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秦将 > 第790页

第790页(1 / 1)

('

“臣李斯,多谢陛下恩德。”

李斯上前,叩首谢恩。

他抬头看到旁边满脸惊愕的冯劫,眼中闪过一抹笑意。

“冯无择率二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若让你冯劫再在朝中任为丞相,那你冯氏还得了?”

“我这相位,还得感谢冯无择啊。”

相比于冯劫的惊愕,李斯的喜悦。

赵佗对于始皇帝任李斯为相的事情,感觉理所当然。

“李斯果然当丞相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提前打压了儒家的缘故,王绾没有被牵连太多,现在升成了右丞相,还压了李斯一头。王绾好像才五十左右吧,比李斯小了十多岁。只要他后面不出乱子,说不定还能和我一起熬死李斯呢。”

赵佗心中暗想。

他如果想大刀阔斧改革秦国的体制,李斯是个绝对的拦路虎。

和儒家走得近的王绾,反而更容易和赵佗合作。

政治场上,是需要盟友的。

按照赵佗的设想,等到日后熬死了李斯,他就可以和王绾进行利益交换,换取对方对自己改革的支持。

再等到扶苏上位。

上到君王,下到丞相都支持改革。

那这个大秦,将在他赵佗的主导下彻底变天,不用像现在这样处处都有顾忌。

当然想象只是想象,赵佗的目光很快就从这场朝廷官员的变动中收了回来,认真干起了他的工学大事。

秦始皇三十一年的下半年,他的心思基本都放在了兴工学一事上。

相比一个两个的单纯科技,兴工学,为秦国打造一个系统的培养人才的体系更显得重要。

根据赵佗的设计。

这个工学招收的学室子弟,主要是工匠群体。

不限制年龄,不限制爵位。

只要是工匠,通过考试之后,就有成为工学子弟的资格。

赵佗不限制爵位的理念一出来的时候,引来一些人的反对。

他们举例说秦国一向以爵位为尊,就连文法吏的学室子弟,都有父辈的爵位或是官职的要求。

若是工学不限制爵位,那岂不是和国情不符,与商君“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原则相背离吗?

甚至就连章邯这个少府丞也感到担忧。

他建议赵佗不如让无爵位的工匠需要考试才能进入学室,而有爵位的工匠子弟可以免试入学,如此就能保留有爵者的特权。

反正工匠中有爵位的并没有多少人,对于大体上并无影响。

赵佗对此嗤之以鼻。

他赵佗之所以要兴工学,正是为了以此为开头,慢慢撬动军功爵制。

若是横加一个爵位限制上去,那和没改有什么差别?

这事情和有爵工匠的数量没关系,纯粹是原则问题。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此古之贤良者皆不问爵位出身。我大秦向来唯才是举,更别说是这需要专业技术的百工了。”

“在我这里,只看才能,不看爵位!”

赵佗态度强硬,凭着自身的威信和手中的权力,强势将所有异议的声音压了下去。

如果连一个工学都压不住,那他还谈什么改革大秦?

在赵佗的设计下,秦国的工匠想要进入工学,成为工学弟子,需要通过三道考试。

一是识字,这是最基础的东西。

进入工学要学习系统的物理和百工知识,毕业后还要做各地分管百工的官吏,不识字怎么能行?

所以识字是硬性要求,好在秦国有物勒工名的制度,大部分工匠多多少少都认识一些字。再加上如今纸张在各官署普及,雕版印刷术同样在日常使用。将李斯、赵高等人撰写的《仓颉篇》等识字课本印刷后下发各工署,让工匠们拥有学字的机会并不困难。

识字之后,第二道考试就是数术。

数学在物理和百工上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不通数术,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匠,所以这个考试很有必要。

