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那个儿子周亚夫,更是西汉鼎鼎有名的大将,曾敉平七国之乱,安定天下。但在追随刘邦起事前,周勃到底是做什么的,赵佗却是一点都不清楚。“你们可将周勃之名转告萧何,让他帮我留意下此人。”听到赵佗如此在意,樊哙和曹参两人连忙应下。赵佗有些不死心,又问出另一个有印象的人名:“那你们可知夏侯婴?”夏侯婴?樊哙眨了眨眼,嘀咕道:“这人的姓氏倒是独特,我如果听过一定忘不了,不知他又是做什么的?”“马夫!”曹参却是叫道:“君侯,我知道此人,他是沛县马房的马夫。我和樊兄、萧兄之前去县寺饮宴,后来宴毕,赶马驾车送我回去的就是此人,当时我见他马术不错,驾车平稳。就随意问了一下,故而记得此人姓名。”“咦,是回来之后的那场宴席吗?”樊哙惊愕道:“我怎么不记得有此人?”曹参翻了个白眼,说道:“你喝醉了,吵着要去女闾潇洒一番,后来县令就让自己的小妾扶你入内室休息。”樊哙也想起了这茬,嘿嘿笑道:“好像是这样,那县令太热情好客了。”赵佗对于樊哙的风流事不太感兴趣,夏侯婴此人才是重点。他颔首道:“嗯,既然夏侯婴的驾车技术不错,可为我之马夫。”樊哙摸了摸脑袋,反应过来道:“不对呀,夏侯婴的名号我这个沛县人都不清楚,君侯你是怎么知道他的,还要让他来做你的马夫?”赵佗露出神秘的笑,不做解答。他为什么知道夏侯婴?因为此人也是个青史留名的人物。西汉车神夏侯婴,事迹很出名的。夏侯婴曾被刘邦误伤,被人举报私斗后,他便为刘邦做伪证,结果后来事发,挨了一个伪证罪,但他嘴硬,坐牢一年,鞭笞百下,最后还是将刘邦保了下来。当然夏侯婴最出名的事迹,还是彭城之战后,他驾着马车载着刘邦逃亡,路上遇到刘邦的一双儿女,就把他们载上车。后面楚军追兵甚急,刘邦惊慌下,为了跑的快些,将自家儿女数次踹下马车,夏侯婴不忍,又数次将刘盈姐弟载上车,这事情气的刘邦十几次想要杀他。从这两件事就能看出,夏侯婴是个耿直忠勇之人,赵佗自然喜爱。除此外,夏侯婴还曾经救过韩信。据说韩信初入汉军时,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经斩杀了,眼看就要轮到韩信被杀的时候。韩信抬头仰视,看到了夏侯婴,为了活命,便大叫:“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韩信相貌威武,就放了他,一番交谈后十分欣赏,推荐给了刘邦。只是刘邦不是很欣赏韩信,只将他任命为主管粮饷的治粟都尉。但这一个任命,也为韩信后来接触萧何打下了基础,才出现了萧何月下追韩信之事。要是没有夏侯婴解救和赏识,韩信早就被军法官斩杀了,哪会有日后的兵仙之名。所以光冲这几件事,赵佗就很看得起夏侯婴此人。“人才,我可不嫌多。”赵佗心中嘀咕着,既然他对夏侯婴起了征辟收服之心,那和夏侯婴有关的兵仙韩信自然也是上了心。“韩信,该到我怀中来了。”第六百八十七章 :胯下东海郡,淮阴。如今已进入秦始皇二十九年的十月,初冬时节,霜雪还未落下,但已有寒气升腾,街道上来往的行人大多穿上了冬衣,以免受凉。市肆中,一个少年穿着单薄的布衣,腰间还挎着把破剑,走到一处摊位前,向里面满身油渍的屠户道:“我要赊一些豕肉。”张屠户转头,见到来人的模样,顿时眉头高高耸立,叫道:“又是你韩信,你已经在我这边赊下百钱。欠下的钱债还未偿还,怎的又来赊肉。不给不给,你先把钱还我才是。”韩信叹了一声。他父亲去年就得病死了,家中只剩自己一人,除了好兵法外,韩信并无什么赚钱的本事,哪能拿得出这些钱财来。