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门的是叶梧。
他仿佛还未睡醒,打着呵欠来开门。在看清来人之后,剩下那没打完的呵欠被他硬生生咽了回去,手脚一时匆忙起来,不知往哪里放。
“阿……殿下。”
郁微看着他疲倦的模样,问:“深夜登门,扰你歇息了吗?”
叶梧忙道:“不会,怎会!”
他推开门,随郁微一同往府内走。走一半,他还是忍不住说:“公子自打回来就回了书房,饭也不用。殿下,你们别是又吵架了……”
虽说过去每回这两人有所争执,江砚行都是一副谁来了都不应声的模样。
但今日尤甚,叶梧亲眼看着江砚行把随手写错的纸揉皱了直接丢出来。
跟在江砚行身边做事这麽多年,叶梧倒从未见他生过这麽久的闷气。
郁微想解释,却又觉得不知从何处说起。
该说那出鞘的剑,还是说徐闻朝?
山路那般不好走,江砚行为了见她一面,也还是来了,谁知话都没说上一句,便出了后面的岔子。郁微头一回觉得,确实是自己对不住他。
最后,她也笑不出来,只道:“他还在书房吗?”
“还在。”
窗子是支开了一半的,书房中灯火暗淡,烛台上微弱的火苗几乎只能映亮一小片。
江砚行正疾书什麽。
大概写不顺,江砚行揉皱了纸,又是扔了出来。
郁微这才看向脚边,满地的废纸。
她随手展开一团,只是寻常的诗文。
“江大人好气量,跟诗文过不去呢。”
闻声,江砚行的笔顿住。
他看过来,好像在看一场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幻觉,久久未出声。
直到墨汁顺着紫毫笔尖滴落,洇湿了江砚行的袍袖,他才放了笔,起身看她。
郁微倚在窗外,把带来的两卷藏书递了进去,问:“之前在曲平你说少的是不是这两卷?”
江砚行怔怔的接过藏书,翻看两页,一时想不起这是自己何时说过的话。
他正要问,却听郁微道:“六年前的话了,我也记不清。应当没找错?”
这书他很早就搜罗到,甚至翻看过许多次了。
可六年前随口所说的一句话被人记住,两卷藏书也被郁微带来,这种滋味却又截然不同。
千言万语从江砚行的喉间滚了一遍,最后问出的却是:“何时找到的……”
“等你平安信之时。”
“阿微。”
郁微挪开了视线,看向廊外的月,只留给他自己的背影,道:“别说话,别唤那麽亲近,我还在生气。”
“对不起。”
让他不说,他还真不继续说了……
郁微恨恨地敲了他的窗子,道:“该听话时不听,不该听时你倒本分。你这不听人解释的毛病能不能改?长清宫那日如此,今日也是。”
江砚行坐了回去,目光却始终停在她这里,轻声问:“你……你来这儿,是要说这些?”
长清宫那日本就不必郁微解释,他都看到了。是徐闻朝要轻薄郁微,并非她所愿。
连带着今日也一样,他心中什麽都清楚,可就是不敢确信,自己在郁微心中究竟分量几何。
“不然说哪些?”
郁微道,“你千辛万苦上了山,又带着一坛子醋走了。我不来看看,若你独自在府中酸死了,江大人就要闻名天下了。”
雀台逢春(6)
书房内点着沉水香, 伴着如水平缓的月色缓缓地晕散开来,缭绕着两人。
微弱的烛火落进她的眼睛,动人, 晃眼。
她竟是……
专程来哄他高兴的。
不知为何, 纯粹是想到这些, 江砚行的心就似初春化了冰的溪水, 溶溶流淌着。
她还在窗外, 手臂懒散的撑在梨花木的窗棱处。江砚行垂眸, 松松地抚摸了她的指腹, 示意她入房中来。
看她不应, 江砚行一手与她指尖似有若无的触碰着,另一只手撑着自己的侧颊, 道:“府中还有仆役未眠, 若让人瞧见我抱你进来……我倒是不介意的。”
果真不能对此人太好。
方才还可怜兮兮的, 只是听了她的来意,转而就又成了这副有恃无恐的模样。
郁微气不过, 干脆翻窗入内。动作连贯而无丝毫犹豫。
他笑出了声,微哑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间想起,沉沉的竟有几分动听, 无端让郁微觉出几分勾人意味:“殿下一身匪气, 专行翻窗越户之事麽?”
“……是啊, 专来抢这江氏少公子, 天底下尊贵无比的帝师大人。”
“好啊。”
江砚行收了笑意,眼底多了认真, “幸甚。”
连郁微也觉得, 这江砚行是否太好哄了些。只是一句不算软的软话,便能使他愉悦起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