皇帝。

诸位或多或少收到消息的公卿,也都将目光看向皇帝。

皇帝,真的会那么做吗?

始皇帝坐在帝榻上,舒展了一下身子,嘴角露出淡淡的,充满傲然的笑容。

他看着殿中诸位公卿,缓缓开口道:“昔时我秦之先祖为周大夫,镇守西垂,与戎人世世厮杀,历代先公披荆斩棘,开拓疆土。至于穆公强盛,称霸西戎,然而后世中衰,为西隅一偏僻小国,被山东诸国所侵暴,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及至孝公之世,方用商君之法,强大国家。至于朕即位,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天下,并一宇内。今又有赵佗、冯无择、李信等将为朕击破胡夷,悬匈奴单于、东胡王首级于秦阙,服月氏翕侯于边塞,此等功劳,亘古以来所未见。”

“朕有此功,心中甚喜。皇帝功德,当泽于黔首。”

“故,朕欲赐爵一级于天下……”

大殿之中,群臣肃然。

赵佗拢于袖中的手微微发颤。

果然如此。

向天下黔首赐爵一级。

赵佗心中低吼。

乱政!

这是乱政啊!

第六百二十四章 :昭王先例

乱政!

始皇帝这是在自己挖秦国的根基啊!

这是赵佗脑子里的第一想法。

而且相信不只是他一个人这样想。

没看到太尉王贲和将军蒙武等人的脸色,全都变了吗?

甚至秦国朝堂上,属于军功集团的诸位将军都铁青着一张脸。

至于文官列中,也有许多人脸色不好看,他们自然是能看出此项诏令的害处。

不过慑于统一后越发强化的皇帝权威,暂时还没人开口,一双双目光全落在武官前列的武功侯赵佗和太尉王贲的身上。

王翦隐退后,秦国的武将便以武功侯赵佗为支柱,太尉王贲则是门面人物。

赵佗感受到那些期待的目光,对于皇帝赐爵的决定,他心里自然有异议,但好在还有理智尚存,赵佗明智的没有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常言道枪打出头鸟,第一个站出来顶撞,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要看看具体的情况再说。

自从在平舆城外,赵佗强谏李信失败后,就对谏言这种事情越发谨慎起来。

赵佗的目光落到王贲那张刚毅的脸上。

可惜王贲的性格有点像王翦,嘴唇动了动,没开口。

王家父子,讲的就是一个稳字,从不主动冒头。

武功侯和太尉两位大佬不说话。

诸位武将也不好吭声。

另一边文官列中的右丞相隗状,依旧是眼观鼻,鼻观心,装作没这件事。

他年纪已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占个右丞相的位置,只要平安混到退休,他就满足了。

左丞相王绾倒是年富力强,凡事都有进取心,但他眼睛眯了眯,也不说话。

虽然因为之前分封和造纸的事情,他和那些儒生闹了些矛盾,但毕竟和儒家走得近,对于秦国虎狼般的军功爵制度一向不太待见,觉得这不是王者之政,今日皇帝自己乱搞,他没有理由站出来。

御史大夫冯劫眼皮跳了跳,见左右丞相没动静,也就稳住了脚步。

至于廷尉李斯,眉头皱的最深,他是秦国的法家掌门人。

军功爵和法家制度相捆绑,是秦国做大做强的法宝,这方面若是动了,那将损害颇大,于情于理他都该站出来反对。

但刚刚因为儿子被惩罚的事情,他差点成了笑话,这时候站出来未免不适合。而且他侍奉皇帝多年,很清楚这位皇帝的性格,故而李斯同样忍住了。

他相信,会有人开口的。

李斯的目光瞥向旁侧。

朝堂之上,总是不缺谏诤之臣。

果不其然,面对皇帝的话,公卿之中,一个高大魁梧的男人当场站了出来。

“臣赵亥昧死以奏陛下,今陛下并一宇内,踏平胡夷,实是亘古之大功,值得庆贺。然陛下大酺天下,赐民牛酒便可庆祝,何用以爵相赐!陛下如此做法,和昔日孝公所定以功勋拜爵之制度,相悖也!”

主爵中尉赵亥六十多岁,满头白发,身高体壮,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此刻站出来高声开口,毫不客气的质问皇帝。

赵佗跟着众人将目光看向赵亥,微微点头。

果然谏诤之事,还是得靠咱秦国老臣啊。

赵亥是昭襄王时代的臣子,历经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以及如今的始皇帝,堂堂四朝老臣,侍奉秦君近五十年,爵位一直累加到大庶长,其资格之老,朝中无人能出其左右。

再加上赵亥性格忠直刚正,名声极好,任职主爵中尉这么多年,从来没人说过他不公。只要赵亥不搞谋反什么的,哪怕他对着皇帝吹鼻子瞪眼,皇帝一般也就笑呵呵的过了,不会太过责怪。

更别说赵亥还是主爵中尉,管理的正是爵位赏赐的事情,皇帝的政令正是他的职责,一旦实行赐爵之事,整个流程都归赵亥管。

所以他确实是朝中最有资格开口说“不”的人。

这个出头鸟,他最适合。

此刻,面对赵亥的质问。

始皇帝高坐帝榻,面色平静。

对于臣下谏阻,他早有准备,也有自己此番行事的逻辑和相应的考虑。

皇帝淡淡开口。

“昔日先君昭襄王,已有非军功赐爵之先例。”

话一出,众人脸色微变。

赵佗略一思索,便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了。

秦自商君变法开始,一向是以军功拜爵为主。哪怕是文官谋臣获爵,那也一定要立下功勋,或是提出对国家有用的治国大计才行。

对普通黔首大规模的非军功赐爵,更是从来没有过。

一直到了昭襄王时代,却出现了整整两次大规模的非军功赐爵。

第一次是在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秦将司马错攻河内。

魏国惧怕,向秦国献出安邑,秦国驱逐了城邑中的居民,只留下空城一座。然后秦国就在本土招募人民以及赦免罪犯迁往安邑,其中官府给出的条件,除了罪犯可以免罪外,愿意迁徙安邑的黔首还可以赐爵一级。

而第二次大规模赐爵,则是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将白起进攻长平。

那时候,整个长平之战达到最激烈的时期,秦昭襄王为了鼓舞士气,亲自来到河内,赐给整个河内的黔首各一级爵位,同时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男子前往长平战场。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