至于第三道考试,则是实操。

赵佗要的可不是脱离了实际的理论人才。

想要进入工学,那都必须能做出一定数量的器具才行。不管是踏碓、石磨还是冶铁,亦或者其他器物,反正这些工匠手上总要有真功夫。

这种能识字,算术好,还会实操的工匠,在通过各工署报名后,就可以参加少府举办的工学考试。

一旦通过考试,他们就能从岗位中脱身,进入工学,学习里面的各种知识。

据说工学的教材之一,是源自神书《公输残卷》改编的《物理》一书,让无数工匠闻之便呼吸加速,渴望至极。

而工学子弟在工学中通过相应考核后,就可以外放为各地的工师等官职。

这些职位不高,属于小吏级别,但已经是摆脱了普通的工匠之身,完成了阶层跨越。

甚至比军功爵还更吸引人。

毕竟你在战场立了功升了爵,回到家乡还不一定能当小吏啊。

工学制度一出,顿时让无数工匠趋之若鹜,奉少府赵佗为圣人。

当然,若是在相应时间和限定次数内不能通过考核的学室子弟,就会发回原籍,打回原形。

总体来说,工学制度算是公平。

赵佗给了这些工匠上升的机会,但能不能完成阶层跨越,就看个人本事了。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属于是唯贤能者为官吏的范畴。

所以当赵佗的工学制度上报给皇帝的时候,并详细解释了一番后。始皇帝对此是没有意见的,甚至有些期待赵佗这个尝试的结果。

一直到秦始皇三十二年的春天。

赵佗筹办的工学在通过重重考试之后,正式招收了第一批子弟。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自南方越地的使者,为秦国朝堂送来了一个大好消息。

秦将冯无择率大军突袭闽越成功,逐闽越王无诸,占据闽越之地。

冯将军,又打下了一个越国!

始皇帝在秦宫中收到了这个消息,大笑三声。

虽然他对冯无择在信中说自己重病的消息有些不悦。但皇帝还是命人传告下去,通告全国,以鼓舞人心。

同时显示他这个皇帝发动百越之战的正确性。

朕要打的战争,就没有不胜的!

冯府中,今日休沐在家的冯敬也听到了满城传闻的这个大好消息。

“我父大破越人,占据闽越,乃是大功。”

“来人,去请王贺君子和李于君子前来,再叫来吾弟作陪!”

“为庆贺吾父大胜,今日打牌!”

第七百三十二章 :噩耗

“冯将军厉害啊,他先平干越,后降东瓯,如今又打下了闽越,真可称作越人克星了。看情况,要不了几个月就会传来他攻下南越的消息。”

“还有屠睢将军那边。听说他和冯将军分兵,自率十万大军攻打西瓯。以小小瓯越之国,怎么可能敌得过我大秦十万锐士。我看要不了多久,就有屠将军攻灭西瓯的捷报传来。”

“嘿嘿,之前都说百越难征,如今来看也不过如此嘛。在我大军之下,那些越人都像是土鸡瓦狗,一打就破。”

咸阳城中喜气一片,大街小巷多有秦人相互谈论,甚至有人已经开始邀朋友一起喝酒庆祝了。

闽越乃是百越大国,比之前归降的东瓯还要厉害。

现在冯无择率军占领闽越,这战绩自然是值得吹嘘了。

皇帝高兴之下,传令天下大酺三日,以示庆贺。

这属于是惯例,遇到军事胜利的大好消息,那就得大大宣传,甚至大酺庆贺,目的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

一来分享皇帝的喜悦心情,二来可鼓舞民心,给天下人一个正反馈,让这场战争顺利的打下去。

不仅是民间对此喜气洋洋,官场上同样一片称赞附和之声。

当皇帝在朝堂上公布这个大好消息的时候,众人皆道皇帝英明神武,冯无择和屠睢两位将军统军有方,这场南征之战又将为秦国开疆拓土。

这种时候,再也没人提及百越难征的事情。

甚至还有朝中臣子,在私下里悄悄议论六年前的那场大朝会。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