韩信对着张屠户一躬身,说道:“日后吾必有重报。”“哼,什么重报,我只求你别再四处找人讨东西吃就是了,就你这模样,我也不求你能还我赊欠,莫要再来就是了。”张屠夫嫌弃的挥挥手,像是赶苍蝇似得,要让韩信滚蛋。这种模样韩信见多了,也不生气。他转身想要离去,重新找地方寻食。“韩信,你这竖子给我站住!”一声呼喊从后方传来。韩信转身,见到喊叫之人是张屠户的儿子,被当地人戏称张小屠,年龄和韩信差不多大小,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盯着他。“韩信,我听说你之前常去别人家中寄食。南昌亭长忠厚,你便每日专去亭长家外等候,见到炊烟升起,便到其门口坐下,亭长无奈,赠你一餐饮食。结果你这厮不仅不知恩谢,反而还日日前去求食。”“一连数月皆是如此,直到亭长的妻子在你还没去之前就做饭饮食,以此表达厌恶,你这才离去……你来我家赊欠豕肉,我就知你要赖账,只是我家大人怜你,这才赊你。没想到你还真一直前来,韩信啊韩信,你这厮怎得如此不知羞耻,我呸。”张小屠对着韩信一口唾沫吐了过去。他这一番话,立刻引来市肆中一堆人观看,纷纷议论起来。“这张小屠说的是,我也听南昌亭的人说过这事。韩信利用亭长善心,整日吃白食,真无耻啊。”有人附和起来。另有一买菜的妇人当场唾弃道:“还不止呢,我之前在城外漂洗丝絮的时候,这韩信跑去旁边钓鱼捉蝼蝈,挖河边的地蚓吃。有老漂母见韩信可怜,便将带来的饭分给他吃。结果这韩信居然一连去吃了人家数十天,还扬言说什么日后一定会有重报。”“你们说说,吾等漂洗丝絮的女子,做的都是些辛苦活计,一年下来能挣几个钱啊。他韩信看上去也是个高高大大的少年人,不能自食其力,反而来蹭吾等的饭食,真是无行无德之辈!”见到有漂母现身说法,四周围观之人纷纷跟着附和,他们早就对这个整日游手好闲的外来少年不满,跟着唾骂韩信是个“无行无德”之辈。韩信面红耳赤。他只低语着:“对我韩信有恩者,韩信日后定会重重报答你们。”韩信的声音虽然低,但语气却很坚定。他有底气说这些话,虽然那位君侯只和他见过一面,传授了一卷齐孙子后就离开楚地征战四方,并没有和他承诺什么。但韩信知道赵佗一定会回来的。就在去年,韩信收到了一份礼物。武功侯征战四方的心得体会,以及一些馈赠的金钱。金钱数量不多,彼时韩信的父亲正中了风寒,他将那钱买了药材和肉食,希望父亲能撑过去,只是事与愿违,终究人财两空。韩信没了金钱,整日沉迷于武功侯所写的战场心得,以及兵法战策中,似乎那书中的世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能让他忘掉生活的苟且。只是人总是要吃饭的,韩信为了活下去,又没有什么求生的本领,便选择寄食于人。对此,韩信心中并不愧疚,因为韩信知道他日后定能十倍,百倍,千倍的回赠于这些人。他韩信,绝非池中之鱼,总有飞黄腾达之日,而他也并非知恩不报之人。而此时,面对韩信所言“回报”之语,众人纷纷大笑。引发此事的张小屠更是不顾自家老父在后面直皱眉头,他大步走到韩信面前,指着韩信的脸道:“好个日后定有回报,你不要说这些虚言巧话,你韩信如果真有报答之心,不如将你身上的破剑留下,也算抵我家的肉钱。”韩信摇头道:“剑乃父之所留,不可舍弃。”这话倒是得到众人点头。亡父之物,不可轻弃。“剑不行,那就将你身上的那些书卷留下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