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壮士!”“刘羽真乃我甲百第一勇士,不,说不定咱们这支野战曲里都找不出比他还要厉害的勇士了!”“我看刘羽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勇力。说不得日后能和樊哙将军一样,成为我大秦鼎鼎有名的猛将!”众人交相称赞。樊哙,是秦军中非常出名的勇士。据说在北伐时他曾于万军之中擒拿月氏翕侯,又斩杀匈奴王于马下,樊哙的勇猛善战威名远扬,就连皇帝都曾亲自褒扬于他。这些秦卒将刘羽拿来和猛将樊哙相比,已经是非常高的赞美。对此,坐在旁边的项籍只是淡淡点头,眼中却没有什么喜意。待到打发了众袍泽离去后,刘邦走过来,一屁股坐在项籍身侧。他嬉笑道:“羽弟啊羽弟,你这次杀了越人一个都老,可是大功啊。以这个功劳,等后面赏赐的时候,一定会被升爵为大夫。嘿嘿,到时候你可得护着老兄我哟。”项籍瞥了旁边满脸笑容的中年男人一眼,脸上露出无奈。此人自称刘邦,是和他一起被征召入这支野战曲的。两人同属于一个百人队,项籍是一个什的什长,刘邦则是另一个什的什长。双方本来没什么关系。但刘邦这家伙却主打一个脸皮极厚,竟然在空闲时候摸到项籍这边来。他一边嘴上说着上次攻打闽越的时候,两人有过一面之缘。另一边又说大家都是刘氏之人,祖上说不定还是一家呢。“刘氏?”“我堂堂项氏,楚之大户。怎么会和你这贱民是一家人!”项籍当时恨不得一拳锤死这个刘邦。不过秦军严禁私斗,加上伸手不打笑脸人,他只能忍耐下来,同时还有些怕刘邦打着拉亲戚的旗号对他刨根问底。项籍只是一个伪装的刘氏族人,万一这个刘氏家族真和刘邦有些亲缘关系,那多问之下岂不是会露馅。好在刘邦对此有所收敛,只是和项籍拉了个关系后,就不在双方祖上多言,转头夸赞起了项籍的勇猛。项籍本来对刘邦没什么好感,只想随意应付一二。可惜初出茅庐的青年终究架不住中年人的热情似火。特别是刘邦这人说话好听,在整个百人队中多有朋友,谈吐间多有见识。几番交谈下来,项籍觉得刘邦此人要比其他卑鄙贱民好上不少,就起了结交的心思。这一来更合了刘邦的意,他直接自来熟的以年长身份为由,称项籍为“羽弟”。项籍感觉有些膈应。“刘邦善于交谈,整个百人队的事情他大多知晓,而且在战事中还是个厉害的斥候。我若能将其收为心腹,日后刺佗时不失为一个臂助。”转念一想,项籍又忍了下来,甚至还对刘邦笑脸相迎。他想立功升爵,然后爬到高位,取得刺杀赵佗的机会。一个人在军中总是不如有心腹帮衬,之前他私下分功给张三等人是如此,现在结交刘邦也是如此。如今,面对刘邦的吹捧,项籍不好冷着脸,便摇头道:“一个都老罢了。我本想去杀了这黄狗部的首领,好立一场大功。只可惜被其他人得手了。”“都老怎么了?越人的都老相当于是军队里的副将级别了,除了首领就是那几个都老最大。羽弟你这次同样是大功一件,升爵是稳了。”刘邦转头又道:“我听说杀死黄狗部首领的是那梅氏首领的儿子,好像叫什么梅鋗的,颇有一身勇力。不过在我看来,羽弟你可比那小子厉害多了,咱们只是不认识黄狗部首领罢了,否则以你的本事,岂会被他拿了头功。”项籍默默点头,将梅鋗的名字记在心头。不一会儿,各部开始召人集合。项籍和刘邦道了别,各自去召集手下的士卒。看着项籍壮硕魁梧的背影,刘邦嘴角微微勾起。“刘羽一身勇力果真厉害,他一个人打常人十个完全没问题。乃公与他有了交情,在战场上遇到危险时,他总是能帮乃公一把的。而且跟着他还能像这次一样,多得几个人头呢,嘿嘿。”笑着笑着,刘邦的脑海里又不由浮现他这兄弟的那双怪异眼睛。“也不知是得了什么怪病,这眼睛可真难看啊。”这一次的全军集合,共有几件事情宣布。