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谌在被宋意牵起的那一刻就牢牢收紧了手,心里醋意顷刻间褪去,而在听到他的下一句感慨后,面上也下意识带起笑容。
“奶奶特别有意思,三句不离老伴,但说的都是坏话。阿谌你说,等五十年后,我们会不会也那样呢?”
“不好说,无论在一起多久,我永远都不会嫌弃意哥,但意哥说不定会和奶奶一样,等老了就嫌弃我了。”
“你就贫吧。”
只有当一个人在乎对方,把对方深刻在心底,才会去畅想未来,去期待那共白头。
此时此刻,宋意和徐谌牵着手,聊着那些遥远的以后,走在这俗世人间、万家烟火,向着属于他们的那盏灯,欢笑着前行。
宋意处理完远程工作,从父母的书房离开时,徐谌恰好结束烹饪,把菜端上桌,而宋晴结束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电话,正帮忙摆放碗筷。
直到这时候,宋意才发现,餐桌上除了必备的炒青菜外,不仅有宋晴想吃的回锅肉,还有一盘晶莹剔透、清香可口的虾仁。
“因为听宋晴说意哥喜欢吃虾,所以我就又买了虾仁,照着家里找到的食谱做了一道,不知道是不是意哥喜欢的味道。”
徐谌从厨房中拿出一本食谱,老旧的封皮,详细的笔记,宋意看着出了神,忆起这是父亲当年的做菜笔记。
据说父亲当年就是在遇到母亲后,才开始学做菜的,而这本笔记始终陪着他们。
直到父母结婚,宋意出生,第一次照顾小孩的忙碌让父亲不再有空记录,加上已经熟练到融会贯通,这本笔记便被收了起来。
不曾想,这本封尘多年的笔记,会被徐谌翻了出来。
“你从哪找到这半书的?”
“书房,就在唱片柜的下面。我看柜子的锁绣得有些严重,就检查了一下想换个新的,结果一扯就开了。”
摆放唱片的柜子,是宋意母亲存放最珍贵物品的地方,而父亲这本破旧的笔记,被母亲郑重收进了其中。
三人边吃着饭,宋意说出了笔记的地位背景,听得徐谌和宋晴感叹不已。
而后,徐谌说道:“那等会我把书放回去吧,每天再买把新锁,把柜子关好。”
宋意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他不介意让徐谌翻看笔记,想来父母也会同意,但再怎么样那都是母亲的东西,看完了还是要妥善珍藏好的。
宋晴坐在两人对面,见事情解释清楚了,好心的开口,帮他们接上之前的话题。
“哥还没说呢,谌哥这道菜味道怎么样?”
“挺好的,我很喜欢。”宋意说着,夹了一块虾仁放进徐谌碗里,“你自己做的怎么样,自己尝尝看不就懂了吗?”
别再一直用那双期待的,闪亮亮的眼睛盯着我了。
“真的吗,可我觉得没有父亲做的好处。”
宋晴看热闹般,试图挑着刺,但只要得到宋意肯定的徐谌此刻已经心满意足,不会受到她煽动,反而转移着战火。
“如果妹妹不喜欢的话,不妨让王铭也学学,叫他完美复刻给你。只是这个想法,可能要等他回燕市才能实现了。”
王铭已经出差一个月了,而等他回燕市后又要调任去分公司,还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学做菜给宋晴。
徐谌这么说,就是在戳宋晴心窝。
“哥!你管管谌哥!”
自从他们结伴回到榕市,宋晴又一次在和徐谌的对峙中落了下风,只好搬出宋意。
一般来说,宋意不会偏帮,只为占理的人说话。而这次虽然是宋晴先挑的事,但对于王铭出差的安排,宋意多少是有些心虚。
“好了,你们都少说两句。赶紧吃饭,明天还要早起准备东西。”
--------------------
第49章 春天
宋意三人来得早,墓园内人还没有特别多,但相比起兄妹俩上次来时的空旷寂寥,清明期间的墓园不说人声嘈杂,也称得上热闹。
人常道,墓园是见证世间百态最好的地方。不同的人对待祭祀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致使一路上形形色色过往的人,神色堪称千奇百态。
有人觉得祭祀要表现得轻松自在,要笑脸相迎,多讲一些高兴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天上的亲人安心。
有人认为,祭祀是件异常庄严肃穆的事情,不能有半点不敬之意,于是一板一眼,不苟言笑,庄重且严肃。
甚至,还有人注重表现对逝者的缅怀,整张脸悲伤之情溢满,低声的呜咽不止,面颊的泪如雨纷纷而下。
宋意和宋晴更偏向第一种类型,面上神态放松自然,言行举止赤诚坦率。而徐谌的神情则恭敬又郑重,举止间透露出一丝被克制的紧张。
讲真,虽然是扫墓,但他以伴侣的身份参与这种活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见家长了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