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一路杀戮,来无影去无踪,我们的士兵往往抓不到人!
您这个诱饵,真的能成吗?”
跟朱元璋讨论这件事的,正是宰相李善长。
“您放出消息,胶州有一批军粮的事,也逐渐流传开,可这真的能诱惑到那些海盗?”
李善长对朱元璋的决定表示疑虑。
给倭寇和海盗设下埋伏这件事,实在太过天方夜谭。
他不是第一天关注倭寇和海盗的问题。
在皇帝登基之前,朱元璋也经营江南这块地有些日子了。
倭寇问题,一直都存在,大明的军队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解决,可这个问题基本是无解的。
为什么?
因为人家往大海上一钻,明军只能干瞪眼。
情报都没有,追人也追不上。
这才是海防比较麻烦的原因之一。
加上老朱打下张士诚之后,大量的人逃到海上成为海盗,反过来侵扰沿海州府。
如果问题这么好解决,也早就解决了。
情报,皇帝是从哪里来的?
真有那么可靠吗?
要知道,所谓的倭寇,可从来不是一个势力,而是属于无数势力的聚合。
就算皇帝能得到某些势力的情报,又如何能把我其他倭寇?
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担忧心知肚明,但他也不方便向对方解释。
他也知道,就算自己跟李善长解释,李善长也无法理解。
他的答案,来自于“天”,或者说张异从未来窥看到的会发生的必然。
对于张异的信任,朱元璋是从一件一件事中逐渐建立的,并非外人所能理解。
他回答李善长:
“李先生,您做好这件事就够了,朕还是那句话,朕信任你,所以让你亲自调配地方的物资,你只需要做好朕交代的事情就够了!”
后勤的事,瞒不过李善长。
中书省和大都督府本应该是互不隶属的关系,但明初因为战争需要,中书省实际上也管着军事方面的事情。
李善长这个左相,名为文臣之首,其实权柄文武都有涉猎。
他的能力,早就在过去的时间内验证过,朱元璋很是信任他。
“李先生,事后朕会跟你解释,你去办事吧!”
“是,陛下!”
李善长站起来,想起一件事,说:
“陛下,这清明马上就要到了,礼部这边定下来的方案……”
李善长将礼部的方案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也是无奈,身为皇帝,大节小节,各种繁文缛节实在不少。
他不喜欢这些,已经尽量精简,但这种事情同样是皇帝工作的一部分。
将方案放下,李善长欲言又止。
老朱一眼就看出,这家伙想要提僧道纳税之事。
张异挑事,宋濂出头,老朱助力。
这场闹剧在各方的默契之下,早就成为了一场全民大论战。
根据检校的报告,就连他手下的酒楼,客官们也在讨论这个话题。
僧道的好日子到头了,可老朱也明白,真正引发这场讨论的,并不是僧道是否纳税本身。
而是,宋濂和士大夫集团们,想要更多的权柄。
程朱理学已经流行了百年了,在蒙古人那里程朱之学成为了统治学说。
但蒙古人本质上并不会高看儒家一眼,儒教在蒙古人眼中,本质上和佛道并无不同。
且他们统治的底层逻辑,依然是属于本民族的,来自于成吉思汗的那一套。
不拘龙虎山,儒教,佛门都在这百年里过得很好,但也不见得能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大明建立,汉家人重新掌握了权力。
程朱之学影响下的读书人,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被他们控制的方方面面。
所以,拥有不一样的,有别于宋前读书人更高的特权,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朱元璋想起张异对程朱之学的判定。
程朱之学在佛道的挤压之下完成关于儒家“神圣性”的构建,一旦这件事完成之后,儒家事实上已经变成儒教。
那些读书人,就是儒教之下的传教士……
当一个宗教完成思想的控制之后,他们需要符合自己地位的权柄。
不仅仅是因为科举,当官产生的权力。
哪怕是没有成为官僚,本质上依然是“民”的读书人,也应该拥有高人一等的权力。
被张异提醒之后,朱元璋不想给的权力。
“先生下去吧,我跟太子有事要说!”
老朱自然不会让李善长开口,用话先堵死对方想要说的话。
李善长无可奈何,这皇帝故意放任宋濂暴打僧道,可他们为什么要拿僧道开刀,难道皇帝不知?
既然陛下还要继续装傻,李善长也只能回去继续找和尚道士的麻烦。
他告退之后,朱元璋吁了一口气。
“叫上你大哥,咱们去找张异聊聊!”
“嗯?”
朱标抬起头,愣了一下。
沐英,其实昨日已经回了应天府,是老朱让他回来的,也是他出海之前最后一次去见家人。
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大明的出海船队,终于也到了最后时刻。
不过老朱让他回来,却也是因为清明前后这件事。
玄武军埋伏海盗是一回事,老朱还想看到的,是玄武大炮的威力。
玄武大炮的存在,朱元璋一直隐瞒着。
包括沐英等人,也从未在海上用过。
“出海这么大的事,咱们不给合伙人交代一下?龙虎山可是给朕出了五万两银子……”
朱元璋这么一说,朱标忍不住笑起来。
出海在即,刚好沐英大哥又在京城,不去见见张家弟弟似乎也说不过去。
“正好,张正常马上要进城了,一起见了!
张正常这老小子,估计心急如焚!
他宝贝儿子这次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了,希望他受得住。”
朱元璋说完,自顾笑起来。
僧道纳税这事,可真的就是挖到天下道士和尚的根了。
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比失去天师位还要严重。
“儿臣以前觉得,这张天师的本事不过如此。
他起卦算张家弟弟是魔星,却不想弟弟得了仙缘!
可是如今再回想,张真人的道行还是深厚!
说张家弟弟是龙虎山,甚至是天下道人的魔星,大抵也没有冤枉他……”
父子二人的疯狂吐槽,让从朝天宫回到清心观的张异拼命打喷嚏。
“这是谁在说老子呢?”
张异觉得晦气,不过让他庆幸的是,回道观没有遇见徐家丫头,乃是好事。
这丫头没事来道观找孟瑶玩,她不要名声自己还要避嫌呢……
张异随口吐槽了一句,他去药园子看了一眼自己的秧苗,便回书房画图纸去了。
不久后,离青陌引着老朱父子和沐英前来。
张异欢喜,今天才念叨这两父子呢,他们就来了。
“黄大哥……”
沐英的出现,也让张异意外中带着惊喜。
作为出海生意的发起人,张异明白自己再次见到黄英的时候,就是出海工作已经完成。
沐英的皮肤,比起上次见黑了一些。
想来这些日子的操练,也非常辛苦。
他见张异,笑起来:
“小真人,又见面了!”
“黄大哥此行,应该带来好消息!”
沐英点头:
“没错,出海的工作已经完成了,这次回来见见老朋友,跟义父道个别,我们就走了……”
张异点头,他心情也有些激动。
先不说提前百年完成物种大交换的大航海行动的历史意义。
也不说那些东西带回来会给大明带来多少好处?
若是黄英他们能回来,在座的所有人,都会因为这场航行获得许多的经济利益。
这些利益,远不是农耕能比。
“可惜路途遥远,小道不能亲自求送黄大哥,不然见证我大明第一次远洋,应该也是幸事! ', ' ')