一个是由军法吏统计各部的斩获,并公开宣读,确保功勋并无遗漏。后面的程序,就是确认完功勋后,会派人报到上将军处,由上将军麾下幕僚和军法官核对,便可正式下发爵位奖励。所以现在并不会颁发爵位。除此外,第二件事,就是主将曹参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我军与梅氏联手,大破南越黄狗部,等到消息传出去后。那南越王绝对会带大军前来反击。南越人多势众,又比吾等秦人更能适应丛林山地,吾等当退避三舍,不可与其交锋。”曹参对他们这个野战曲的定位非常清楚。偷袭没有防备的南越部族,他们能赢。但如果与南越大军在丛林里正面厮杀作战,是没什么优势的。更别说接下来将面对的是南越人的大规模反击,越人的数量绝对会上万,远比他们多得多。上将军派野战曲进入丛林,本来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这支奇兵打探南越地形、势力,并训练士卒对丛林战的适应能力。若有可能就拉拢南越部族,作为秦军的盟友。如今曹参部拉拢了梅氏越人,又偷袭攻灭了南越的黄狗部,可谓战绩斐然。但自身损失也不少,野战曲战殁了数百人,其他人有许多染病和受伤的,不适合再战斗下去。故而决定撤回闽越去。“撤退只是暂时的,待到下一次前来。吾等将作为大军的先锋,一举荡平这南越之地!”第七百六十章 :将攻“我当年在战场上累死累活的和人拼杀,好不容易才到了大夫爵位,现在我那小子六岁就成了大夫,等打完百越还不知道皇帝会给他赐个什么爵位。果然人生在世,投个好胎才是最重要的。”当赵佗收到从咸阳传回来的消息时,对始皇帝的赏赐颇为感叹。他当年羡慕人家李由有个好爹,一出仕就能有高级爵位。没想到他自己现在反倒成了一个恩荫后代的好爹。赵佗摇了摇头,然后将关注点转移到自家妻子以及陈平等属下的来信。嬴阴嫚在信里除了关心他之外,还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堆关于儿子和女儿的情况。赵彻六岁了。按照这时代的观念,一般“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孩童到了八岁,才开始正式读书学习。赵佗觉得这年纪迟了些,放到后世六岁的娃娃就能上一年级,等到八岁那都能读三年级了。以赵彻的天分和调皮的性格,还是早一点找人管束和传授知识的好。否则赵佗不在身边,还不知道几年下来这小子会被嬴阴嫚惯成什么样。赵佗也害怕自己离家太久,皇帝或是嬴阴嫚为赵彻找一些法家门徒,或者其他学派的人来做老师,日后自己的儿子会学成什么模样,就更不可控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与其让未来不可控,不如自己先定下方向。赵佗出征前就已经和自家妻子商量好,等到赵彻六岁,便让他从师学习。至于老师的人选,赵佗已经为赵彻定好了。张苍。这胖子虽然好色了一些,但好歹是荀子的关门弟子,李斯的小师弟,一身学问那是实打实的。张苍名声在外,又和赵佗有交情,让赵彻拜他为师,在各种层面上都是挑不出毛病的。且张苍不仅儒法皆通,还善长数术,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数学家。在赵佗的引导下,他又自学了物理,其人博学多才又善于变通,正是一个理想的老师人选。“让张苍来教导,我那小子大概能多一些科学素养吧,而且这样一算,我家的小子也能说是荀子的徒子徒孙了。”想到此处,赵佗颇为安心。转而又看起了陈平、涉间等人暗中寄来的消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